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9月18日,一架载有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的DC-6专机,在北罗得西亚(现赞比亚)恩多拉附近坠毁。哈马舍尔德是唯一一位在任上逝世的联合国秘书长。空难发生后,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关联合国秘书长身亡的种种猜疑不胫而走,究竟是谁“杀”死了联合国秘书长?
命丧黄泉
时间回到局势复杂的1960年,独立后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呼吁联合国帮助其解决内战危机,哈马舍尔德四赴刚果未能解决问题。9月18日,哈马舍尔德再度飞赴刚果斡旋冲突,执飞该航班的机组成员为35岁的皮尔·哈隆奎斯特机长,29岁的拉斯·礼顿副驾驶,飞行工程师尼尔斯。
此次出行,安全人员特意设计了两套飞行方案。为了避免专机遭到敌对势力的袭击,此次航班没有向沿途国家提交飞行计划,机组成员在航行中也尽量不使用无线电联络。哈马舍尔德的刚果之行处于绝对保密状态。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刚果一直处于冷战的风口浪尖。民主刚果原为比利时的殖民地,1960年6月,在帕特里斯·卢蒙巴的领导下宣布独立。与此同时,比利时策动南部的加丹加省发动武装叛乱。加丹加省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一些国家纷纷插手当地事务,血腥的内战一触即发。哈马舍尔德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让双方重回谈判桌,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但是,谁也没预料到,刚果之行却成了哈马舍尔德不归之旅。
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哈马舍尔德的专机却迟迟不见,恩多拉机场的空管人员有些担心,他们试图联络其他机场,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等待中,不好的消息传来,这架专机在空中“消失”了,哈马舍尔德专机失踪的消息旋即被传开。
后来,人们发现这架专机坠毁在恩多拉机场以西15千米的山坡上。根据目击者的描述,飞机坠毁后引发的大火烧枯了附近的树林。当地警方赶到事发地点时,看到的是满地的飞机残骸和烧焦的尸体,哈马舍尔德当场身亡。
排除谋杀
哈马舍尔德遇难后,初见和平的刚果又陷入了万丈深渊。由于哈马舍尔德身负重要使命,牵涉的关系错综复杂,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空难。
事故调查组开始寻找线索和证据,情况不容乐观,飞机的残骸大部分熔化了。在那个年代,DC-6上还没有安装“黑匣子”,专机发生空难是由于机械故障,还是遭受了外力侵袭,调查组不得而知。
有可能是导弹或是战斗机击落吗?反政府武装的确有一架法制军用双座喷气式教练机,这架教练机配备武器后击落DC-6还是绰绰有余的。调查人员研究了这架教练机的飞行手册,发现它的最大作战距离为419千米,这个数据至关重要,因为距离坠机地点最近的军事基地恰好是425千米,但疑点很快被排除,这架教练机没有续航能力飞一个来回执行任务。
调查人员开始研究DC-6客机的蒙皮,试图从中找到机枪或导弹攻击后的痕迹。他们对坠机现场的尘土进行化验,看里面是否留有炸药残余。分析结果表明,飞机并没有受到爆炸物的侵袭,更像是在正常降落中坠毁的。
调查人员转而开始研究这架DC-6客机的维修记录。维修记录显示,飞机的2号发动机曾有弹孔遗留。这架DC-6在启程前数小时曾遭受反政府武装的炮火攻击,维修工程师修复后认为已无大碍。这个细节让调查员产生一丝疑问:发动机受损到底有多严重?也许是发动机在最后的进近途中发生故障,导致飞机突然失速,而螺旋桨桨叶的受损状况又推翻了这一假设,发动机故障引发空难的可能也被排除。
调查人员又将目光投向航行图。事故现场受损的树木表明,飞机俯冲了228米才停了下来。这意味着飞机以小角度撞上了树梢而逐渐停下来,而不是直接从空中摔下来。DC-6的飞行高度为何如此之低?飞行员和空管的通话记录显示,机组成员在坠机前10分钟左右已经在安全高度看到了机场,但不知何种原因导致飞行员过早下降飞机高度,高度表的数据会不会有错误?
