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上海晟通医药供应链管理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晟通医药”)与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合作建立的东航医药物流平台(以下简称“EPS平台”),不久前正式启动了。
近年来,国内药品空运市场保持着强势的增长态势。相关数据统计,所有疫苗和68%的生物类药品必须严格控制在2℃~8℃的温度条件下转运。据中国社科院《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介绍,中国药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14年需要航空冷链物流运输的药品市场超过780亿元。随着网上销售处方药政策临近开放,以及明确允许医药电商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运输将成为空运市场的香饽饽。
国内的医药电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甚至航空公司都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并探索发展与合作模式。近两年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与中航、东航分别合作的航空医药冷链试点工作。晟通医药作为一家第三方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司,在医药冷链的航空领域选择差异化路线,进入B2B战场,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上,先行一步。
把流程最优化
据晟通医药创始人之一兼总经理倪舜芸回忆,几年前,晟通医药与国药集团一起负责GSK疫苗产品的冷藏包装以及部分地区的配送,因观察到国药集团做疫苗运输的严格过程,其开始关注并研究医药的冷链运输。
“随着GSP标准的提高,未来医药物流市场的竞争绝不是价格战,而是KPI质量的较量。尤其是冷链体系中的高风险产品,其运输条件极其严苛,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重点。”晟通医药执行总经理陶琛告诉《E药经理人》。
晟通医药的母公司上海晟通国际
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通国际”)自1997年创立并专注于航空货代,在航空物流领域拥有强大的空运资源整合能力。
2013年,晟通国际建立生命科学业务部门,为生命科学与医药研发、CRO和临床研究等领域的临床试验样本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管理。
目前执行的GSP主要是控制医药商品流通环节的管理程序,而临床药物运输管理尚没有参考标准。传统的物流公司,往往只关注运输路径,很难了解临床研究药物运输的特殊需求。而晟通医药通过对客户的需求分析及融合了物流的操作性与临床药品和样本所需运输要求的特殊性,更精准地意识到,对于临床药品和样本的运输,要将传统的物流管理与临床药品和样品管理相融合,以满足临床药品和样本业务对时效、温度和操作的严格要求。
如根据每种品名的理化属性,设计最合理的运输路径;根据品种时效要求,实施全程时效节点的监控方案;根据每种在途温度要求,提供不同的温控方案与设备;根据每个潜在风险环节,设置风险控制应急预案等等。
陶琛表示,晟通医药一直在思考的是,物流企业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不只是一味地进行低价竞争。在流程优化方面,晟通医药的探索颇具亮点。目前国内冷链的运输过程中,各参与方普遍缺乏按照相关标准录入货物状态数据的意愿。如药品冷链的运输要求是全程保持2℃~8℃。但通常的操作是,冷藏箱到达客户那里,装货后才开始调节冷藏箱的温度。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在装货时无法确保所使用的冷藏箱的温度能够达到运输要求,而晟通医药则是将温度计提前开启并放入冷藏箱,待冷藏箱到达稳定状态(适冷),确保温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再配装药品,并保留全程的温度数据。
在提高运输流程效率方面,晟通医药也有独特的地方。
据晟通医药总监郭鹏翔介绍,以往的操作方式往往是冷藏箱到了客户那里,才开始一件一件装箱。而运到临床医院后,医生再打开箱子一件一件清点。这样,时间大量浪费在了操作环节上。
晟通医药则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相关尺寸、数量以及减震需求等数据信息,先寄给客户最合适的包装箱。等到晟通医药到达冷库取药时,客户可以将提前已经装好的包装箱直接放进晟通医药提供的冷藏箱,完成包装后再签收。同样,到达医院后,医生可以直接签收包装箱。晟通还可以通过客观手段,证明全程没有发生内件丢失等问题,这样不仅解除了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同时也解决了第三方运输不提供清点内件数量的不足。
“很多时候,往前考虑多一点,再往后多考虑一点,就会有不一样的客户体验。”郭鹏翔说,“在临床试验药物运输的各个环节,晟通医药正在一改传统的物流方式只被动地适应客户需求,而是主动与客户达成共识,形成最理解客户的运输解决方案。”
此外,对于医药供应链管理企业来讲,航空后端落地配的供应商的管理和培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晟通医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会对全国各地的供应商进行统一的集中培训。“因为临床试验业务的要求非常高且精准,对比较重要的项目,在早期试运营阶段,会要求供应商对物流过程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形成记录,我们再详细核对该过程是否正确被执行。只有试运营没问题,项目才能开始正式运行。”陶琛解释说。
规则之困
“没有一个行业像医药行业一样,如此考验物流的解决方案。”在陶琛看来,包括晟通医药在内的整个医药航空物流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来源于同行竞争,而是行业规则。
