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困难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本文结合江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针对困难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总结了该群体中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身体困难、守纪困难等六类学生(“六困生”),可通过构建帮扶体系、制定帮扶机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六困生;帮扶工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0-0170-03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增多、各种压力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困难群体的类型和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承担着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帮扶困难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我院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困难学生群体的六类表现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通过简单分类,主要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身体困难、守纪困难等六大困难类型的大学生,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简称为“六困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学生。我院生源主要来自江苏的苏北地区,贫困生的比例较高,其中,机电系贫困生的比例接近25%。
学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以学业不良为特征的困难学生,直接界定标准是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当部分的学生从高中升学后,由于外界的约束缺失,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的专业不喜欢,缺乏学习兴趣;大学学习方法与高中学习方法不同,也导致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业困难学生的比例存在专业方面的差异,理工科专业学业困难的学生比例较高。
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就业经济、形象、专业、能力、心理、观念等方面存在困难,凭借自身能力难以顺利就业。
心理困难学生指在入学时经过心理测试,再由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确认的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也包括日常学习生活中行为或心理表现异常的学生。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充满竞争和挑战,大学生往往可能由于学习、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压力等导致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引发大量心理危机。少数学生依靠自己走出心理困境,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需要外界的干预才能排解心理困难。
身体困难学生主要是指身体某方面存在残疾或严重疾病而导致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的学生。身体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身体方面,更多的是因身体而导致的其他问题。
守纪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特别是受到校纪处分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属于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教育和引导好这批学生对于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六困生”的界定和划分只是为了区别具体的困难类型。在实际中,一个学生可能指存在一种困难,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困难。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意义
“六困生”帮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场所;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社会系统论为我们开展“六困生”帮扶和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理论指引。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学校是一个大的系统,系统能否正常发挥功能取决于系统里的每一个子系统。学生作为一个子系统,其中“六困生”群体的存在势必影响到系统整体的运行。我们根据实际总结得出,“六困生”的帮扶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和谐的重要工作。
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要求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和品格。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六困生”帮扶机制关注“六困生”行动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是人才培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院全院上下充分认识到开展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后,学院专门制定了“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要求在全院范围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成才”。各系部根据学院的行动方案,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了系部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用于指导开展工作。
构建“六困生”帮扶体系,立体帮扶在对“六困生”帮扶中,采用了全方位、立体帮扶。我院对“六困生”的帮扶主要是各系党总支组织实施,具体实施帮扶的主体包括党员教师、班主任、机关党总支干部、关工委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等。在每一个层面,每个“六困生”至少落实一名帮扶责任人。在“六困生”帮扶实践中,我院机关总支与系部开展了结对帮扶,如机电系党总支与机关三总支结对,共同开展机电系“六困生”教育工作,形成了班主任和辅导员、机电系党总支、机关三总支帮扶“三条线”。具体帮扶人的确定主要视帮扶人相对帮扶对象的条件、特长、优势而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类别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帮扶我院在对“六困生”帮扶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贫困生绿色通道、贫困生临时困难补助、国家助学金、安排校内贫困生打工岗位等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安排具体的帮扶教师给予他们学习指导、在班级安排优秀学生与之帮扶结对,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对就业困难的学生,通过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制定适合其本人的职业规划,主动为他们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信息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心理困难学生,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开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身体困难学生,在住宿安排、家庭成员陪护等方面给予照顾,安排班级学生值日帮扶,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并将他们作为就业帮扶对象,最终实现就业目标;对守纪困难学生,通过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开展违纪教育培训班、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养成守纪习惯。
落实责任,目标帮扶每学期,要求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帮扶目标。将“六困生”帮扶成效作为党员育人意识、班主任工作成绩评价的重要参考。要求每位帮扶人员要定期与“六困生”联系,了解他们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帮扶人与“六困生”做到一周有交流、一月有汇报、一季有总结、一学期有明显进步。
开展特色活动帮扶每年学院开展两期专题教育活动,即上半年的“诚信教育月”活动和下半年的“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学院及各系都将“六困生”帮扶工作纳入其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促进帮扶工作的推进。例如,在学院第七届“诚信教育月”中,机电系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六困生”帮扶“五个一”活动,举办了一场贫困生优秀事迹励志报告会、组织部分“六困生”集中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党员和教师与“六困生”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开办了一个违纪学生培训班,开展了一封感恩家书征文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六困生”教育帮扶的载体。
评比表彰,激励帮扶每学期末,系部对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根据帮扶台账和帮扶对象取得的实际成效评选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并将优秀典型事迹、做法和经验在全院推广。
取得的成效
学生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六困生”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系党员及学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院没有一例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而且多个系实现了学生零欠费,没有发生一例学生重大违纪事件,学风建设明显好转,有效抑制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连续几年毕业生实现百分之百就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生管理工作平稳有序。
党员教师的育人意识明显提高在开展“六困生”帮扶之前,少部分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强,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组织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成为共识。目前,许多党员教师能够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及“六困生”帮扶工作,形成了“比教学技能更要比育人技能”的良好风气。
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校园的和谐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和谐,“六困生”帮扶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师生和谐,体现了“全员育人”、“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理念,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心,促进了校园和谐。2009年我院荣获“江苏省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称号。
“六困生”的帮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六困生”帮扶载体,不断完善“六困生”帮扶体系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东,于文.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和谐校园构建[J].文教资料,2010,(3).
[2]赵玉娟.“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3]季海菊.多元化背景下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7,(12).
