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革教法,做到常教常新;有效提问,在“问”中提高教学实效;以读代讲,在“读中悟”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呢?
首先,让我来分析一下课堂低效的原因吧。
一、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少,只顾自己讲解,忽视学生的听课状态,导致学生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师上没有激情,每堂课都是老套路,从字词到篇章,导致学生觉得枯燥,接受能力减弱。
三、教师放不开手脚,一讲到底,甚至以讲代读,学生参与少,课堂成了老师个人的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不能在智慧碰撞中自然生成知识。
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环节建设高效堂:
一、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注意力水集中有限的。小学生一般是20——30分钟。因此,老师讲课时要尽量将时间控制在这个时间段。否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当然,即便是在这个时间段也不一定学生就听很专心。这就需要老师,建设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语言幽默,吸引学生。课堂上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当学生的思维要开小差的时候,我们不妨来点幽默。
2、以情动人,吸引学生。“文章以情为经”,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精品美文,展示了人世间的美好情感。如《冬日、太阳、骆驼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麻雀》中对老麻雀的敬畏,《静夜思》中的思乡情,《赠汪伦》中的朋友情,这些真挚朴实的、纯洁高尚的情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师应当从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调动自己的激情,并运用巧妙地教学艺术,恰到好处地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同喜同悲,进而迸出激情的火花。
3、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特点,寻找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意识,从而让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争先恐后的参与中自觉集中注意力。
二、改革教法,做到常教常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心理学家认为:新鲜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定向的探究活动,单调重复容易使大脑进入一直状态。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掉“满堂灌”,教师台上讲解分析,台下学生无事可做,形同木偶;或是教法单一,每堂課都是从字词到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胃口全无。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补充一些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喜爱的文学精品,适当拓宽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教师不断创新教法,使学生上课能吃到各种不同味道的小菜,力求做到篇篇优异,堂堂有别,或以,板书激情,或以故事助讲,让学生有新鲜感,学的活泼、兴味盎然,课堂效果自然就高了。
三、有效提问,在“问”中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技能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对话交流的效果。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提问要由浅入深
按照认知的规律,人认识事物总是从浅显到繁难,从现象到本质。语文课也要遇到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由深入浅,由易到 难,逐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提问难度过大,学生思考不着边际,天马行空,不易达到目的。因此,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剥竹笋的办法,一步一步的达到目的
2、提问要浅题深问。
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深题浅问能引导学生达到提问者的目的,浅题深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掘事物现象深层意义的能力。
3、提问要有针对性与引导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师的课堂提问,最忌这样大而空的问题:“这一部分写了什么?”“这个词的作用是什么?”等等。此类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种盲目性,进而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因此,我们在提问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引导性,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思考,寻求答案。
四、以读代讲,在“读中悟”提高教学的实效
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抒情味浓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甚至可以以读代讲。如教学《有的人》。通过教师表情范读,学生模仿默读,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略加点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反复朗读,体味情感,找出重音、停顿、节奏,大声诵读,同学间相互评价,再推荐优秀者在全班范读。如此,学生兴趣很浓,教师用不着花很多时间去讲析,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内容,又能背诵课文,训练了朗读技巧和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语言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夏俊生《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呢?
首先,让我来分析一下课堂低效的原因吧。
一、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少,只顾自己讲解,忽视学生的听课状态,导致学生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师上没有激情,每堂课都是老套路,从字词到篇章,导致学生觉得枯燥,接受能力减弱。
三、教师放不开手脚,一讲到底,甚至以讲代读,学生参与少,课堂成了老师个人的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不能在智慧碰撞中自然生成知识。
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环节建设高效堂:
一、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注意力水集中有限的。小学生一般是20——30分钟。因此,老师讲课时要尽量将时间控制在这个时间段。否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当然,即便是在这个时间段也不一定学生就听很专心。这就需要老师,建设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语言幽默,吸引学生。课堂上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当学生的思维要开小差的时候,我们不妨来点幽默。
2、以情动人,吸引学生。“文章以情为经”,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精品美文,展示了人世间的美好情感。如《冬日、太阳、骆驼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麻雀》中对老麻雀的敬畏,《静夜思》中的思乡情,《赠汪伦》中的朋友情,这些真挚朴实的、纯洁高尚的情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师应当从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调动自己的激情,并运用巧妙地教学艺术,恰到好处地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同喜同悲,进而迸出激情的火花。
3、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特点,寻找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意识,从而让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争先恐后的参与中自觉集中注意力。
二、改革教法,做到常教常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心理学家认为:新鲜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定向的探究活动,单调重复容易使大脑进入一直状态。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掉“满堂灌”,教师台上讲解分析,台下学生无事可做,形同木偶;或是教法单一,每堂課都是从字词到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胃口全无。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补充一些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喜爱的文学精品,适当拓宽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教师不断创新教法,使学生上课能吃到各种不同味道的小菜,力求做到篇篇优异,堂堂有别,或以,板书激情,或以故事助讲,让学生有新鲜感,学的活泼、兴味盎然,课堂效果自然就高了。
三、有效提问,在“问”中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技能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对话交流的效果。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提问要由浅入深
按照认知的规律,人认识事物总是从浅显到繁难,从现象到本质。语文课也要遇到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由深入浅,由易到 难,逐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提问难度过大,学生思考不着边际,天马行空,不易达到目的。因此,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剥竹笋的办法,一步一步的达到目的
2、提问要浅题深问。
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深题浅问能引导学生达到提问者的目的,浅题深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掘事物现象深层意义的能力。
3、提问要有针对性与引导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师的课堂提问,最忌这样大而空的问题:“这一部分写了什么?”“这个词的作用是什么?”等等。此类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种盲目性,进而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因此,我们在提问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引导性,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思考,寻求答案。
四、以读代讲,在“读中悟”提高教学的实效
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抒情味浓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甚至可以以读代讲。如教学《有的人》。通过教师表情范读,学生模仿默读,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略加点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反复朗读,体味情感,找出重音、停顿、节奏,大声诵读,同学间相互评价,再推荐优秀者在全班范读。如此,学生兴趣很浓,教师用不着花很多时间去讲析,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内容,又能背诵课文,训练了朗读技巧和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语言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夏俊生《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