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开始重视追求学校体育给学生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不仅达到身体、心理的健康状态,还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否有所发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出现,给现如今的学校体育教学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现如今的体育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学段体育教学所要改善的真正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实施,人们对于应试教育的理念正逐渐的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对于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的中学体育也在逐步的进行转变,更多的围绕学生的主题需要来组织实施。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开始重视追求学校体育给学生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不仅达到身体、心理的健康状态,还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否有所发展。而在高中学段,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还未能真正的实施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作为高中体育教师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来自领、带层面的,如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来自教师的,比如教师没有很好的落实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体育课简单且枯燥,课堂的实效性不高;教师资源不够,且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还有来自外在的,比如体育器材配备不齐,场地严重不足等。
多年来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导部门和一线教师总结出了很多的体育教学模式,从最初的老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到现如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各地也在不断的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等做出很多创新性的教学内容。随着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给现如今的学校体育教学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现如今的体育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学段体育教学所要改善的真正问题。
1 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征
1.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转变
高中生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事物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再只满足于获得课堂当中完成技术动作等获得的成就感,而更多的是对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都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1.2 兴趣、爱好的形成稳定期
高中学段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都有了一定明显的变化,男生更加喜欢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更加喜欢动作轻快、优美和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这也是学生最容易对体育产生厌烦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则是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二则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现状的不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感兴趣等。在这一学段如果不能很好的使学生产生兴趣,会对学生未来人生的体育锻炼产生深远的影响。
1.3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不健全
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得高中生能够离开现实进行思考,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论证,但往往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其论证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却固执己见。在体育教学当中也同样有这样的现象,他们不满足于一些一般的身体活动和简单的体育知识的掌握,而要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并力图去了解动作的结构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动作对身体锻炼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不喜欢教师详尽的讲解,而是乐意在老师的启示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弄清楚动作技能的实质。甚至这样的情况会蔓延到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质疑,他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常试图以技术专长、教学技巧、为人处世等来对教师进行评价,随不一定特别的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教师本人和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1.4 人生规划的形成初期
高中学段,许多学生都会开始设计自己的未来。在这一时期的“正能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德育工作的体育课程教学在这一阶段也显得非常的重要。使他们逐步的认识到身体健康和个人的生活、学习、事业等之间的关系,逐步的引导他们通过掌握一两项适合于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选择特点的运动项目,为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中学段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新中国建立之始,党和政府就非常的关注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口号和政策,从最初的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健康第一”到现如今的“终身体育锻炼”,都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我国的体育教学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却是一直站在“素质教育”背后的“升学压力”,这也导致了学校体育在不同学段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在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学岗位上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小学学段所提倡的“快乐体育”,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挖掘体育运动的乐趣,强调以快乐的情绪贯穿整个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但孩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是否真正得到了应有的身体锻炼;从初中开始,体育工作者纷纷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分组分层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其教学手段却仍旧不变,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中考项目,而其最終的目的是为了中考体育服务,在中考的压力老师面前,家长和学校老师还是会在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突击的培训,并为从真正意义上重视体育教学。
作为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衔接学段,高中学段的体育教学工作则既要承担巩固基础教育的重任,还要为这学段学生将来更好的身体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学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所要求的“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的最重要的阶段。
3 过渡性理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延伸
通过上述对高中学段学生心理特点以及高中学段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可以看出,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中体育教学既承担着巩固义务教学阶段各项教学内容和指标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三年后接受大学专业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体育教学的基础培养,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笔者根据“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建设性的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过渡性理念”。
3.1 课程的内容安排体现过渡性 高中学段,虽没有了中考中体育学科的升学压力,但在我国还必须面对的是三年后的高考。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上大多只是安排篮球、耐力跑、实心球、足球等较为普遍的技能项目,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使得高中学段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他们更希望的是接触更多平日中接触不到的新兴项目,因此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利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在体育教学中安排更多新奇的、新兴的体育项目。并实时的根据天气,季节等变化来调整所教授的内容,是学生经常在体育课上体验到新鲜感,更好的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在冬季或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在室内教授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项目或武术类、健美健身类的项目等;在夏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游泳等水上项目;在春季和秋季则可以更多的在室外开展对抗类的球类活动,如足球、篮球、腰旗橄榄球、棒球等项目。体育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引进新兴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高中学段尽可能的接触更多更新鲜的项目。在前两年的多项目,多样化的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每个学期所接触过的项目,任意的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本学期的考核内容。经过两年的学习,不仅让他们在每节课上感受到不同体育项目所带来的快乐,更可以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每个项目的练习中,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而在高三学年紧张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们也可以在体育课上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更好的自主的进行锻炼,通过体育课来缓解平日学业上的压力。
3.2 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等方面体现过渡性
如今的体育教学更重要的是讲究其实效性,要想在课堂上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体育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体育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有序的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很多学校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体育课程选修教学,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当中却有着许多的问题出现,师资力量的不足,场地器材的不足等都制约着选修制度的开展。还有的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积极的进行创新,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少能够有所创新,也就出现了“没有创新的教”,所达到的效果就是“没有效果的学”,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要求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接受特点选择方法,方法的选择原则要以灵活、实用为主,并根据教学内容来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高中学段可以安排一些对抗的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他们善于学习和发掘知识的能力,也可以積极的投入到学生的团队当中,既可以指导学生的练习情况,更可以适时的调动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
