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理念下的和谐互动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和谐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所谓教学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教和学两个层面实现目标的教学运动形式。
  【关键词】和谐互动;化学课堂;形式
  “仁和”理念下的和谐互动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手段,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渗透。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是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过程。在课堂中,师生积极互动和谐互助,教师以一颗仁爱之心关爱孩子成长为出发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的体验,并将情感体验升华为责任,促进学生“理解”、“宽容”、“自爱”、“和谐”精神的内化养成。通过讨论、视听、情境再现、实践活动等辅助教学手段,让课堂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建构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一、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学,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而新的教学观以为,教学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和谐交谈互动,比如在讲第八单元金属的性质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不同金属及其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或回答一下问题:金属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密度、硬度等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如何验证?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简洁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取得了新的发现,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和谐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之间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师由主讲转向学生的引导者,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一切为学生服务,真正让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让课堂成为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过程。
  二、质疑探究的生生互动。
  孔子云:“学则需疑。”学生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的产生,会激起学生追根究源的兴趣,推动着他们去发现新天地,而解疑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丰富的体验,随着情绪的体验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持续和深化。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1、鼓励学生敢质疑,要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滴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
  2、教会学生质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有意识设置学生学习障碍干扰学生,让学生回味思考,造成一种布局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形成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调动一种潜在能力去自主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燃烧的条件”时先做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接着质疑学生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识。
  3、引导学生善疑。要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更高的新问题。如讲“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如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利用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待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质疑:水是万能的灭火剂吗?如果不能用水灭火,那么该怎么办?如此递进质疑,是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这不仅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质疑、析疑、再质疑、再生疑的循环往复中纵深发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学生相互和谐协作求知,进而真正做到生生互动。
  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相互和谐协作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讲初三化学第六单元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可以把每2个学生分成1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开展实验竞赛,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更加主动地学习,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实验有条不紊,因为在相互协作时,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小组获得成功,他们互相协作,以求实验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做到生生互动。
  四、拓展启思的化学学习内外活动。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积累。教师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只有努力使教学活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在化学课题的导入、新内容学习、知识巩固、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例如,在初三化学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教师在讲“溶液的酸碱度”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清洗头发时先用洗衣剂还是先用护发素,然后请学生说明原因,因此引入课题。这种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了亲近感。
  2、在具体化学教学方法上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和绘制图表、收集和整理素材、撰写报告、制作模型、做家庭小实验等亲自动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中“乳化现象”时,教师就让学生讨论如何将一个沾满油污的碗清洗干净,并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乳化现象。在“仁和”理念下的课堂上,三尺讲台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天下,也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你会为学生在活动中迅速地成长起来而惊叹!
  综上所述,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致力于探取和谐互动的教学策略,勇于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善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和谐互动式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并达到化学教学的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仁和品牌的互动课堂》——张红珍2012年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人教版2011年
  [3]《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12年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教版2011年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实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语文学习是学习中的“老大难”,作文习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学生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老师遇到作文辅导感觉心中无谱,再者每批阅一篇作文不是摇头叹气,就是啼笑皆非。作文教学是长期困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学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兴趣像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学生则把学习看成一种精神负担,拒绝学习,出工不出力,甚至厌学。现在厌学的孩子可是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上完幼儿园就开始厌学,一提学习就烦、一提学习就闹。小学一年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在排列顺序上,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家长自身缺乏教育理论和技巧,总拿不出好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结
【摘要】德育不能流于说教,仅依靠品德课进行思想教育无法实现道德内化。教师要充当好“吸尘器”的作用,将污浊的空气净化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内在“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而美术活动、美术课正是以美的方式用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给予直面你内心更强烈的心灵碰撞,是德育最美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德育;美育;美术活动  一、什么是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在集体研讨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时,有老师说陶渊明为什么选择回到田园过归隐生活?是因为在官场中怀才不遇,退而求其次。陶渊明因为个人不能出名而苦恼,官场无路便转志从文以求扬名于后世。躬耕的目的是为了体察田园,从而写出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借助诗友“奇文共赏之,疑义相与析”的方式使诗文得以广泛传播。乍闻很以为然,随后翻阅《陶渊明集》,特别是品读他隐居后创作的《饮酒》二十首,认为以上观点是仁兄从功利主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但是从小学的语文教学状况来看,虽然老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整合,但是还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网络化语文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我自己对小学语文中网络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的了解,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应用;开发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高速
最近,由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发起的一项对“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思维模式传统,思维定势太强,过于严谨,过于崇拜权威”。当有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或书上的知识提出异议时,48.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表示沉默”,更有16.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予以非议”。可见,大多数学生已经很容易被教师或书本知识所同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缺乏求异思维、缺乏批判
【摘要】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内涵,有效落实数学课改理念的课堂仍然鲜见。同时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是不好体现的,这就是对“三维目标”内涵没能准确把握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数学课改课程理念教学思考数学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各学科提出的共性目标,但从课堂教学的现实来看,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内涵,有效落实数学课改理念的课堂仍然鲜见。教师依
【摘要】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实现初中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该项目以当年入学的新生为对象,纵向跟踪,直到该届学生初中毕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语文素质;“四读”教学;默读;散读;赏读;研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法研究,但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系统的、实质性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