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如酒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夜之魅:历史陈迹像一桶经典混酿
  
  如果说午夜阳光(极昼)有点夸张,那么,起码半夜12点在涅瓦河边的露天吧就着自然光读读书是稀松平常的事。因为,这里的6月是白夜。圣彼得堡在北极圈附近,夏天的太阳总在头上转悠,这边刚夕阳西下,一会儿那边就朝霞满天,每年6月22日太阳最勤快那天还定了个节日—白夜节。靠近这个节,地球的好多角落都来人瞧稀罕。
  圣彼得堡有1000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548座宫殿等大型建筑、137座艺术园林、32座纪念碑以及数不胜数的雕塑,当然,圣彼得堡能号称“北方威尼斯”,桥也是少不了的。以沙皇官邸冬宫为家底设立的艾尔米塔博物馆与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是同一个级别的,你要想浏览全部奇珍异宝,得在宫里串1000个门,走上22公里,光听简介看个大概就需要18年。据说,夏宫更是美轮美奂得令人咂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彼得堡列为第八位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看来是相当有道理的。
  圣彼得堡有300年历史,坐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边有一座彼得大帝踌躇满志的青铜骑士塑像,仿佛诉说着彼得大帝当年的心境。彼得大帝挺阔的,满世界招商招标和邀请,各国建筑师、艺术家不知道是拿了彼得大帝多少银子来了劲,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将意大利风格的房子比意大利还意大利,法国风格的比法国还法国,也许为投皇上所好,能放雕塑的地方尽量多整上一个。我觉得在这里比欧洲其他国家的老城区老建筑的雕塑多得多。半夜出门,总觉得到处有人站岗,到处有脸看你。
  1703年开城时命名成“圣彼得堡”,就是一个西方日尔曼色彩的名字,俄罗斯人本来习惯叫“格勒”。1712年国都干脆从莫斯科搬到了这个在市政工程上花了不少心血的新城市,一待就是200来年,到1918年才又迁回莫斯科。一战爆发,俄罗斯人去掉了城市名字中的日尔曼味,圣彼得堡在1914年改为“彼得格勒”。苏联时代为纪念列宁,在1924年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认祖归宗,又叫回了老名字—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的历史陈迹像一桶经典混酿,因为混酿,圣彼得堡在经典中具有了一种特殊时尚,正逢白夜华灯,其魅力非常。
  
  酒嘛,水嘛!绝对伏特加算个啥嘛
  
  酒嘛,水嘛!这句话在俄罗斯实在是恰如其分。因为,“伏特加”一词在俄语中就是从“水”转意而来,而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就像喝水一样。在俄罗斯有句话,如果伏特加像面包一样是固体的,也会一口吞了它。
  绝对伏特加,别看这款烈性酒的原料不过是土豆小麦,但也在《福布斯》全球顶级奢侈品排行榜与名车名表平起平坐,中国的高档西式餐厅酒吧也常可见到它的踪影,实际上这款酒不是来自俄罗斯,而是来自圣彼得堡原来的主人—瑞典。但这不重要。某种意义上,伏特加已经成了俄罗斯的民族标志。
  在圣彼得堡街头的晚上,时常会碰到把伏特加当水喝的醉鬼。我原来想象中的醉鬼,是不修边幅、衣冠不整、满身酒气而且步履踉跄的,但我在涅瓦大街碰到的几个不是这样。开始我还以为人家拦住我是问路什么的,因为对方西装革履,举止还挺斯文,即使他胡言乱语豪言壮语在我听来都是标准外语。直到发现对方两眼有点发直和一嘴酒气才使我猛醒,原来被醉鬼缠上了,他敢情是找不着家门但要找人倾诉衷肠。我赶紧摆脱,对方也不胡搅死缠,努力稳住踉跄的脚步,沿路寻找下一个倾诉对象。
  


