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不断提高林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通过发展林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林业在吸收二氧化碳、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中感受自然生态之美、享受高品质生活,这是各级林业部门的工作职责。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变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符合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期待,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开展林改比较早的地区,南宁市的林改工作又走到了广西的前列。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何?林改后百姓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增收致富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温守荣。
深入推进林改 林业充满活力
《绿色中国》:感谢温副市长接受本刊采访。我们知道南宁市林改工作推进速度较快,不仅激发了林农的造林护林热情,而且使林业产出率大大提高,请问南宁的林改工作是如何推进的?
温守荣:南宁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07年4月在武鸣县启动试点,2009年全面推开。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现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围绕现代林业建设,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积极稳妥的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南宁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1443万亩,占国土面积3317万亩的43%,有林面积139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3.15%,森林蓄积量2250万立方米。集体林地面积约1341.5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48.6万亩、商品林892.96万亩。涉及全市12县区1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26个村委会(社区)、103多万农户、420多万农村人口。
我市坚持四级书记抓林改、高位推动不动摇的工作格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方案、亲自参加培训、亲自动员部署、亲临一线指挥,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林改的各项工作。各级财政强化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林改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各县(区)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统筹调度人财物,建立林改奖励机制,根据林改任务和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激励林改工作快速推进。截至2011年7月31日,全市累计完成勘界1306.82万亩,占总任务的97.4%;累计完成发证1210.17万亩,占总任务的90.2%。按自治区下达的确权发证工作任务,南宁市的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武鸣县已经通过了自治区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宾阳县、西乡塘区、兴宁区和江南区7月已完成自治区主体检查验收工作。
《绿色中国》:南宁市在林改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温守荣: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南宁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27名干部专职抓林改工作。各县区也相应成立林改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了办公室,全市各级林改办工作人员达4500人。
二是出台文件,形成机制。印发了《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南宁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建立南宁市四家班子领导推进林改工作联系制度和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点联系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各县区也相应出台了林改文件;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林改,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三是签责任状,落实责任。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林改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每年完成主体改革的工作任务,县、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林改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目标和各阶段的工作时限,确保林改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落实经费,做好保障。市、县(区)把林改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想方设法筹措林改工作经费。几年来,中央拨给我市林改补助经费2108.55万元;自治区2718.64万元;市本级1674.7万元;各县区配套2688.99万元;合计9190.93万元。
五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市、县区林改办结合本县区实际,充分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专栏、专题板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辐射作用,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公开信、召开群众大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林改的目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电视台播放集体林改专题宣传片18次,集体林改专访15次,各类报刊宣传稿件300多篇。让广大群众较为全面的了解林改、支持林改,使广大群众由“要我林改”转变为“我要林改”。
六是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市、县(区)两级林改办把业务培训工作作为整个林改工作的重点来抓,按分级负责的培训原则,通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向兄弟市县学习考察,请自治区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大林改业务培训力度。全市(包括县区、乡镇)共举办各类林改业务培训1000余场(次),共培训24000人次。通过学习培训,使参与林改的人员都能熟练运用相关政策法规,统一了方法、步骤和标准要求,为林改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撑。
七是规范操作,依法林改。在林改过程中,各县(区)、乡(镇)在方案的制定上严格把关,公开操作,表决通过,并严格履行审核、报批手续。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严格坚持“两个三分之二”和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把握林改政策,坚持以分为主,均山到户;严格执行工作程序,林改过程做到“三榜公示一榜公告”、“四签两不准”;依法开展调查摸底、林地勘界,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八是调处纠纷,促进和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纠纷调处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山林纠纷调处机构,充实调处力量。市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林纠纷调处督查工作方案》,坚持逐级负责、分级调处的原则,妥善处理林权纠纷。在尊重民意、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前提下,坚持“四不出”(即:户与户之间争议不出组,组与组争议不出村,村与村争议不出乡,乡与乡争议不出县)的纠纷调处原则。依法依规调处山林纠纷,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及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林下经济 百姓更加富裕
《绿色中国》:林改使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林地,可以想象他们的开发热情将非常高。南宁市林改后林农主要的致富方式有哪些?
