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成果,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方法】从生物介导转化法和非生物介导转化法两类方法出发,介绍各种转化方法在水稻上的首次报道和重要进展等研究成果,并进行展望。【结果】生物介导转化法中,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转化法通过侵染种胚、稻穗、愈伤组织和茎尖进行转化,种胚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作为材料的转化体系较为成熟,稻穗和茎尖转化法则操作简便、转化再生周期短;此外有研究尝试用根瘤菌(Sinorhizobium和Rhizobium)和附着剑菌(Ensifer adhaerens)转化水稻。非生物介导转化法中,物理方法转化法(基因枪法、电击法、花粉管通道法和显微注射法)是较为传统的转化方法,基因枪法应用较为成熟,花粉管通道法则取得较多育种成果;介质介导转化法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结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可从转化材料的筛选和优化介导转化的载体入手,同时将转化体系和DNA-free、单倍体诱导等技术结合起来,以提高转化效率和安全性,缩短转化再生周期。
其他文献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竞争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到了战略层面,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人力资源投资的有效保障。对此,本文一方面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强化员工培训的创新措施,以此来为有关工作从业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本文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影响重污染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的不同效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在两类企业之间存在分化:政策能更有效提升节能环保企业的绿色创新,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从银行信贷决策视角看,政策效应的分化一定程度上源于政策对信贷融资的影响存在差异:政策使重污染企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的同时,促进了节能环保企业融资规模的增加。从企业绿色行为决策视
期刊
<正> ●严格抵债资产回收。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保护信用社财产安全。对关、停、并、转和破产的企业要依靠法律部门进行清收.清收过程中,信用社要及时介入,防止抵债资产的转移或损害,对抵债资产要合理评估,公平公正,严格手续,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加强抵债资产管理,是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可靠
期刊
利用PASCO材料测试仪来测量出不同手机膜在压力作用下形变的大小与所用压力,从而计算出手机膜的弹性模量,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当手机膜具有何种因素时较为抗压抗破损。
期刊
续论是中国学者王初明教授提出的一种外语促学理论。从写长法到读后续写再到续论的提出,“续”研究至今已有10余年,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以续论、读后续写等为主题,梳理了近10年有关续论的实证研究文献,围绕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制约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读后续写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基于续论的其他续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文章讨论了续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一直以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字技术逐步应用到银行各项业务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为了提升自身的绩效,加上市场的倒逼,充分利用大数据驱动金融科技的创新转型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金融机构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
学位
公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实现交通运输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未来面临大批动力电池报废情况,为量化评估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生的碳减排效益,从生命周期角度构建废旧三元锂电池回收利用碳足迹核算模型,通过优化电力结构和运输结构,对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的碳减排潜力作预测评估,此外,使用误差传播方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保证碳足迹结果的可靠有效。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企业使
期刊
报纸
农村信用社向农商银行转型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在转型过程中,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行政管理合法化、监管难度大、农村金融市场供应不足以及管理有效性不高等。农村信用社向农商银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其次,转型后的农商银行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此外,转型还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学位
钢铁行业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刻不容缓。以某钢铁联合企业为例,针对具体钢产品,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详细测算了其从原材料开采到钢成品出厂全过程的碳足迹,分析钢铁产品生产及上下游降碳潜力,并从冶炼工艺变革、生产流程优化、系统能效提升、碳捕集利用、能源结构转换等方面,探讨切实可行的降碳路径,旨在推动钢铁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低碳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