  因为酗酒现象增多,苏联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曾经颁发过法令《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但老戈失算了,酒不见了,但糖也不见了,市场糖荒严重,人们争相抢购并且储藏食糖,原来是为了在家里自力更生酿酒,反正酒精可以由糖发酵转化。
  伏特加现在已经成为俄罗斯继天然气和石油之后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仅是在莫斯科的克里斯塔尔(Kristall)伏特加制造厂,每年就有超过一亿升的伏特加流向世界各地,地球各角落都有好这口的人,当然,大量的是用来调制鸡尾酒。其实,早在16世纪,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就强烈意识到这玩意儿能来银子。那是由于连年征战军费浩大,国库银子没了,怎么办?伊凡突然想起曾在喀山看到一家小酒馆,贩夫走卒都在踊跃掏空袋中银子喝伏特加。有了!总结典型经验,发展特许专营!于是,一种称为卡巴肯(Kabaken)的小酒馆就到处在人群扎堆的地方开设。牌照很吃香,肯交重税才能被特许到一块,但不用担心收不回投资,因为俄罗斯人好酒,只要闻到伏特加的酒香,就会奋不顾身扑向酒桶。卡巴肯里不提供饭菜让你悠悠地喝,这里是纯粹的酒馆。有些卡巴肯连座位都没有,干脆屋子中间一个大酒桶现打现喝。衙门捕快看到通缉犯要抓,但对方闪进酒馆就只能在边上干等着(其实也不会干等,自己也趁机喝一口),因为皇上有令喝酒时分暂时豁免。当然,喝酒总有个头,只要对方脚出店门,豁免自动取消,捕快赶紧快捕。别以为我这是随意发挥,这都有文字出处。总之,沙皇吃定子民们好酒,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后,开辟了一个重要的税源,当然也大大地加强了伏特加的市场推广力度。
  伏特加的传统生产工艺发展到现在,已经深深打上现代科技的烙印。大家都知道门捷列夫,他在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表。但很少有人把这位伟大的化学家与伏特加联系在一起。这位仁兄大概也好这口,闲来无事居然钻研起了酒,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经过反复实验分析,1894年搞出了一个伏特加标准配方和工艺流程,现在标准40度的伏特加就是按照门捷列夫指示办事。有一款“俄国斯丹达原味伏特加”就号称用的是门捷列夫配方,酒标上赫然印着门捷列夫签名。门捷列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成了酒业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这款标榜“原味伏特加”的酒来自号称全俄罗斯技术水准最高的新圣彼得堡酿酒厂,只挑选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小麦作为原料,取其因生长缓慢而聚集的精华蛋白质,酿酒之水则选用被誉为是“全世界最柔软与纯净”的拉多加湖冰川溶水,要经过4个阶段的工艺流程、8重蒸馏,4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过滤,才酿得号称没有任何杂质的40度好酒。
  随着俄罗斯人腰包渐鼓,中国商人也开始瞄准了他们。我的一位内蒙古朋友,他做的伏特加光是品牌名称就够牛—成吉思汗,这老兄常年穿梭中俄蒙,了解俄罗斯人脾性,做酒全拿好料,目前试水已受好评。
  