哈隆奎斯特机长曾在准备降落前半小时联系恩多加机场塔台,塔台回传了一个重要信息,将高度表设置在30.15。一般情况下,由于各个机场的海拔高度和跑道情况不同,飞行员必须按照机场的降落规定校准高度表。调查人员开始分析飞机的高度表,看数据设置有没有问题,结果显示高度表的设置是正确的。
正当调查人员一筹莫展时,法医在尸检后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几名乘客身上发现了枪击的痕迹。调查人员甚至还在事故现场发现了很多弹壳和数百发子弹。弹道专家对此进行细致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子弹离开枪管时会旋转而出,这在弹头上会留下明显的痕迹(膛线痕),但事故现场发现的弹头上并没有膛线痕。弹道专家推断,这些子弹很有可能是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自爆了。
排除了蓄意谋杀和机械故障方面的因素后,事故的原因依旧扑朔迷离。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调查人员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飞行员没有把握好飞机降落时的高度,从而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操控失误
2011年,该事件又有了新进展。作家苏珊·威廉斯在伦敦采访一位美国前情报官员时得知,空难发生当晚,该官员在塞浦路斯的一个信号监听站工作。当时,他曾听到一段耸人听闻的信息,有人称要飞下去攻击。后续的录音显示,有飞机被击中,失火坠毁。
这段语音记录会逆转整个事故吗?情报官员透露,这个声音并不陌生,是一位来自比利时的飞行员的声音,该飞行员恰巧也是反政府武装的军机驾驶员。
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苏珊·威廉斯专门写了一本书《谁杀死了哈马舍尔德》,虽然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但却提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3年,联合国重启调查。新的调查委员会由声名卓著的法官和资深事故调查员组成,他们飞赴恩多哈询问当晚的目击证人。根据不同目击者的证词,当晚有两架飞机出现,难道哈马舍尔德秘书长真的是死于谋杀?
调查人员重新搜集、分析整个事故的证据,了解事故现场留下的线索,检查当晚的无线电通话记录。调查人员仔细研究了恩多拉机场附近的地理信息,并和当晚飞行员使用的航图进行对比。
很快,他们发现恩多拉机场西边高地的海拔超过1300米,但这个重要信息在航图上没有任何显示,飞行员根本不知道有这个高地存在。
综合各方面证据和信息,调查人员还原了坠机前3分钟的情景。DC-6专机经过6个多小时飞行到达目的地附近,飞机飞过机场后高度降到了5000英尺的最低安全高度以下。当飞行员折回对准跑道时,却突然发现看不到跑道标志灯,前面一片漆黑,又没有参照物。此时,飞行员并不清楚前面有高地,因为航图上没有相关信息。当飞行员发现高地后,一切为时已晚。至此,联合国秘书长专机坠毁事件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命丧黄泉
时间回到局势复杂的1960年,独立后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呼吁联合国帮助其解决内战危机,哈马舍尔德四赴刚果未能解决问题。9月18日,哈马舍尔德再度飞赴刚果斡旋冲突,执飞该航班的机组成员为35岁的皮尔·哈隆奎斯特机长,29岁的拉斯·礼顿副驾驶,飞行工程师尼尔斯。
此次出行,安全人员特意设计了两套飞行方案。为了避免专机遭到敌对势力的袭击,此次航班没有向沿途国家提交飞行计划,机组成员在航行中也尽量不使用无线电联络。哈马舍尔德的刚果之行处于绝对保密状态。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刚果一直处于冷战的风口浪尖。民主刚果原为比利时的殖民地,1960年6月,在帕特里斯·卢蒙巴的领导下宣布独立。与此同时,比利时策动南部的加丹加省发动武装叛乱。加丹加省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一些国家纷纷插手当地事务,血腥的内战一触即发。哈马舍尔德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让双方重回谈判桌,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但是,谁也没预料到,刚果之行却成了哈马舍尔德不归之旅。
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哈马舍尔德的专机却迟迟不见,恩多拉机场的空管人员有些担心,他们试图联络其他机场,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等待中,不好的消息传来,这架专机在空中“消失”了,哈马舍尔德专机失踪的消息旋即被传开。
