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近生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中若能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可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会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使学生产生疑问,乐于发现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相加两位数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示本地新开张的“超市”的文具柜,学生对琳琅满目的文具产生浓厚兴趣,引发了想买什么文具,怎样计算两种商品价钱的争论,使新课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参与。
  又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前让每位同学准备10个圆片,在课堂上进行分圆片活动,首先活动要求每份分的圆片要同样多,问学生可以分几份,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就得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如每份2个可以分5份,每份5个可以分2份……。接着问:如果每份分3个或4个,可以分几份?并列出算式。学生再次通过动手分,可是分的结果出现新情况,每份3个,分3份还剩1个;每份4个,分2份还剩2个。学生第一次遇到分不完,心理有疑惑,是自己分错了吗?分不完,算式怎么列呢?通过小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列出算式,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4 巧设生活问题,促进学生好思
  我们都知道“思起于疑”这个道理。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源泉,在这个源泉的各种形状、色彩和声音里隐藏着成千上万个问题,这成千上万个问题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数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的生活问题,如果我们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提出一个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就一定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位教师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新课伊始就拿出红绿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让学生猜测“哪支比较长?”话音刚落,学生便好奇地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教师手里的铅笔,凭直觉猜起来。有的说红的长,有的说绿的长,还有的说一样长,学生情绪高涨,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个教师没有肯定哪一方,追问:“哪位同学能想个好办法,有根据地说出哪支长?”随即就有学生说,把两支铅笔的一端对齐,结果发现红的比较长。“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呢?”教师继续问道。全班学生沉思片刻,少数学生想到了用尺量。“那你知道长多少吗?”对他再一次的提问,学生愕然了,怎么比划也说不清楚。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长度单位便呼之欲出了。这样,随着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学生从直觉猜测到有根据的比较,再到科学的用尺量,不知不觉已踏入了数学的大门。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它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的,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的“三维度”。实践证明,其效果远胜于传统教学。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广大教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  1 掌握不同课型的教学  1.1 对于插图的教学,要根
期刊
学生的语文素质差在哪些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抱怨学生读到六年级,还不会阅读,作文表达不通顺,书写潦草,认为学生基础差,能力弱,其实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在平时学习中缺乏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缺乏良好的学业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精神。所以,如果说学生语文成绩差,那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并非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水平上有多大差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
期刊
把课教在学生的心上,教在学生的需要处,也就根据学情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如何根据学情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1 学会静候,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在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往往有学生“长篇大论”,但总有老师“等不耐烦”,还没等学生说完就被老师打断。我们这样做大都是急于给学生以提示,想引导他用简洁的语言(老师预设中的答案)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好,其中的奥秘之一便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等有选择地记录下来。它反映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和现实感受,它不受命题作文的束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完全由学生自由自在的表达。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写好日记,使日记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呢?  1 写日记的好处  1.1 日记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武器。同学们每天写日记的时候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1 突出学生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缺点和不足,加强教育实践中的教学反思成为自我完善的必然手段。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①激发兴趣;②启动思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巧用 “悬念”  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
期刊
【摘 要】 无论何种知识领域的阅读,均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而文字基础的打造,必须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时代语文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只是占漫漫人生的一粟,人类拥有的知识,更多是课外阅读学习到的。可以说,阅读与语文学习是相互相成,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重要性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社会的灿烂文明,就是一个在学习,继承前人成果的基
期刊
要解决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几种表现有所了解。我在教学中,发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现象,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尽快得到纠正,就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化为泡影。  1 要求与提问中的低效现象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在学生初次自由读课文之前就一口气提出了两三个要求,当时我就想,假如问问学生刚才老师给你布置了什么要求?恐怕学生很难有学生说
期刊
【摘 要】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确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终身的崇高理想。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学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新课标就提出: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