  “新俄罗斯人”在酿自己的酒
  
  伏特加虽然就像咱家茅台五粮液一样是民族酒精饮料的标志,但葡萄酒的消费人群和消费量在俄罗斯增长速度很快,目前,人均年饮用量已经达到7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为人均0.3升),据预测未来两年将达到15升。俄罗斯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差不多有1.5亿,想想这个市场有多大。我还专门去考察了圣彼得堡的一家大型卖场的酒类销售区,价格都在200卢布上下,也有100多卢布和400卢布的。啤酒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圣彼得堡,午夜过后,如果你留意一下会发现路灯下时常有一堆空啤酒瓶,有意思的是,这些啤酒瓶不是乱扔乱堆的,而是一个个排列整齐地扎堆(这至少说明喝酒的主没醉)。伏特加遭遇葡萄酒和啤酒挑战的主要原因是一代新人在成长。俄罗斯管这代新新人类叫“新俄罗斯人”,他们是苏联解体后政治经济体制发生翻天覆地改变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新俄罗斯人”成长在“经济休克疗法”的时代,在物资短缺的年头儿还少不更事,长大过程中外国电影也看多了。长大了正好国家经济也复苏了,石油天然气满世界都是稀罕物,且越来越抢手。面包有了,牛奶也有了,光吃土豆烧牛肉,老喝伏特加显然有点乡巴佬了。别人时兴什么咱也不能落伍,于是葡萄酒和啤酒伴随着生活方式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一代“新俄罗斯人”的饮品新宠。
  俄罗斯不是葡萄酒主产国,虽然像俄罗斯知名啤酒公司OCHAKOVO也赤膊上阵,每年压榨1.5万吨葡萄做酒,但缺口实在太大,国内消费的葡萄酒主要依靠进口。由于历史原因,原来主要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进口,这几年的进口增长量也像中国的股票一样呈现“牛市”指数,年年爬升,从25%达到40%。2007年初出现“井喷”现象,葡萄酒第一季度进口同比增长61%。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那两个在国际葡萄酒界名头不响的国度,在“新俄罗斯人”渐成主力的消费大军中,越来越多的人青睐葡萄酒江湖上已经扬名立万的产酒国。于是,法国进口的占了16%,西班牙22%,德国15%,智利6%,意大利7%。
  


  有趣的是进口增长这么猛,但货架上却没多少酒。估计进来就被大家喝掉了是一个原因,但另一个原因是2007年发生了一件俄罗斯人民生活中的大事(事关喝酒,对好这口的俄罗斯人来说一定算是大事),第一季度快结束时俄罗斯禁止进口格鲁吉亚和摩尔瓦多的葡萄酒,到了夏天酒像衣服一样也要“换季”,总不能还是冬日暖身酒吧,应该换情调红酒和清凉啤酒了,但市场一下子出现了“酒荒”。回头注意一下上面的数据,虽然那些江湖名头大的国家进来不少酒,但加起来也只有进口量的60%左右,近一半还是从格鲁吉亚和摩尔瓦多进的。畅销货更容易出仿冒伪劣,看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这问题也一体化了。据说,进口葡萄酒假货泛滥,还有杀虫剂没整干净的,或许还有其他原因。总之,政府一声令下,得,那两个国家的生意黄了,这边的老百姓也闹心,没酒喝了。俄罗斯国产葡萄酒的价格两个月上涨了30%。而新消费税政策没有出台,新的条形码阅读机没有来得及安装,就是有酒也卖不了。这个夏天真是苦了俄罗斯的酒民们!
  在圣彼得堡访问期间,正好遇上俄罗斯的国庆节,街头举行大型花车游行庆祝,男女老少都起劲,当然年轻人和孩子是主角,他们身着盛装,扮演着各种角色,一路引发无数相机聚焦。看着这个热闹欢快的场面,看着一张张年轻的甚至稚嫩的笑脸,令人深深感到,在圣彼得堡这个历史沉淀深厚的城市,“新俄罗斯人”在酿自己的酒。
  
