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在积极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學生在工作中的动手能力。目前,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方案大多处于由以往的“教学型”模式向“应用型”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而由于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部分院校师资力量受限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落实,毕业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职业需要相差较大,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无法真正体现培养单位的初衷。本文以高等院校会计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剖析会计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会计教学 问题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47-02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着社会需求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总需求在数量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也十分激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毕业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更加看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根据2015年毕业生求职意向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加倾向于选择拥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而实习经历也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中。
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涉及到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市场需求三个方面,是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高等院校应当坚持市场需求作为教学先导,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科研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教会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大体上笼统的认知。高等院校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教学场所,是开发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基地。近几年,高等院校会计专业高考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会计专业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之一。因而,会计教学成为了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培养方案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环境,培养出的应当是具有高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会计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实践教学课时数较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部分高等院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目的不对等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是造成当下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特别是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会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能否认真落实,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大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相较于社会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体系略显陈旧,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体系的科学与否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高等院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同时,实践教学以及假期企业实习是提升在校大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在教学体系过程中要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课时并实行实践学分制。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科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部分院校特别是新成立的高等院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大多“临摹”各兄弟院校,这就使得教学体系存在巨大弊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学生对这套不合理的教学体系也显得力不从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对知识很好理解。如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学课程设置雷同,教材知识点相似度较大,是会计制度的诠注。
2.会计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存在管理偏差
实践教学课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而目前实践教学的安排没有完全体现能力要求,更不能反应会计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真实目的。目前,从大多数高等高校的实践教学来看,开设实践课程的科目主要是少数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等 ,其他会计相关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并且,在课程实践教学中 ,往往过于偏重于操作与基础核算层面 ,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不够。在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方面,实践教学过程有待提升。高等院校内部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往往是在学校实验室或者实训大楼内部安装会计实训系统授课 ,主要分为人工模拟、电算化操作等,课程实践基地大多是在校内,学生课外作业也基本上都在校内完成。相比较于校内的实习项目,校外的实习相当有限 ,学生到校外实习单位的财务部门仅限于观看或参与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事项。
3.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实践能力较弱
教师素质对会计教学有深刻影响,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群体,应该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在课后与大学生搭建良好的互动机制,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会计教学的质量。如日前,有网友称一名高校教师开“网络直播”,在课后为学生解答疑问,凭借着新的互动平台,与学生搭建了良好地沟通渠道,这种答疑方式学生们也纷纷点赞。因而,这种有新意的答疑方式也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并推广。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十分关键,而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教学改进措施与对策分析
1.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应用型”办学特色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最终要选择进入人才市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人才市场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负责人,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深入人才市场调研。针对“应用型”教学目的尚不明确,使得教学体系无法及时与社会需要相衔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学”与“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在搭建会计学科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明确区分院校档次。以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划分来看,高等院校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可划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这三大类教育层次中,都设立有培养会计人才的相关专业。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明确自我定位,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层面,要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而研究生教育要以“科研教学”定位为主,逐步实现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教学层次与目标定位分析表
2.搭建科学合理的会计教学体系,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体系的设置过程中,要结合院校实际定位、生源质量情况等其他因素,既要重视基础课程又要重视专业课程,既要重视理论课程还要兼顾实践教学与实训项目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因时而变的,是不断变化更新的。因而,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院以及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紧跟市场变化,以市场为依据,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培养方案。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首先院校要想做“强”、做出“特色”就应该做“专”,以“专”促“强”。当然,每当颁布新的法规、政策时,授课教师要及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避免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
3.引进人才,加强师资定期培训力度
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因而,针对部分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要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搭建院企互助平台,鼓励在校教师积极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通过选派在校优秀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会计实务如财务、审计等工作,引导教师将理论知识联系客观实际,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同时,要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可以聘请校外名企优秀在职人员作为学生的课外实践导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并指导学生,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只有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提升院校的知名度,提升院校的办学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美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04)
[2]王庆石,刘伟,孙宗扬,吴宝峰.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2013(01)
[3]劳秦汉,劳川奇.当代会计文化的转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转型背景探析[J].会计之友.2011(18)
[4]吴中春.能力导向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04)