温守荣:近年来,南宁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抓规划、抓典型、抓示范,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林下循环养殖种植经济,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立体生态养殖等模式,充分利用當地林业资源,不断提高林下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南宁市发展林下经济所涉及的项目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林下产品加工等。2010年,全市发展林下养猪户1012户,林下养猪104.56万头,林下鸡场户8240户,林下养鸡4611.98万只,林下养牛户1721户,林下养牛10.95万头,林下养羊户3208户,林下养羊10.11万头,林下养蜂户150户,1万群。2010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12.54亿多元,涉及林地面积116.5万亩,涉及的专业合作社184个,涉及的企业555个,涉及林农105634户,涉及林农人数36.85万人。
南宁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林药模式。利用林荫、林间、林缘空地发展种植中草药,增加农民收入。例如,隆安县屏山乡部分村屯群众在山沟里弄、林地潮湿的阔叶林荫地方种砂仁,涉及林地近1萬亩,林农300户约1500人左右,年产值约1500万元。现在很多农户已建起一栋栋别墅式的“砂仁楼”,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林禽模式。利用林下空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鸡、鸭、鹅等禽类,增加收入。例如,隆安县部分农户利用当地经济林、板栗林丰富的便利条件,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即“板栗鸡”种养项目。一些企业以“公司+农户”形式在隆安叮当山地养叮当鸡,回收冷鲜深加工,市场专卖店销售,农民企业实现双赢。
三是林畜模式。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养猪项目,丰富“菜篮子”肉类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例如,广西晨康力公司在武鸣发展100多农户在龙眼果园里养黑猪,回收冷鲜加工,市场专卖店销售,因黑猪果园自然养殖、肉质好,形成地方风味猪,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在南宁已经发展10多家专卖店,农民养殖户得到实惠。兴宁区某公司农家乐养殖场,建有20座标准化猪舍,50亩鱼塘,大片面积果园。猪舍粪便污水全部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气作燃气,沼渣液养鱼,肥料种果树;一进到养殖场环境宜人,鸟语花香,硕果累累。
四是林下生态旅游模式。利用林地资源、林荫空闲地及林下水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农家乐等生态休闲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宾阳县引资开发森林旅游,金坑漂流旅游度假区已闻名区内外,周边农户则提供农家乐和旅游工艺品销售服务,增加经济收入。全县森林旅游产值418万元。横县建有以西津湖、宝华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处、九龙瀑布和中华茉莉园等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产值达200多万元。
五是林产品加工模式。利用丰富的林产品资源,发展加工项目,增加收入。宾阳县宾州、思陇两个乡镇的农户利用本地盛产粉单竹的优势,按照外贸企业要求,加工竹编工艺品,由外贸企业收购后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年产值1790万元,年利润380万元;另外,还有专业从事农产品、农副产品、生物食品脱水深加工的民营企业。金银花含片、金银花花茶、桂元肉、苦丁茶、南瓜粉、玉兰甜笋片、杨树菇、脱水板栗、脱水霸王花、土酸梅等都是其主要产品。
总之,南宁市充分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林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明显成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变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符合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期待,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开展林改比较早的地区,南宁市的林改工作又走到了广西的前列。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何?林改后百姓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增收致富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温守荣。
深入推进林改 林业充满活力
《绿色中国》:感谢温副市长接受本刊采访。我们知道南宁市林改工作推进速度较快,不仅激发了林农的造林护林热情,而且使林业产出率大大提高,请问南宁的林改工作是如何推进的?
温守荣:南宁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07年4月在武鸣县启动试点,2009年全面推开。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现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围绕现代林业建设,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积极稳妥的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南宁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1443万亩,占国土面积3317万亩的43%,有林面积139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3.15%,森林蓄积量2250万立方米。集体林地面积约1341.5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48.6万亩、商品林892.96万亩。涉及全市12县区1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26个村委会(社区)、103多万农户、420多万农村人口。
我市坚持四级书记抓林改、高位推动不动摇的工作格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方案、亲自参加培训、亲自动员部署、亲临一线指挥,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林改的各项工作。各级财政强化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林改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各县(区)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统筹调度人财物,建立林改奖励机制,根据林改任务和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激励林改工作快速推进。截至2011年7月31日,全市累计完成勘界1306.82万亩,占总任务的97.4%;累计完成发证1210.17万亩,占总任务的90.2%。按自治区下达的确权发证工作任务,南宁市的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武鸣县已经通过了自治区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宾阳县、西乡塘区、兴宁区和江南区7月已完成自治区主体检查验收工作。
《绿色中国》:南宁市在林改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温守荣: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南宁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27名干部专职抓林改工作。各县区也相应成立林改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了办公室,全市各级林改办工作人员达4500人。