此外,在课时的安排上要相对的合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会安排在上午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学生经常会在刚刚吃饱或最为饥饿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需要定时、定量的,每节课40分钟是固定的,那么另一种情况则出现在各班在每周的课时间隔过大或过小,在安排课程是可以尽可能的平均安排课时,为科学锻炼做好时间上的准备。
(作者单位:华师大二附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实施,人们对于应试教育的理念正逐渐的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对于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的中学体育也在逐步的进行转变,更多的围绕学生的主题需要来组织实施。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开始重视追求学校体育给学生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不仅达到身体、心理的健康状态,还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否有所发展。而在高中学段,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还未能真正的实施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作为高中体育教师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来自领、带层面的,如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来自教师的,比如教师没有很好的落实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体育课简单且枯燥,课堂的实效性不高;教师资源不够,且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还有来自外在的,比如体育器材配备不齐,场地严重不足等。
多年来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导部门和一线教师总结出了很多的体育教学模式,从最初的老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到现如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各地也在不断的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等做出很多创新性的教学内容。随着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给现如今的学校体育教学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现如今的体育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学段体育教学所要改善的真正问题。
1 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征
1.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转变
高中生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事物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再只满足于获得课堂当中完成技术动作等获得的成就感,而更多的是对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都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1.2 兴趣、爱好的形成稳定期
高中学段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都有了一定明显的变化,男生更加喜欢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更加喜欢动作轻快、优美和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这也是学生最容易对体育产生厌烦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则是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二则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现状的不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感兴趣等。在这一学段如果不能很好的使学生产生兴趣,会对学生未来人生的体育锻炼产生深远的影响。
1.3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不健全
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得高中生能够离开现实进行思考,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论证,但往往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其论证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却固执己见。在体育教学当中也同样有这样的现象,他们不满足于一些一般的身体活动和简单的体育知识的掌握,而要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并力图去了解动作的结构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动作对身体锻炼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不喜欢教师详尽的讲解,而是乐意在老师的启示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弄清楚动作技能的实质。甚至这样的情况会蔓延到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质疑,他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常试图以技术专长、教学技巧、为人处世等来对教师进行评价,随不一定特别的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教师本人和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1.4 人生规划的形成初期
高中学段,许多学生都会开始设计自己的未来。在这一时期的“正能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德育工作的体育课程教学在这一阶段也显得非常的重要。使他们逐步的认识到身体健康和个人的生活、学习、事业等之间的关系,逐步的引导他们通过掌握一两项适合于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选择特点的运动项目,为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中学段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新中国建立之始,党和政府就非常的关注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口号和政策,从最初的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健康第一”到现如今的“终身体育锻炼”,都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我国的体育教学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却是一直站在“素质教育”背后的“升学压力”,这也导致了学校体育在不同学段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在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学岗位上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小学学段所提倡的“快乐体育”,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挖掘体育运动的乐趣,强调以快乐的情绪贯穿整个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但孩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是否真正得到了应有的身体锻炼;从初中开始,体育工作者纷纷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分组分层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其教学手段却仍旧不变,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中考项目,而其最終的目的是为了中考体育服务,在中考的压力老师面前,家长和学校老师还是会在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突击的培训,并为从真正意义上重视体育教学。
作为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衔接学段,高中学段的体育教学工作则既要承担巩固基础教育的重任,还要为这学段学生将来更好的身体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学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所要求的“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的最重要的阶段。
3 过渡性理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延伸
通过上述对高中学段学生心理特点以及高中学段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可以看出,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中体育教学既承担着巩固义务教学阶段各项教学内容和指标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三年后接受大学专业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体育教学的基础培养,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笔者根据“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建设性的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过渡性理念”。
3.1 课程的内容安排体现过渡性 高中学段,虽没有了中考中体育学科的升学压力,但在我国还必须面对的是三年后的高考。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上大多只是安排篮球、耐力跑、实心球、足球等较为普遍的技能项目,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使得高中学段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他们更希望的是接触更多平日中接触不到的新兴项目,因此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利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在体育教学中安排更多新奇的、新兴的体育项目。并实时的根据天气,季节等变化来调整所教授的内容,是学生经常在体育课上体验到新鲜感,更好的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在冬季或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在室内教授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项目或武术类、健美健身类的项目等;在夏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游泳等水上项目;在春季和秋季则可以更多的在室外开展对抗类的球类活动,如足球、篮球、腰旗橄榄球、棒球等项目。体育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引进新兴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高中学段尽可能的接触更多更新鲜的项目。在前两年的多项目,多样化的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每个学期所接触过的项目,任意的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本学期的考核内容。经过两年的学习,不仅让他们在每节课上感受到不同体育项目所带来的快乐,更可以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每个项目的练习中,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而在高三学年紧张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们也可以在体育课上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更好的自主的进行锻炼,通过体育课来缓解平日学业上的压力。
3.2 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等方面体现过渡性
如今的体育教学更重要的是讲究其实效性,要想在课堂上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体育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体育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有序的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很多学校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体育课程选修教学,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当中却有着许多的问题出现,师资力量的不足,场地器材的不足等都制约着选修制度的开展。还有的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积极的进行创新,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少能够有所创新,也就出现了“没有创新的教”,所达到的效果就是“没有效果的学”,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要求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接受特点选择方法,方法的选择原则要以灵活、实用为主,并根据教学内容来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高中学段可以安排一些对抗的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他们善于学习和发掘知识的能力,也可以積极的投入到学生的团队当中,既可以指导学生的练习情况,更可以适时的调动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
此外,在课时的安排上要相对的合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会安排在上午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学生经常会在刚刚吃饱或最为饥饿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需要定时、定量的,每节课40分钟是固定的,那么另一种情况则出现在各班在每周的课时间隔过大或过小,在安排课程是可以尽可能的平均安排课时,为科学锻炼做好时间上的准备。
(作者单位:华师大二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