2013年,新版GSP正式实施,其中《冷链管理》着重强调了医药冷链的管理和提升。“GPS标准对破损、时效和温控的严苛控制,和其他行业有着天壤之别。”陶琛介绍说,医药物流领域的破损,甚至只要有轻微的脱胶这个药品就报废了,退回去没用,必须销毁。有时候,很小的一盒药价值几万,稍有闪失,造成的损失就是天文数字。在运输过程中,特别对于疫苗等特殊药品温度高或者低一点点都不行。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合约物流模式要求物流方承担全部风险。“而极其繁忙的航空物流,安检要开箱检查,会给温控药品带来风险。”倪舜芸说,最为突出的是医药行业规则与航空规则的信息不对称。
在航空冷链物流中,尤其是温控药品进出境的问题,现有的海关与检验检疫管理制度与服务要求,离航空冷链的要求相距甚远。
比如,药品运输涉及大量的危险品名的运输时,根据航空公司相关规则,任何一个药物品名都要做非危险品鉴定。在我国,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鉴定机构,不同航空公司指定的认证机构也不同,使得鉴定颇为麻烦。但更具挑战的是,一个品名的鉴定费用约500元人民币,每次运输,有多少品名就要有多少次鉴定。“有时候药品种类繁多,不可能每种都做鉴定和证明。此前晟通医药曾接过默沙东的运输项目,有7000种品名,如果全部检测鉴定,鉴定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陶琛告诉《E药经理人》。
再比如,有种药物一盒药仅1克,价值却要3万多,而鉴定一次需要几克。对此,晟通医药与东航进行了一些探索,对一些特殊、不易做鉴定的药品统一做“无证明备案”,使部分温控药品可以快速通关,快速检疫。
陶琛表示,只有通过多方对医药冷链物流系统的信息共享,并探索出可行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才有可能满足航空冷链的发展要求。因此,晟通医药与东航一起建立了EPS平台,这是在医药航空物流领域的一次开创性探索,实现了航空运输、第三方物流、医药与检测等不同行业的资源共享。通过合作,药品可以在航空运输舱位和时效方面得到保障,并能在交接通道、信息反馈、运输条件咨询以及国际空运方面得到支持等。此外,在上海虹桥机场空港库区内建立的东航医药操作中心,也能够为医药货物提供低温、冷藏、阴凉仓储服务。
目前,国内临床样本、药品运输监管不足,对医药航空冷链的运输认识也亟需提升。陶琛认为可以建立敞开式的战略联盟,共同探索并建立行业标准,为医药冷链管理拉起一道安全防线。随着医药空运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国航空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会逐步建立并健全。不管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航空公司,还是医药电商,甚至技术设备提供商等,只要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能够持续改进和创新,就必定能够走在行业的前面。
公司(以下简称“晟通医药”)与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合作建立的东航医药物流平台(以下简称“EPS平台”),不久前正式启动了。
近年来,国内药品空运市场保持着强势的增长态势。相关数据统计,所有疫苗和68%的生物类药品必须严格控制在2℃~8℃的温度条件下转运。据中国社科院《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介绍,中国药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14年需要航空冷链物流运输的药品市场超过780亿元。随着网上销售处方药政策临近开放,以及明确允许医药电商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运输将成为空运市场的香饽饽。
国内的医药电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甚至航空公司都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并探索发展与合作模式。近两年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与中航、东航分别合作的航空医药冷链试点工作。晟通医药作为一家第三方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司,在医药冷链的航空领域选择差异化路线,进入B2B战场,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上,先行一步。
把流程最优化
据晟通医药创始人之一兼总经理倪舜芸回忆,几年前,晟通医药与国药集团一起负责GSK疫苗产品的冷藏包装以及部分地区的配送,因观察到国药集团做疫苗运输的严格过程,其开始关注并研究医药的冷链运输。
“随着GSP标准的提高,未来医药物流市场的竞争绝不是价格战,而是KPI质量的较量。尤其是冷链体系中的高风险产品,其运输条件极其严苛,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重点。”晟通医药执行总经理陶琛告诉《E药经理人》。
晟通医药的母公司上海晟通国际
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通国际”)自1997年创立并专注于航空货代,在航空物流领域拥有强大的空运资源整合能力。
2013年,晟通国际建立生命科学业务部门,为生命科学与医药研发、CRO和临床研究等领域的临床试验样本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管理。
目前执行的GSP主要是控制医药商品流通环节的管理程序,而临床药物运输管理尚没有参考标准。传统的物流公司,往往只关注运输路径,很难了解临床研究药物运输的特殊需求。而晟通医药通过对客户的需求分析及融合了物流的操作性与临床药品和样本所需运输要求的特殊性,更精准地意识到,对于临床药品和样本的运输,要将传统的物流管理与临床药品和样品管理相融合,以满足临床药品和样本业务对时效、温度和操作的严格要求。