[5]刘国武,陈少华,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05(12)
[6]崔洁.以“就业+发展”为导向铸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6(02)
[7]刘沓,章刘成,周航.新常态经济的会计人才需求与会计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04)
[8]王文华,陈学平,赵红梅,陈玉荣.谈管理型财会人才能力框架及培养模式[J].财会月刊.2015(20)
【关键词】高等教育 会计教学 问题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47-02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着社会需求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总需求在数量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也十分激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毕业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更加看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根据2015年毕业生求职意向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加倾向于选择拥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而实习经历也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中。
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涉及到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市场需求三个方面,是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高等院校应当坚持市场需求作为教学先导,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科研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教会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大体上笼统的认知。高等院校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教学场所,是开发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基地。近几年,高等院校会计专业高考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会计专业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之一。因而,会计教学成为了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培养方案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环境,培养出的应当是具有高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会计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实践教学课时数较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部分高等院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目的不对等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是造成当下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特别是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会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能否认真落实,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大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相较于社会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体系略显陈旧,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体系的科学与否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高等院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同时,实践教学以及假期企业实习是提升在校大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在教学体系过程中要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课时并实行实践学分制。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科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部分院校特别是新成立的高等院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大多“临摹”各兄弟院校,这就使得教学体系存在巨大弊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学生对这套不合理的教学体系也显得力不从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对知识很好理解。如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学课程设置雷同,教材知识点相似度较大,是会计制度的诠注。
2.会计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存在管理偏差
实践教学课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而目前实践教学的安排没有完全体现能力要求,更不能反应会计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真实目的。目前,从大多数高等高校的实践教学来看,开设实践课程的科目主要是少数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等 ,其他会计相关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并且,在课程实践教学中 ,往往过于偏重于操作与基础核算层面 ,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不够。在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方面,实践教学过程有待提升。高等院校内部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往往是在学校实验室或者实训大楼内部安装会计实训系统授课 ,主要分为人工模拟、电算化操作等,课程实践基地大多是在校内,学生课外作业也基本上都在校内完成。相比较于校内的实习项目,校外的实习相当有限 ,学生到校外实习单位的财务部门仅限于观看或参与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事项。
3.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实践能力较弱
教师素质对会计教学有深刻影响,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群体,应该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在课后与大学生搭建良好的互动机制,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会计教学的质量。如日前,有网友称一名高校教师开“网络直播”,在课后为学生解答疑问,凭借着新的互动平台,与学生搭建了良好地沟通渠道,这种答疑方式学生们也纷纷点赞。因而,这种有新意的答疑方式也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并推广。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十分关键,而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教学改进措施与对策分析
1.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应用型”办学特色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最终要选择进入人才市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人才市场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负责人,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深入人才市场调研。针对“应用型”教学目的尚不明确,使得教学体系无法及时与社会需要相衔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学”与“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在搭建会计学科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明确区分院校档次。以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划分来看,高等院校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可划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这三大类教育层次中,都设立有培养会计人才的相关专业。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明确自我定位,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层面,要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而研究生教育要以“科研教学”定位为主,逐步实现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教学层次与目标定位分析表
2.搭建科学合理的会计教学体系,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体系的设置过程中,要结合院校实际定位、生源质量情况等其他因素,既要重视基础课程又要重视专业课程,既要重视理论课程还要兼顾实践教学与实训项目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因时而变的,是不断变化更新的。因而,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院以及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紧跟市场变化,以市场为依据,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培养方案。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首先院校要想做“强”、做出“特色”就应该做“专”,以“专”促“强”。当然,每当颁布新的法规、政策时,授课教师要及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避免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
3.引进人才,加强师资定期培训力度
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因而,针对部分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要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搭建院企互助平台,鼓励在校教师积极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通过选派在校优秀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会计实务如财务、审计等工作,引导教师将理论知识联系客观实际,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同时,要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可以聘请校外名企优秀在职人员作为学生的课外实践导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并指导学生,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只有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提升院校的知名度,提升院校的办学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美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04)
[2]王庆石,刘伟,孙宗扬,吴宝峰.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2013(01)
[3]劳秦汉,劳川奇.当代会计文化的转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转型背景探析[J].会计之友.2011(18)
[4]吴中春.能力导向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04)
[5]刘国武,陈少华,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05(12)
[6]崔洁.以“就业+发展”为导向铸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6(02)
[7]刘沓,章刘成,周航.新常态经济的会计人才需求与会计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04)
[8]王文华,陈学平,赵红梅,陈玉荣.谈管理型财会人才能力框架及培养模式[J].财会月刊.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