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影响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着我们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更新了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部分大学生的诚信丢失了。而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长和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诚信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含义以及网络诚信的内容,找出大学生网络诚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端正网络诚信的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而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影响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着我们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更新了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基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和网络文化等因素,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特别是诚信方面的缺失。因此,大力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大学生网络诚信现状及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二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总数的约四成(39.4%)。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在我国大学校园迅猛发展,而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网络诚信问题出现了。那么,当今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现状究竟如何呢?据相关调查,有这样一些数据可以体现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状况:对于网上的欺骗行为,有10%的学生认为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很正常;有25%的学生认为这是很好玩的事情;有48%的学生认为欺骗对方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在上网聊天时,有95%的大学生是使用“变名真性”“变名变性”和“真名变性”上网,只有5%的学生采用“真名真性”。对于不良信息,只有52%的同学表示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对网络黑客行为,有32%的同学认为是“有本事”,有18%的学生不同意“大学生要培养知识产权意识,不盗用或抄袭他人的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的观点……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缺失已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的内容和相对封闭的环境所引起的信任危机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展,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时效,在网上一条信息,几秒钟就可以传遍全世界。媒体都在争夺第一时间发稿和独家新闻。因此,在互联网上有些信息是匆忙制作和传播的,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信息核实和平衡,也就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网络在传播真实、科学的信息和先进健康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在传播失真的、不科学的信息和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在消费大量的无信源文章,匿名信息的同时也很有可能制造一些不准确、不诚实的和不真实的信息上网传播,时间一久,就可能增加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它能使许多日常事务网络化,例如“网上办公”“网上学校”“电子商场”“电子银行”等的出现,它在方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大为减少。在“人—机—人”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极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疏远,再加上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猜疑和交往困惑,从而导致人们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2.由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所引起的学习危机
在高校里面,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下载网络文章和使用盗版软件,而且他们对这种侵犯知识产权的做法习以为常,用电脑影响他人、干扰他人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在带给我们帮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学生放弃刻苦专研的精神,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了浮躁的学风,在我们近几年暑假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主题是根据本人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来体现和谐社会和增强本人社会责任感的活动,结果发现有不少同学存在在网上随意抄袭论文“应付差事”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将从网上下载的文章原封不动地作为自己的调查报告提交给老师。有的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公然在网上寻找他人替考或是替人做“枪手”,败坏了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沽名钓誉,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百度”一下、“google”一下就出来的“研究”成了很多大学生论文的“直接内容”,很少有经过深思熟虑后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形成的东西。
3.由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引起的网上言行缺乏约束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有90%的大学生在上网时遇见过不文明现象,30%的学生认为网上使用不文明的言语能表现个性,25%的学生认为使用不文明语言可以在不痛快的时候发泄,对于“网络是具有匿名的特点,可以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观点,有58%的大学生基本同意,有3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上的言论没有必要负责;对于“大学生应自觉抵制反动、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的观点,有29%的学生认为只要不上瘾,试试也无妨,有40%的同学对网上传闻感兴趣,还有一些同学,热衷于传播网上不良信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一场我们举行的名为“网络、诚信、责任”的大学生专题研讨会中,与会师生就网络道德进行了大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缺乏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部分学生遵循网上与社会实际不一样的道德体系。不少同学对于抵制网上不良言行和不良信息,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
4.由社会、学校、家庭诚信缺失所引起的网络道德观、价值观模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心态也随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主流影响是好的,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利益意识、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有很大帮助。但是,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它追求效率最大化、等价交换等原则,使得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加重。同时,学校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生存与被市场淘汰的考验。由此,许多学校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扩招生源和简化教程,这也会给大学生的是非观造成负面冲击,即花钱就可以进学校,不努力也可以拿到文凭,这种不重视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方式,造成很多学生有“才”无“德”,缺乏诚信。近年来的高校学术腐败现象,更是对学生的诚信观念影响甚大。再有,在当前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中,大学生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此环境下成长,容易使独生子女的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加之有些家庭中的父母不诚信的言行,都会给同学们的诚信意识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上述几方面原因,再加上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难以保持统一。还有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加上特有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和价值观比较模糊。这就是为什么只有62%的同学认为上网也要讲道德、规范言行,有25%的同学认为对黑客不需谴责。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意义和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方法
胡锦涛同志强调:“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防范互联网给予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公民道德要求。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因此,当代大学生良好诚信品德的养成,直接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之风的形成。而网络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荣辱观,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网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当前高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网络诚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遵循网络发展的规律,构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体系,最终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培养网络诚信的行为。
