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并产生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皆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契合,有着深刻的文化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培育内容、培育方法、培育体系上存在着重知识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缺乏系统支持等问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为:健全培育体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工作的吸引力;注重培育效果,强化价值观培育与个人成长的实效性。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2-0089-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凝聚着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智慧,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源头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升华与创新,这决定了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延续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特征,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三个层面都可以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1]。
  (一)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传统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体现为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应的渊源。首先,国家富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管子·形势解》就有记载:“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韩非子·和氏》也有“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其次,民主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一脉相承。《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泰誓》中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古代民本思想都强调对人民的重视和君权的约束。再次,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开化的表现。《礼记》的“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管子·牧民》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所阐释的就是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对精神文明的更高追求。最后,和谐是对良好人际和社会关系的描述,同样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思想一脉相承。“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古代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经典理论。从《易经》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强调,到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再到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遵循,以至逐步推及发展到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上的“人和”的“大同”社会,如《礼记·礼运》中“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对“和谐”理想社会的向往,都能看到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丰富的传统文化渊源。
  (二)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传统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体现为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追求,同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由的理解是基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相对自由而形成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都强调自由的相对性。传统文化对“平等”“公正”等同样重视,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等传统思想。而“法治”的基因,则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管子认为“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家更是将法治推崇备至,如韩非子的“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等思想。
  (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传统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体现为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追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战国策·西周策》就有“周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记载,《汉书·司马迁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日知录·正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有相关论述,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敬业,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之为人的行为标准,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勤劳精神,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等都是这一精神的体现。诚信,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道德标准,《周易》“人之所助者,信也”;《礼记》“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十分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友善,同样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体现,如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理念,都是古圣贤们对“善”最精辟的概括[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困境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是重大的理论课题,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在培育内容上,重知识轻实践
  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来看,主要存在着重知识灌输、轻实践领会的倾向。
  一是从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学习情况看,存在重识记、轻理解的现象。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学习,主要是通过校内张贴海报、校园媒体进行宣传等途径实现,大多仍停留在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应知层面,而未能深化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认识,没有领悟到每个核心价值观都具有的深厚传统文化根基,更未能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与共识。这种重知识、轻理解的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是从核心价值观相关课程教学情况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目前高校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思想政治课程、辅导报告等,或以理论灌输、或以热点剖析等方式进行,往往停留在从知识到知识的灌输层面,而忽略了与实践的结合,忽略了从应知到应会的转化,导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较为肤浅,从根本上还谈不上能将这种价值理念转化为他们作为一代新人应有的基本信念的问题。
  (二)在培育方法上,重形式轻实效
  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上看,不否认,各高校在实际形式上确也不断推陈出新,但在实际上却逃离不了重形式、轻实效的老路。
  一是主题教育活动时政色彩鲜明,吸引力不足。部分主题教育活动高扬主旋律,在活动主题或组织实施中均明确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且发文要求举办类似“五四”讲话学习、“两会”精神学习的主题活动。但在实际上却忽视了当代大学生较多关注个人成长,很少关心时政主题的问题,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
  二是形势政策课、党课团课学习虽然规范,但不少主讲者却难以充分讲授核心价值观内容。形势政策课是大学第一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承担课程的大多是青年教师或辅导员,因而讲解理论热点所需内容受自身理论水平限制难以深入,何况一些高校还将此改为学生发展和就业指导课,所以在实际上难以传授给大学生足够的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内容。因此,部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严格说来,应首先提高讲授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解读水平。
  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受众有限,难以以点带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已遍地开花,这是值得倡导的。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些活动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聚焦个人层面的活动较多,关注社会、国家层面的较少。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有限,舞台上所展现的往往是多才多艺者或活动积极分子,而那些专注于专业学习、忙于勤工助学或沉迷于个人爱好的学生参与有限,因此活动很难以点带面,往往停留于营造氛围层面。
  四是校园新媒体强调“班班有阵地”以持久宣传核心价值观,但在实际上,收效并不可观。近年来,QQ群、微博、微信等平台从学校、学院层面走进班级、支部,然而大多数QQ群仅成为学生日常事务发布和交流的平台,微博日渐式微,加上原本开拓价值观宣教的微信平台,由于较难做到每天发布优质文章而逐渐受到冷落。
  (三)在培育体系上,缺乏系统支持
  从培育体系来看,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存在着多头并进、交叉教育现象,难以形成合力。究其原因,一是以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两课”教育与现实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节,存在过于强调课堂教学与学分的现象,同时在管理体系、考核手段等方面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二是学校内部工作机制与整合力度不够,如组织部门、学生会、社团等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管理,各自为政,常常因为片面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活动效果,从而出现诸多重复工作而影响教育效果。