二是出台文件,形成机制。印发了《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南宁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建立南宁市四家班子领导推进林改工作联系制度和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点联系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各县区也相应出台了林改文件;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林改,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三是签责任状,落实责任。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林改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每年完成主体改革的工作任务,县、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林改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目标和各阶段的工作时限,确保林改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落实经费,做好保障。市、县(区)把林改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想方设法筹措林改工作经费。几年来,中央拨给我市林改补助经费2108.55万元;自治区2718.64万元;市本级1674.7万元;各县区配套2688.99万元;合计9190.93万元。
五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市、县区林改办结合本县区实际,充分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专栏、专题板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辐射作用,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公开信、召开群众大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林改的目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电视台播放集体林改专题宣传片18次,集体林改专访15次,各类报刊宣传稿件300多篇。让广大群众较为全面的了解林改、支持林改,使广大群众由“要我林改”转变为“我要林改”。
六是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市、县(区)两级林改办把业务培训工作作为整个林改工作的重点来抓,按分级负责的培训原则,通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向兄弟市县学习考察,请自治区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大林改业务培训力度。全市(包括县区、乡镇)共举办各类林改业务培训1000余场(次),共培训24000人次。通过学习培训,使参与林改的人员都能熟练运用相关政策法规,统一了方法、步骤和标准要求,为林改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撑。
七是规范操作,依法林改。在林改过程中,各县(区)、乡(镇)在方案的制定上严格把关,公开操作,表决通过,并严格履行审核、报批手续。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严格坚持“两个三分之二”和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把握林改政策,坚持以分为主,均山到户;严格执行工作程序,林改过程做到“三榜公示一榜公告”、“四签两不准”;依法开展调查摸底、林地勘界,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八是调处纠纷,促进和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纠纷调处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山林纠纷调处机构,充实调处力量。市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林纠纷调处督查工作方案》,坚持逐级负责、分级调处的原则,妥善处理林权纠纷。在尊重民意、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前提下,坚持“四不出”(即:户与户之间争议不出组,组与组争议不出村,村与村争议不出乡,乡与乡争议不出县)的纠纷调处原则。依法依规调处山林纠纷,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及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林下经济 百姓更加富裕
《绿色中国》:林改使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林地,可以想象他们的开发热情将非常高。南宁市林改后林农主要的致富方式有哪些?
温守荣:近年来,南宁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抓规划、抓典型、抓示范,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林下循环养殖种植经济,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立体生态养殖等模式,充分利用當地林业资源,不断提高林下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南宁市发展林下经济所涉及的项目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林下产品加工等。2010年,全市发展林下养猪户1012户,林下养猪104.56万头,林下鸡场户8240户,林下养鸡4611.98万只,林下养牛户1721户,林下养牛10.95万头,林下养羊户3208户,林下养羊10.11万头,林下养蜂户150户,1万群。2010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12.54亿多元,涉及林地面积116.5万亩,涉及的专业合作社184个,涉及的企业555个,涉及林农105634户,涉及林农人数36.85万人。
南宁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林药模式。利用林荫、林间、林缘空地发展种植中草药,增加农民收入。例如,隆安县屏山乡部分村屯群众在山沟里弄、林地潮湿的阔叶林荫地方种砂仁,涉及林地近1萬亩,林农300户约1500人左右,年产值约1500万元。现在很多农户已建起一栋栋别墅式的“砂仁楼”,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林禽模式。利用林下空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鸡、鸭、鹅等禽类,增加收入。例如,隆安县部分农户利用当地经济林、板栗林丰富的便利条件,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即“板栗鸡”种养项目。一些企业以“公司+农户”形式在隆安叮当山地养叮当鸡,回收冷鲜深加工,市场专卖店销售,农民企业实现双赢。
三是林畜模式。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养猪项目,丰富“菜篮子”肉类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例如,广西晨康力公司在武鸣发展100多农户在龙眼果园里养黑猪,回收冷鲜加工,市场专卖店销售,因黑猪果园自然养殖、肉质好,形成地方风味猪,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在南宁已经发展10多家专卖店,农民养殖户得到实惠。兴宁区某公司农家乐养殖场,建有20座标准化猪舍,50亩鱼塘,大片面积果园。猪舍粪便污水全部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气作燃气,沼渣液养鱼,肥料种果树;一进到养殖场环境宜人,鸟语花香,硕果累累。
四是林下生态旅游模式。利用林地资源、林荫空闲地及林下水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农家乐等生态休闲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宾阳县引资开发森林旅游,金坑漂流旅游度假区已闻名区内外,周边农户则提供农家乐和旅游工艺品销售服务,增加经济收入。全县森林旅游产值418万元。横县建有以西津湖、宝华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处、九龙瀑布和中华茉莉园等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产值达200多万元。
五是林产品加工模式。利用丰富的林产品资源,发展加工项目,增加收入。宾阳县宾州、思陇两个乡镇的农户利用本地盛产粉单竹的优势,按照外贸企业要求,加工竹编工艺品,由外贸企业收购后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年产值1790万元,年利润380万元;另外,还有专业从事农产品、农副产品、生物食品脱水深加工的民营企业。金银花含片、金银花花茶、桂元肉、苦丁茶、南瓜粉、玉兰甜笋片、杨树菇、脱水板栗、脱水霸王花、土酸梅等都是其主要产品。
总之,南宁市充分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林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