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1 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1 导入诱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如教学《云房子》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房子形状、颜色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演示云房子,让学生猜猜那是什么房子,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那些美丽的房子全都是小鸟们造出来的,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文的学习。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应该怎么读、怎么写,然后就让他们练习朗读课文,肯定不会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收好的效果。
1.2 设疑激趣。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會随之迸发。
1.3 游戏增趣。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
2 教学方法要富有创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创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互动式的提问。鼓励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互相交流,讨论式学习,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
2.2 表演式的学习。小学生处于少年儿童时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得知识。
2.3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有效地大容量的传达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4 富于变化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局面。如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可以采取教师检查,学生互相检查的方式解决。课文讲解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灵活机动、富有创新性地不断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或讨论式,或探究式,或质疑等等。
3 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4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1 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1 导入诱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如教学《云房子》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房子形状、颜色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演示云房子,让学生猜猜那是什么房子,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那些美丽的房子全都是小鸟们造出来的,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文的学习。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应该怎么读、怎么写,然后就让他们练习朗读课文,肯定不会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收好的效果。
1.2 设疑激趣。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會随之迸发。
1.3 游戏增趣。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
2 教学方法要富有创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创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互动式的提问。鼓励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互相交流,讨论式学习,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
2.2 表演式的学习。小学生处于少年儿童时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得知识。
2.3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有效地大容量的传达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4 富于变化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局面。如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可以采取教师检查,学生互相检查的方式解决。课文讲解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灵活机动、富有创新性地不断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或讨论式,或探究式,或质疑等等。
3 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4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