如根据每种品名的理化属性,设计最合理的运输路径;根据品种时效要求,实施全程时效节点的监控方案;根据每种在途温度要求,提供不同的温控方案与设备;根据每个潜在风险环节,设置风险控制应急预案等等。
陶琛表示,晟通医药一直在思考的是,物流企业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不只是一味地进行低价竞争。在流程优化方面,晟通医药的探索颇具亮点。目前国内冷链的运输过程中,各参与方普遍缺乏按照相关标准录入货物状态数据的意愿。如药品冷链的运输要求是全程保持2℃~8℃。但通常的操作是,冷藏箱到达客户那里,装货后才开始调节冷藏箱的温度。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在装货时无法确保所使用的冷藏箱的温度能够达到运输要求,而晟通医药则是将温度计提前开启并放入冷藏箱,待冷藏箱到达稳定状态(适冷),确保温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再配装药品,并保留全程的温度数据。
在提高运输流程效率方面,晟通医药也有独特的地方。
据晟通医药总监郭鹏翔介绍,以往的操作方式往往是冷藏箱到了客户那里,才开始一件一件装箱。而运到临床医院后,医生再打开箱子一件一件清点。这样,时间大量浪费在了操作环节上。
晟通医药则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相关尺寸、数量以及减震需求等数据信息,先寄给客户最合适的包装箱。等到晟通医药到达冷库取药时,客户可以将提前已经装好的包装箱直接放进晟通医药提供的冷藏箱,完成包装后再签收。同样,到达医院后,医生可以直接签收包装箱。晟通还可以通过客观手段,证明全程没有发生内件丢失等问题,这样不仅解除了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同时也解决了第三方运输不提供清点内件数量的不足。
“很多时候,往前考虑多一点,再往后多考虑一点,就会有不一样的客户体验。”郭鹏翔说,“在临床试验药物运输的各个环节,晟通医药正在一改传统的物流方式只被动地适应客户需求,而是主动与客户达成共识,形成最理解客户的运输解决方案。”
此外,对于医药供应链管理企业来讲,航空后端落地配的供应商的管理和培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晟通医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会对全国各地的供应商进行统一的集中培训。“因为临床试验业务的要求非常高且精准,对比较重要的项目,在早期试运营阶段,会要求供应商对物流过程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形成记录,我们再详细核对该过程是否正确被执行。只有试运营没问题,项目才能开始正式运行。”陶琛解释说。
规则之困
“没有一个行业像医药行业一样,如此考验物流的解决方案。”在陶琛看来,包括晟通医药在内的整个医药航空物流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来源于同行竞争,而是行业规则。
2013年,新版GSP正式实施,其中《冷链管理》着重强调了医药冷链的管理和提升。“GPS标准对破损、时效和温控的严苛控制,和其他行业有着天壤之别。”陶琛介绍说,医药物流领域的破损,甚至只要有轻微的脱胶这个药品就报废了,退回去没用,必须销毁。有时候,很小的一盒药价值几万,稍有闪失,造成的损失就是天文数字。在运输过程中,特别对于疫苗等特殊药品温度高或者低一点点都不行。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合约物流模式要求物流方承担全部风险。“而极其繁忙的航空物流,安检要开箱检查,会给温控药品带来风险。”倪舜芸说,最为突出的是医药行业规则与航空规则的信息不对称。
在航空冷链物流中,尤其是温控药品进出境的问题,现有的海关与检验检疫管理制度与服务要求,离航空冷链的要求相距甚远。
比如,药品运输涉及大量的危险品名的运输时,根据航空公司相关规则,任何一个药物品名都要做非危险品鉴定。在我国,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鉴定机构,不同航空公司指定的认证机构也不同,使得鉴定颇为麻烦。但更具挑战的是,一个品名的鉴定费用约500元人民币,每次运输,有多少品名就要有多少次鉴定。“有时候药品种类繁多,不可能每种都做鉴定和证明。此前晟通医药曾接过默沙东的运输项目,有7000种品名,如果全部检测鉴定,鉴定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陶琛告诉《E药经理人》。
再比如,有种药物一盒药仅1克,价值却要3万多,而鉴定一次需要几克。对此,晟通医药与东航进行了一些探索,对一些特殊、不易做鉴定的药品统一做“无证明备案”,使部分温控药品可以快速通关,快速检疫。
陶琛表示,只有通过多方对医药冷链物流系统的信息共享,并探索出可行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才有可能满足航空冷链的发展要求。因此,晟通医药与东航一起建立了EPS平台,这是在医药航空物流领域的一次开创性探索,实现了航空运输、第三方物流、医药与检测等不同行业的资源共享。通过合作,药品可以在航空运输舱位和时效方面得到保障,并能在交接通道、信息反馈、运输条件咨询以及国际空运方面得到支持等。此外,在上海虹桥机场空港库区内建立的东航医药操作中心,也能够为医药货物提供低温、冷藏、阴凉仓储服务。
目前,国内临床样本、药品运输监管不足,对医药航空冷链的运输认识也亟需提升。陶琛认为可以建立敞开式的战略联盟,共同探索并建立行业标准,为医药冷链管理拉起一道安全防线。随着医药空运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国航空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会逐步建立并健全。不管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航空公司,还是医药电商,甚至技术设备提供商等,只要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能够持续改进和创新,就必定能够走在行业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