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子纪》取名的灵感来自对几部国外文学作品名称的混乱记忆。现在回想起来大致包括——哈代的诗剧《列王》、菲尔多西的史诗《列王纪》,以及旧约圣经中的《列王记》。这三部作品没什么逻辑上的联系,如果非要扯出一条脉络,大约它们都写到了国王——历史上的和传说中的。《诸子纪》则不是,它主要是写那些为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同程度推动(无论在今人看来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贤者的。上述作品对其更多的启发,还是来自于题目的语序。
起意写《诸子纪》,首先是因为有一天猛然意识到汉语里“诸子”这个叫法,是有时效性和封闭性的。我们对于伟大人物的尊崇,多以秦代为限。秦朝以前的年代,为远古、上古和先秦,这其中混杂了一些传说的、半人半神式的部族英雄——但又确实对后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诗里写到神农氏,这类人后来的年代其实也有,像唐代的陆羽。他们从肉身层面对东方文明的推动,甚至强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但过去人们不习惯将他们放到“诸子”的序列去品评。
秦以后的历代思想家或哲人型作者,诗里写到的著名代表有朱熹和王阳明,这类人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不像对先秦诸子那么相对趋于一致,但他们对于我眼中的中华人文,烙有同样深刻的印迹。在我的母语文明圣殿里,他们是得以配享孔孟老庄的。
诗人、作家、僧侣,乃至来自中华域外的冒险家(马可·波罗)全然不属于传统的“诸子”之列——无论是历史年代的限定上,还是对他们文明贡献的认定上。这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其内在精英传统的封闭与保守。借用发展的以及现代的视角来审视,后来恰恰是这些人对汉语的人文传统拓展极大,在有的地方甚至超越了先秦的贤者。像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在有些地方的影响力,是要强过老庄和孔孟的,虽然他们自己同样身受着那些先贤的烛照。
同理,作为影响和改变过去两百年间中华文明运行轨迹的力量——近代政治思想家和启蒙教育家们的作用,对于当代人而言,无疑是极为凸显的。如果我们尝试着拓展“诸子”这个概念内涵,择其代表列入,又有何不可呢。至少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性观照。
……
分类评述至此,我想我已经基本阐明了这部组诗的主旨:《诸子纪》是一部关于文明史的拜谒之作。它邀请读者诸君和作者一道,借助艺术化处理后的史实,以及幻化换位后的想象,进入汉语文明的源头和节点性人物,和他们在自己时代里某一瞬的心情,那心情不一定是作为“历史人物”的这些人本人的,却实实在在是我们在诗化的历史时空里换位为“他们”后,所参窥的一点点可能。而当某个瞬间,对历史“介入”得有些过分,不妨用自嘲和穿越式幽默冲抵一下,使历史人物和作为拜谒者的我们,重回各自的平衡。
谢谢诸位听我的唠叨。谢谢《诗潮》,也谨在此把这部作品奉献给有缘深入它的朋友们。
2016年7月18日
起意写《诸子纪》,首先是因为有一天猛然意识到汉语里“诸子”这个叫法,是有时效性和封闭性的。我们对于伟大人物的尊崇,多以秦代为限。秦朝以前的年代,为远古、上古和先秦,这其中混杂了一些传说的、半人半神式的部族英雄——但又确实对后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诗里写到神农氏,这类人后来的年代其实也有,像唐代的陆羽。他们从肉身层面对东方文明的推动,甚至强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但过去人们不习惯将他们放到“诸子”的序列去品评。
秦以后的历代思想家或哲人型作者,诗里写到的著名代表有朱熹和王阳明,这类人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不像对先秦诸子那么相对趋于一致,但他们对于我眼中的中华人文,烙有同样深刻的印迹。在我的母语文明圣殿里,他们是得以配享孔孟老庄的。
诗人、作家、僧侣,乃至来自中华域外的冒险家(马可·波罗)全然不属于传统的“诸子”之列——无论是历史年代的限定上,还是对他们文明贡献的认定上。这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其内在精英传统的封闭与保守。借用发展的以及现代的视角来审视,后来恰恰是这些人对汉语的人文传统拓展极大,在有的地方甚至超越了先秦的贤者。像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在有些地方的影响力,是要强过老庄和孔孟的,虽然他们自己同样身受着那些先贤的烛照。
同理,作为影响和改变过去两百年间中华文明运行轨迹的力量——近代政治思想家和启蒙教育家们的作用,对于当代人而言,无疑是极为凸显的。如果我们尝试着拓展“诸子”这个概念内涵,择其代表列入,又有何不可呢。至少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性观照。
……
分类评述至此,我想我已经基本阐明了这部组诗的主旨:《诸子纪》是一部关于文明史的拜谒之作。它邀请读者诸君和作者一道,借助艺术化处理后的史实,以及幻化换位后的想象,进入汉语文明的源头和节点性人物,和他们在自己时代里某一瞬的心情,那心情不一定是作为“历史人物”的这些人本人的,却实实在在是我们在诗化的历史时空里换位为“他们”后,所参窥的一点点可能。而当某个瞬间,对历史“介入”得有些过分,不妨用自嘲和穿越式幽默冲抵一下,使历史人物和作为拜谒者的我们,重回各自的平衡。
谢谢诸位听我的唠叨。谢谢《诗潮》,也谨在此把这部作品奉献给有缘深入它的朋友们。
2016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