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间任高中语文课已达十几年,这期间,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感的困惑,原有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在一次又一次成功与失败交替中折磨自己的同时,也渐渐领悟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许多真谛。反思过去,可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先前教学中的迷惑与无知;反思过去,可以使自己面对眼前依然惨烈的高考竞争多一份坦然与自信。工作之初,看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材料,特别是读到《人民文学》上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喟叹时,无知无畏的自己竟然认为是某些人的夸大其词,故弄玄虚,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艰难,等接触到高中语文,特别是送过高考后,对语文的感悟才有了幡然醒悟,再仔细阅读有关语文教学资料,已不象过去那般飘浮,能从字里行间找寻到自己想要求得的知识,也便常常有种愧之已晚的感慨。反思自我已非常必要。
一、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对观念、过程、方法及师生角色等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谋而合。现在,上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使用多媒体。其实,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是凸显教师的个人风采,突出文本特色,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的探究过程。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时下多媒体的运用差不多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花样翻新的图片引入——教师预设的整体感悟——肢解文本的精读赏析——文本某点的拓展延伸。教师教学离不开电脑,学生思维紧绕着课件。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的熟练程度,那就事与愿违了。
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不但可以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而且能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仍有很多老师未能正确理解其内涵。如小组合作中,简单地将几个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而自己却成了旁观者。像这样任学生自我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回答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反而会让学生走入误区。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的表演。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三、牢牢坚守阅读和写作两块阵地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語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的说:老师有点空就讲、学生有点空就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的确实不牢、不死。当前,山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给学生。我觉得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特别有利:以前,学生“两眼一睁,就开始竞争”,丝毫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阅读的时间也会多起来。“既然留得阅读在,学生就莫怕作文难啦!”。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一、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对观念、过程、方法及师生角色等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谋而合。现在,上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使用多媒体。其实,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是凸显教师的个人风采,突出文本特色,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的探究过程。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时下多媒体的运用差不多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花样翻新的图片引入——教师预设的整体感悟——肢解文本的精读赏析——文本某点的拓展延伸。教师教学离不开电脑,学生思维紧绕着课件。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的熟练程度,那就事与愿违了。
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不但可以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而且能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仍有很多老师未能正确理解其内涵。如小组合作中,简单地将几个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而自己却成了旁观者。像这样任学生自我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回答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反而会让学生走入误区。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的表演。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三、牢牢坚守阅读和写作两块阵地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語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的说:老师有点空就讲、学生有点空就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的确实不牢、不死。当前,山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给学生。我觉得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特别有利:以前,学生“两眼一睁,就开始竞争”,丝毫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阅读的时间也会多起来。“既然留得阅读在,学生就莫怕作文难啦!”。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