作者简介:
孙标(1982—),男,硕士,江苏建湖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赵斌(1969—),男,江苏南通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机电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关键词:六困生;帮扶工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0-0170-03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增多、各种压力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困难群体的类型和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承担着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帮扶困难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我院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困难学生群体的六类表现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通过简单分类,主要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身体困难、守纪困难等六大困难类型的大学生,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简称为“六困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学生。我院生源主要来自江苏的苏北地区,贫困生的比例较高,其中,机电系贫困生的比例接近25%。
学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以学业不良为特征的困难学生,直接界定标准是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当部分的学生从高中升学后,由于外界的约束缺失,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的专业不喜欢,缺乏学习兴趣;大学学习方法与高中学习方法不同,也导致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业困难学生的比例存在专业方面的差异,理工科专业学业困难的学生比例较高。
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就业经济、形象、专业、能力、心理、观念等方面存在困难,凭借自身能力难以顺利就业。
心理困难学生指在入学时经过心理测试,再由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确认的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也包括日常学习生活中行为或心理表现异常的学生。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充满竞争和挑战,大学生往往可能由于学习、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压力等导致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引发大量心理危机。少数学生依靠自己走出心理困境,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需要外界的干预才能排解心理困难。
身体困难学生主要是指身体某方面存在残疾或严重疾病而导致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的学生。身体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身体方面,更多的是因身体而导致的其他问题。
守纪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特别是受到校纪处分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属于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教育和引导好这批学生对于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六困生”的界定和划分只是为了区别具体的困难类型。在实际中,一个学生可能指存在一种困难,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困难。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意义
“六困生”帮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场所;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社会系统论为我们开展“六困生”帮扶和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理论指引。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学校是一个大的系统,系统能否正常发挥功能取决于系统里的每一个子系统。学生作为一个子系统,其中“六困生”群体的存在势必影响到系统整体的运行。我们根据实际总结得出,“六困生”的帮扶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和谐的重要工作。
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要求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和品格。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六困生”帮扶机制关注“六困生”行动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是人才培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院全院上下充分认识到开展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后,学院专门制定了“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要求在全院范围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成才”。各系部根据学院的行动方案,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了系部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用于指导开展工作。
构建“六困生”帮扶体系,立体帮扶在对“六困生”帮扶中,采用了全方位、立体帮扶。我院对“六困生”的帮扶主要是各系党总支组织实施,具体实施帮扶的主体包括党员教师、班主任、机关党总支干部、关工委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等。在每一个层面,每个“六困生”至少落实一名帮扶责任人。在“六困生”帮扶实践中,我院机关总支与系部开展了结对帮扶,如机电系党总支与机关三总支结对,共同开展机电系“六困生”教育工作,形成了班主任和辅导员、机电系党总支、机关三总支帮扶“三条线”。具体帮扶人的确定主要视帮扶人相对帮扶对象的条件、特长、优势而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类别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帮扶我院在对“六困生”帮扶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贫困生绿色通道、贫困生临时困难补助、国家助学金、安排校内贫困生打工岗位等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安排具体的帮扶教师给予他们学习指导、在班级安排优秀学生与之帮扶结对,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对就业困难的学生,通过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制定适合其本人的职业规划,主动为他们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信息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心理困难学生,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开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身体困难学生,在住宿安排、家庭成员陪护等方面给予照顾,安排班级学生值日帮扶,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并将他们作为就业帮扶对象,最终实现就业目标;对守纪困难学生,通过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开展违纪教育培训班、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养成守纪习惯。
落实责任,目标帮扶每学期,要求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帮扶目标。将“六困生”帮扶成效作为党员育人意识、班主任工作成绩评价的重要参考。要求每位帮扶人员要定期与“六困生”联系,了解他们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帮扶人与“六困生”做到一周有交流、一月有汇报、一季有总结、一学期有明显进步。
开展特色活动帮扶每年学院开展两期专题教育活动,即上半年的“诚信教育月”活动和下半年的“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学院及各系都将“六困生”帮扶工作纳入其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促进帮扶工作的推进。例如,在学院第七届“诚信教育月”中,机电系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六困生”帮扶“五个一”活动,举办了一场贫困生优秀事迹励志报告会、组织部分“六困生”集中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党员和教师与“六困生”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开办了一个违纪学生培训班,开展了一封感恩家书征文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六困生”教育帮扶的载体。
评比表彰,激励帮扶每学期末,系部对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根据帮扶台账和帮扶对象取得的实际成效评选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并将优秀典型事迹、做法和经验在全院推广。
取得的成效
学生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六困生”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系党员及学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院没有一例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而且多个系实现了学生零欠费,没有发生一例学生重大违纪事件,学风建设明显好转,有效抑制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连续几年毕业生实现百分之百就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生管理工作平稳有序。
党员教师的育人意识明显提高在开展“六困生”帮扶之前,少部分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强,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组织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成为共识。目前,许多党员教师能够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及“六困生”帮扶工作,形成了“比教学技能更要比育人技能”的良好风气。
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校园的和谐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和谐,“六困生”帮扶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师生和谐,体现了“全员育人”、“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理念,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心,促进了校园和谐。2009年我院荣获“江苏省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称号。
“六困生”的帮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六困生”帮扶载体,不断完善“六困生”帮扶体系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东,于文.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和谐校园构建[J].文教资料,2010,(3).
[2]赵玉娟.“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3]季海菊.多元化背景下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7,(12).
作者简介:
孙标(1982—),男,硕士,江苏建湖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赵斌(1969—),男,江苏南通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机电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