  金 炜
  著名酒水渠道策划人,曾被评为“影响中国的100位营销首脑”,现经营长白山冰酒和华夏五千年葡萄酒两个品牌。
其他文献
“先白后红”,上期,我们介绍了白葡萄酒在西餐中的用法,不但对白葡萄酒中清淡型的、中等柔猾并带芬芳型的以及带橡木味的几种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对它们各自适合的菜肴也进行了烹饪尝试。今天,我们来看看红色的葡萄酒。    果味型轻柔红葡萄酒    基本上所有的葡萄品种都可以用来酿造这一类的酒,只要在酿造过程中红葡萄的皮浸泡时间长一些,温度低一些。从另一方面看,一般温带产区生产的红葡萄酒也会是这一酒体。这类
期刊
如果是生存,那么OEM是一个非常有效而且实际的方法;如果是发展,那么最好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OEM的中小酒企在市场竞争中升级的法宝。  OEM和自创品牌互不矛盾,中小酒企做自己的品牌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的是,必须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品牌运作奥妙……      贴牌生产,又称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直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其实际上是一种“代工生产”的
期刊
在零售店、超市、商场和酒店(即提供酒类商品消费的各种餐饮店)酒类行业的四种终端渠道中,前三位只是酒类商品终端领导渠道的忠实跟随者,只有酒店才是终端领导渠道,酒店处于首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你要做强做大就必然要进入到酒店餐饮渠道上流通,依靠网络庞大、作用突出的酒店餐饮渠道实现强势品牌的塑造和最大化的销售机会。  ——本刊编辑部 营销顾问团队
期刊
[冯石]      首先,我们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受各种懦弱理由的限制。谁知道可口可乐的配方成分?不一样通过国际食品标准检验;谁说中国白酒就得中国人喝?五粮液怎么创造了1.44亿美元的出口。  其次,我们要拧成一股绳,白酒是中国的,不是哪个企业的!浓香型是因为能够检验出各种指标,就可以诽谤酱香型的神秘?狗咬狗的形象,一直是外国人对中国人评价的第一印象: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个虫!只有尊重自
期刊
夜深人静的时候,捧一本《葡萄酒鉴赏手册》,划下喜爱的评语,好似在品味生活一般,感觉着无限纯净的酒天酒地。    幽雅甘香,轻清匀和的白葡萄酒散发出有层次的甘醇果香;深蕴耐久,充盈圆润的红葡萄酒让人回味到丰满劲力的余韵;纯净清洌、香气悦人的香槟给人以轻盈跃动的飘逸感觉;即便是性烈的白兰地,亦是有着沉淀而来的香腴芳醇的品位。小口浅酌,唇齿留香,风情尽在这般体验中,还有什么比享受此种心境与情境更为美妙的
期刊
笔者认为,以提高运营效率为基点的战略是不完整的,它必须和战略创新定位相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市场力。运营效益主要来自于企业体制的灵活、管理制度的健全以及管理流程的再造等,运营效益的提高就是降低运营成本,口子酒业就是抓住了这一点。1996年,时任淮北烈山区区委书记的刘安省调任口子酒厂,1997年,长达8年之久的两口子之争结束,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合并,组建成安徽口子集团公司。刘安省从原来的部
期刊
与餐饮终端关系处得好,可以让厂家的产品成为“香饽饽”,会倍受餐饮酒店人员的厚爱与推崇。但如果关系处得差,有时也会让产品形影相吊,备受冷落,甚至被打入“冷宫”,不得翻身。因此,作为终端主管,如何与餐饮酒店处好关系,对于产品能否顺利进店销售,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掌握与满足餐饮酒店老板的需求    终端主管与餐饮酒店的关系,首先应该是与餐饮酒店老板的关系。在资本决定脑袋的今天,处好与餐饮酒店老板
期刊
沈阳城市酒楼坐落在假日酒店的下三层,5000平方米的经营区域,可以同时容纳600余人用餐,是沈阳市大型宴会及商务活动的热门去处。这里平均日销售额40000元,日酒水销售额为8000~10000元。今天我们去这家酒楼做个终端调查,从酒店的角度做个逆向思维,看看怎样打通酒店渠道——    记 者:城市酒楼进店的酒水品牌有哪些,请举例。  张奔腾:高中低档的酒都有,而且品种相当丰富。国产白酒就有50多种
期刊
喜欢李白,喜欢那个“风歌笑孔丘”的李白,喜欢那个“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喜欢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与李白一起饮酒,是人生最快意之事。  李白这颗诗星灿烂了一千多年了,让他的“诗迷”们追了一千多年,也让当下的诗人们羞红了脸。在报刊上发了几首小诗的我一度自负地以诗人自居,一度挥着作协证到处炫耀,拿给李白看时,他鼻子“哼”了一下,“屁也不是”,把证件撂到瓦砾堆里了。李白
期刊
金风送爽,2007年秋季糖酒会大步向我们走来。目前,糖酒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2007年秋季糖酒会高度重视,领导同志多次过问并提出要求,多次听取了筹备工作汇报并给予具体指导。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会议筹备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哈尔滨市鼓励和支持本地区糖酒、食品及相关企业参会参展,借以扩大与各地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提高行业发展水平;要求中直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