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写作)”里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个性作文,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解放学生,卸下套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让学生敢于说真心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他的观念可能不是非常的成熟或正确,只要能自圆其说便可,值得鼓励和赞赏。
况且,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行为观念,也影响了学生的认知与视野,多元化、个性化的色彩越来越浓,时代呼唤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教师不应该“闭门造车”或“固步自封”,守着课本、教参和有限的几篇“范文”不放,而应该放开眼光,密切关注流行趋势和光怪陆离的新理念以及世界形势的飞速变化。比如说:克隆技术、沙尘暴、恐怖主义、全球变暖、艾滋病、贫困差距拉大、下岗失业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剪报、口述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或渗透在教学当中。
在这里,老师自己先要充电,要抽时间来进行充分的大量的阅读,“读得多比写得多更重要”,阅读包括古今中外大量优秀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作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杂家”。还有要勤于动笔,最好和学生一起“操刀”写作,以此来带动学生写作的发展。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能力提高了,才影响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
高中阶段学生作文活动发展的主线索是:研究性(高一段)——创造性(高三段),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创造。我非常赞成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建议:“对学生进行‘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特别是对于高一的学生‘先开放,再规范’。理由是:当一个学生还没有接受所谓的写作规矩时,它有可能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当他接受各种文体的训练之后,他同时受到束缚,他的表达有可能变得困难。”{1}事实也证明,现在不少高中生作文在文体、内容、风格、语言方面的创新能力已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看看收上来的周记或作文,会发现许多令人眼前一亮或击节赞赏的美文,里面流淌着十七八岁青春学子的憧憬、奋进、感伤、忧思、无奈……有校园生活的趣事、疑惑、挫折等传统的内容,更有对历史、国家、世界等现实先锋问题的重新发现和独立思考,比如:“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之我见”、“第二性(女权主义)的兴起”、“克隆技术真的那么可怕吗?”、“可持续发展国际首脑会议真的“可持续”吗?”……学生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中对这些带有较大争议性的题目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给出自己的看法与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适时发现这些“浑金璞玉”,用“点石成金”的手指,对其多加雕琢,使其成为一篇篇较成熟的、圆满的、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使所有的儿童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2}老师发现一篇有灵性的作文,通过他的修改与润色,把学生内在的潜力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开拓,就是让学生获得发现与创造的快感,获得一种乐趣,这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与鞭策。作为老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学生作文“伯乐”的角色,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修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评判,让学生成为作文活动的主体。通过努力,促使学生当中不断涌现出好作文,让好文章不断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也是对老师劳动的肯定,何乐而不为?■
注释
①王栋生《我的教学之路》,《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8月,第17页
②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54页
况且,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行为观念,也影响了学生的认知与视野,多元化、个性化的色彩越来越浓,时代呼唤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教师不应该“闭门造车”或“固步自封”,守着课本、教参和有限的几篇“范文”不放,而应该放开眼光,密切关注流行趋势和光怪陆离的新理念以及世界形势的飞速变化。比如说:克隆技术、沙尘暴、恐怖主义、全球变暖、艾滋病、贫困差距拉大、下岗失业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剪报、口述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或渗透在教学当中。
在这里,老师自己先要充电,要抽时间来进行充分的大量的阅读,“读得多比写得多更重要”,阅读包括古今中外大量优秀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作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杂家”。还有要勤于动笔,最好和学生一起“操刀”写作,以此来带动学生写作的发展。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能力提高了,才影响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
高中阶段学生作文活动发展的主线索是:研究性(高一段)——创造性(高三段),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创造。我非常赞成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建议:“对学生进行‘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特别是对于高一的学生‘先开放,再规范’。理由是:当一个学生还没有接受所谓的写作规矩时,它有可能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当他接受各种文体的训练之后,他同时受到束缚,他的表达有可能变得困难。”{1}事实也证明,现在不少高中生作文在文体、内容、风格、语言方面的创新能力已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看看收上来的周记或作文,会发现许多令人眼前一亮或击节赞赏的美文,里面流淌着十七八岁青春学子的憧憬、奋进、感伤、忧思、无奈……有校园生活的趣事、疑惑、挫折等传统的内容,更有对历史、国家、世界等现实先锋问题的重新发现和独立思考,比如:“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之我见”、“第二性(女权主义)的兴起”、“克隆技术真的那么可怕吗?”、“可持续发展国际首脑会议真的“可持续”吗?”……学生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中对这些带有较大争议性的题目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给出自己的看法与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适时发现这些“浑金璞玉”,用“点石成金”的手指,对其多加雕琢,使其成为一篇篇较成熟的、圆满的、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使所有的儿童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2}老师发现一篇有灵性的作文,通过他的修改与润色,把学生内在的潜力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开拓,就是让学生获得发现与创造的快感,获得一种乐趣,这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与鞭策。作为老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学生作文“伯乐”的角色,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修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评判,让学生成为作文活动的主体。通过努力,促使学生当中不断涌现出好作文,让好文章不断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也是对老师劳动的肯定,何乐而不为?■
注释
①王栋生《我的教学之路》,《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8月,第17页
②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