后来,人们发现这架专机坠毁在恩多拉机场以西15千米的山坡上。根据目击者的描述,飞机坠毁后引发的大火烧枯了附近的树林。当地警方赶到事发地点时,看到的是满地的飞机残骸和烧焦的尸体,哈马舍尔德当场身亡。
排除谋杀
哈马舍尔德遇难后,初见和平的刚果又陷入了万丈深渊。由于哈马舍尔德身负重要使命,牵涉的关系错综复杂,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空难。
事故调查组开始寻找线索和证据,情况不容乐观,飞机的残骸大部分熔化了。在那个年代,DC-6上还没有安装“黑匣子”,专机发生空难是由于机械故障,还是遭受了外力侵袭,调查组不得而知。
有可能是导弹或是战斗机击落吗?反政府武装的确有一架法制军用双座喷气式教练机,这架教练机配备武器后击落DC-6还是绰绰有余的。调查人员研究了这架教练机的飞行手册,发现它的最大作战距离为419千米,这个数据至关重要,因为距离坠机地点最近的军事基地恰好是425千米,但疑点很快被排除,这架教练机没有续航能力飞一个来回执行任务。
调查人员开始研究DC-6客机的蒙皮,试图从中找到机枪或导弹攻击后的痕迹。他们对坠机现场的尘土进行化验,看里面是否留有炸药残余。分析结果表明,飞机并没有受到爆炸物的侵袭,更像是在正常降落中坠毁的。
调查人员转而开始研究这架DC-6客机的维修记录。维修记录显示,飞机的2号发动机曾有弹孔遗留。这架DC-6在启程前数小时曾遭受反政府武装的炮火攻击,维修工程师修复后认为已无大碍。这个细节让调查员产生一丝疑问:发动机受损到底有多严重?也许是发动机在最后的进近途中发生故障,导致飞机突然失速,而螺旋桨桨叶的受损状况又推翻了这一假设,发动机故障引发空难的可能也被排除。
调查人员又将目光投向航行图。事故现场受损的树木表明,飞机俯冲了228米才停了下来。这意味着飞机以小角度撞上了树梢而逐渐停下来,而不是直接从空中摔下来。DC-6的飞行高度为何如此之低?飞行员和空管的通话记录显示,机组成员在坠机前10分钟左右已经在安全高度看到了机场,但不知何种原因导致飞行员过早下降飞机高度,高度表的数据会不会有错误?
哈隆奎斯特机长曾在准备降落前半小时联系恩多加机场塔台,塔台回传了一个重要信息,将高度表设置在30.15。一般情况下,由于各个机场的海拔高度和跑道情况不同,飞行员必须按照机场的降落规定校准高度表。调查人员开始分析飞机的高度表,看数据设置有没有问题,结果显示高度表的设置是正确的。
正当调查人员一筹莫展时,法医在尸检后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几名乘客身上发现了枪击的痕迹。调查人员甚至还在事故现场发现了很多弹壳和数百发子弹。弹道专家对此进行细致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子弹离开枪管时会旋转而出,这在弹头上会留下明显的痕迹(膛线痕),但事故现场发现的弹头上并没有膛线痕。弹道专家推断,这些子弹很有可能是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自爆了。
排除了蓄意谋杀和机械故障方面的因素后,事故的原因依旧扑朔迷离。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调查人员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飞行员没有把握好飞机降落时的高度,从而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操控失误
2011年,该事件又有了新进展。作家苏珊·威廉斯在伦敦采访一位美国前情报官员时得知,空难发生当晚,该官员在塞浦路斯的一个信号监听站工作。当时,他曾听到一段耸人听闻的信息,有人称要飞下去攻击。后续的录音显示,有飞机被击中,失火坠毁。
这段语音记录会逆转整个事故吗?情报官员透露,这个声音并不陌生,是一位来自比利时的飞行员的声音,该飞行员恰巧也是反政府武装的军机驾驶员。
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苏珊·威廉斯专门写了一本书《谁杀死了哈马舍尔德》,虽然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但却提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3年,联合国重启调查。新的调查委员会由声名卓著的法官和资深事故调查员组成,他们飞赴恩多哈询问当晚的目击证人。根据不同目击者的证词,当晚有两架飞机出现,难道哈马舍尔德秘书长真的是死于谋杀?
调查人员重新搜集、分析整个事故的证据,了解事故现场留下的线索,检查当晚的无线电通话记录。调查人员仔细研究了恩多拉机场附近的地理信息,并和当晚飞行员使用的航图进行对比。
很快,他们发现恩多拉机场西边高地的海拔超过1300米,但这个重要信息在航图上没有任何显示,飞行员根本不知道有这个高地存在。
综合各方面证据和信息,调查人员还原了坠机前3分钟的情景。DC-6专机经过6个多小时飞行到达目的地附近,飞机飞过机场后高度降到了5000英尺的最低安全高度以下。当飞行员折回对准跑道时,却突然发现看不到跑道标志灯,前面一片漆黑,又没有参照物。此时,飞行员并不清楚前面有高地,因为航图上没有相关信息。当飞行员发现高地后,一切为时已晚。至此,联合国秘书长专机坠毁事件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