  三、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探索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力争使教育过程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健全培育体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
  第一课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要找准结合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科类课程、选修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课程、心理适应和求职就业课程等四类课程的教育针对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对学生进行国情、国史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要搭建和扩展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平台和覆盖半径,举办各类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讲座、报告会,加强品牌建设。还要优化学生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加强“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鼓励晨读小组、兴趣小组以及读书会等课外学习活动。
  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效仿高校素质教育学分的形式对第二课堂加以规范,让其成为有效补充第一课堂的育人阵地。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面广、吸引力佳的特点,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操。还应注重多措并举,这主要包括:氛围营造默化人,建设“尚新、尚业、博雅、博爱”的优良学风、班风;文化体验扬主流,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文化作品的鉴赏与创作,将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修养;社团活动凝特色,通过经典作品诵读、汉字听写竞赛、人文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砺品格,以社会调研、国情体验、志愿服务、实习见习等为载体,使学生在承习优秀民族品性的同时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工作的吸引力
  一是加强仪式教育。在思想多元、文化多元的时代,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可让人们有所依托,可唤醒参与者心中的美好情感,是参与者力量的源泉。因此,应当结合传统节日举行有专业特色的纪念活动,以此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大学生每天在寝室的时间超过1/3,积极建设学生生活园区有助于良好品行塑造、优秀习惯养成。可通过设置楼栋文化墙,设立生活服务、今日历史、名言警句等栏目,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通过评比“书香寝室”、记录“楼层周记”等活动,营造勤学善思、和谐友爱的寝室氛围。
  三是加强新媒体手段的运用。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微课堂等方式传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新闻、文化活动,加强开放式主题教育,打破学院和班级的壁垒,引入全员育人机制,形成全校交流与教育的良好模式。
  (三)注重培育效果,强化价值观培育与个人成长的实效性
  聚焦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在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人文因子,采用人文关怀、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要答疑释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需要的统一。学生资助工作既要经济援助,也要思想援助,因而应加强爱国主義、自立自强、感恩诚信等教育,辅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贯彻分层培养理念,开展“讲人文、读经典、创佳作、历实践”培养活动。横向上针对大一到大四的4个年级,纵向上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等,制订要求不同的培养手册,量化指标体系和具体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养。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并通过全员、全方位、全流程的培育过程,创新培育形式、健全培育体系,才能真正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黄桥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房广顺,张宏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意蕴探析[J].理论探讨,2015,(1).
  [3]刘艳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责任编辑:李利林]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企业处于转型改革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企业做好攻坚改革的工作,是企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保障,能使企业价值导向与经济行为保持一致,确立企业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牢固结合在一起,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职工群众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及时发现职工群众的思想等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并把社会主义核
[摘 要] 腐败是一种产生社会黑暗、破坏社会安定和谐、腐化社会风气以及令党和人民深恶痛绝的丑恶现象。习总书记执政以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以铁的手腕遏制腐败、以的钢的纪律防止腐败,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党中央对腐败“零容忍”,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以清正廉洁带动党风作风,以忠诚、干净、担当影响世风民风,始终保持务实高效、自律自省的官德官品。  [关键词] 新常态;反腐;腐败现象;腐败原因;治理对
[摘 要] 信息技术正在引领着时代潮流,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学习和运用先进的信息工具软件系统,是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支撑和动力。那么,信息技术到底会给教师从业状态和专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笔者从树立一个认识、把握两个关键、发挥三个优势、依托四条典型路径来阐述自己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从业状态;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 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各个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考试、录用、培训、考核、奖惩、职务任免升降等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良好且严格的约束机制既可以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还能够促进公务员队伍廉洁自律和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约束;公务员;内部管理;责任追究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该文详细研究了ITU-T J.83B系统中RS(128,122)的工作原理,结合有限域上的乘加运算及常用实现方法,设计了符合此系统的RS编码器结构。采用Verilog语言编写RS编码器的实现代码并在MODELSIM中完成功能仿真,并进行验证。最后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进行了实现,给出结果分析。
在西方传统美学中,各个时代的哲学家都曾探讨美的本质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把美视为一种本质属性,试图寻求美的客观普遍性。中世纪的神学美学则将绝对完善的美赋予全知全能的上
[摘 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干细胞疗法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学界以及公众的普遍关注。由于技术自身的风险以及伦理冲突等原因,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我国也屡屡出现干细胞治疗乱象。为确保干细胞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建立严格有效的干细胞治疗监管机制。本文归纳了当前备受关注的干细胞治疗乱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美、英、日、韩四国的监管经验,以资借鉴。  [关键词] 干细胞;治疗乱象;监管政策  [中
[摘 要]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伦理学家,在他一生长达几十年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通过对现在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得出要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再挖掘、再论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状况,具体分析了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 ;大学生;德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
[摘 要] “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对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企业办公室是国有企业的中枢,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担负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联络左右的作用,在企业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办公室的每一名党员,都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四讲四有”为标尺,经常检视,自觉践行,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合格党员,充分展现和提升办公室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合格党员;四讲四有;党性  [中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邻避效应在我国已不再陌生。邻避型群体事件的頻发让我们意识到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的急功近利、群众的传统观念、信息的传播速度等都是造成邻避冲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2006-2016年的重大且有代表性的邻避事件进行分析,结合利益相关者框架,探讨邻避型群体事件的成因,提出相关举措。  [关键词] 邻避效应邻避型群体事件 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