1.整合和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和谐社会氛围
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环境,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二是提高政府诚信,为全民树立诚信的榜样;三是营造良好家庭成长环境,实施正当的家庭教育,并且让家长诚信做人做事,身体力行,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四是大力加强网络诚信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诚信环境,形成和谐社会氛围。
2.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阵地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激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此,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站,以系统化的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同时批判和抵制学术腐败;可在院、系、班级网页上链接“民族魂”“血铸中华”“毛泽东纪念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等系列纪念网站,引导大学生网友去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还可大力开发一些具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一体并且易操作的中文软件,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品位,弘扬包括诚信美德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
3.循网络发展规律,转变诚信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必然要求诚信教育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学校工作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无形的教育引导转变,在充分发挥德育工作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来拓展教育工作的空间,将德育工作和网络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实现诚信教育工作的质的飞跃。如在网络道德栏目中开设诚信讲座,引导大学生阅读中华传统道德经典;利用网络的高速发展来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如以网络为媒介开展有关诚信问题的辩论和探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网络建设原则,就大学生身边遇到的社会诚信问题进行调查;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来加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讨论中,提高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利用网页多姿多彩的设计来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等,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使网络诚信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4.建设一支了解网络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高校园网监管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适应这种要求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和网络技术双向发展的高校政工队伍。只有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占领网络教育空间的主动权。由于网络具有广泛性,这就决定了在网络诚信道德教育中受众群的自我选择性比较强,因此,唯有根据网上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必要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参加学生的网络活动,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对网络诚信道德的认识和规范学生的网络诚信行为。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校园网登陆“实名制”,对形形色色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和“把关”,切实优化网络环境,防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5.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网络诚信行为
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及信息的隐蔽性往往会导致青少年诚信的缺失,面对这样的挑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如自护能力,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自辨能力,教会学生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其目的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只有不断推进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形成道德“自律”,才能最终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养成网络诚信行为。
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以“诚信”的观念对待网络言行,教育和引导其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树立网络空间的“诚信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刘俊彦,宁龙,沈千帆主编.当代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2]李安庆.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蔡海棠,吕高.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而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影响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着我们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更新了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基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和网络文化等因素,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特别是诚信方面的缺失。因此,大力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大学生网络诚信现状及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二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总数的约四成(39.4%)。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在我国大学校园迅猛发展,而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网络诚信问题出现了。那么,当今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现状究竟如何呢?据相关调查,有这样一些数据可以体现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状况:对于网上的欺骗行为,有10%的学生认为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很正常;有25%的学生认为这是很好玩的事情;有48%的学生认为欺骗对方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在上网聊天时,有95%的大学生是使用“变名真性”“变名变性”和“真名变性”上网,只有5%的学生采用“真名真性”。对于不良信息,只有52%的同学表示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对网络黑客行为,有32%的同学认为是“有本事”,有18%的学生不同意“大学生要培养知识产权意识,不盗用或抄袭他人的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的观点……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缺失已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的内容和相对封闭的环境所引起的信任危机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展,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时效,在网上一条信息,几秒钟就可以传遍全世界。媒体都在争夺第一时间发稿和独家新闻。因此,在互联网上有些信息是匆忙制作和传播的,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信息核实和平衡,也就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网络在传播真实、科学的信息和先进健康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在传播失真的、不科学的信息和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在消费大量的无信源文章,匿名信息的同时也很有可能制造一些不准确、不诚实的和不真实的信息上网传播,时间一久,就可能增加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它能使许多日常事务网络化,例如“网上办公”“网上学校”“电子商场”“电子银行”等的出现,它在方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大为减少。在“人—机—人”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极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疏远,再加上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猜疑和交往困惑,从而导致人们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2.由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所引起的学习危机
在高校里面,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下载网络文章和使用盗版软件,而且他们对这种侵犯知识产权的做法习以为常,用电脑影响他人、干扰他人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在带给我们帮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学生放弃刻苦专研的精神,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了浮躁的学风,在我们近几年暑假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主题是根据本人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来体现和谐社会和增强本人社会责任感的活动,结果发现有不少同学存在在网上随意抄袭论文“应付差事”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将从网上下载的文章原封不动地作为自己的调查报告提交给老师。有的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公然在网上寻找他人替考或是替人做“枪手”,败坏了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沽名钓誉,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百度”一下、“google”一下就出来的“研究”成了很多大学生论文的“直接内容”,很少有经过深思熟虑后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形成的东西。
3.由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引起的网上言行缺乏约束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有90%的大学生在上网时遇见过不文明现象,30%的学生认为网上使用不文明的言语能表现个性,25%的学生认为使用不文明语言可以在不痛快的时候发泄,对于“网络是具有匿名的特点,可以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观点,有58%的大学生基本同意,有3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上的言论没有必要负责;对于“大学生应自觉抵制反动、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的观点,有29%的学生认为只要不上瘾,试试也无妨,有40%的同学对网上传闻感兴趣,还有一些同学,热衷于传播网上不良信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一场我们举行的名为“网络、诚信、责任”的大学生专题研讨会中,与会师生就网络道德进行了大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缺乏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部分学生遵循网上与社会实际不一样的道德体系。不少同学对于抵制网上不良言行和不良信息,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
4.由社会、学校、家庭诚信缺失所引起的网络道德观、价值观模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心态也随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主流影响是好的,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利益意识、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有很大帮助。但是,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它追求效率最大化、等价交换等原则,使得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加重。同时,学校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生存与被市场淘汰的考验。由此,许多学校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扩招生源和简化教程,这也会给大学生的是非观造成负面冲击,即花钱就可以进学校,不努力也可以拿到文凭,这种不重视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方式,造成很多学生有“才”无“德”,缺乏诚信。近年来的高校学术腐败现象,更是对学生的诚信观念影响甚大。再有,在当前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中,大学生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此环境下成长,容易使独生子女的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加之有些家庭中的父母不诚信的言行,都会给同学们的诚信意识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上述几方面原因,再加上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难以保持统一。还有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加上特有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和价值观比较模糊。这就是为什么只有62%的同学认为上网也要讲道德、规范言行,有25%的同学认为对黑客不需谴责。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意义和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方法
胡锦涛同志强调:“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防范互联网给予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公民道德要求。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因此,当代大学生良好诚信品德的养成,直接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之风的形成。而网络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荣辱观,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网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当前高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网络诚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遵循网络发展的规律,构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体系,最终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培养网络诚信的行为。
1.整合和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和谐社会氛围
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环境,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二是提高政府诚信,为全民树立诚信的榜样;三是营造良好家庭成长环境,实施正当的家庭教育,并且让家长诚信做人做事,身体力行,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四是大力加强网络诚信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诚信环境,形成和谐社会氛围。
2.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阵地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激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此,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站,以系统化的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同时批判和抵制学术腐败;可在院、系、班级网页上链接“民族魂”“血铸中华”“毛泽东纪念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等系列纪念网站,引导大学生网友去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还可大力开发一些具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一体并且易操作的中文软件,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品位,弘扬包括诚信美德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
3.循网络发展规律,转变诚信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必然要求诚信教育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学校工作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无形的教育引导转变,在充分发挥德育工作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来拓展教育工作的空间,将德育工作和网络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实现诚信教育工作的质的飞跃。如在网络道德栏目中开设诚信讲座,引导大学生阅读中华传统道德经典;利用网络的高速发展来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如以网络为媒介开展有关诚信问题的辩论和探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网络建设原则,就大学生身边遇到的社会诚信问题进行调查;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来加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讨论中,提高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利用网页多姿多彩的设计来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等,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使网络诚信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4.建设一支了解网络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高校园网监管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适应这种要求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和网络技术双向发展的高校政工队伍。只有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占领网络教育空间的主动权。由于网络具有广泛性,这就决定了在网络诚信道德教育中受众群的自我选择性比较强,因此,唯有根据网上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必要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参加学生的网络活动,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对网络诚信道德的认识和规范学生的网络诚信行为。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校园网登陆“实名制”,对形形色色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和“把关”,切实优化网络环境,防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5.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网络诚信行为
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及信息的隐蔽性往往会导致青少年诚信的缺失,面对这样的挑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如自护能力,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自辨能力,教会学生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其目的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只有不断推进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形成道德“自律”,才能最终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养成网络诚信行为。
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以“诚信”的观念对待网络言行,教育和引导其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树立网络空间的“诚信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刘俊彦,宁龙,沈千帆主编.当代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2]李安庆.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蔡海棠,吕高.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