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慕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契合点,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慕课”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引入“慕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慕课”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关键词:“慕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2-0040-02
引 言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教育转型”成为当下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一环。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1]。
一、“慕课”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在教育领域快速流行起来。“慕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认为,基础教育的中国式“慕课”应该是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产物。从其核心环节来看,“慕课”的发展与教育设计理念密切相关。“慕课”作为学习媒体的一种技术形态,可以兼容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图像(动画、图片)等诸多构成要素,利用计算机显示屏来完整而翔实地再现具体的学习情境。“慕课”最大的功效在于能够无限地扩大“学习的语脉”:扩大学习题材、扩大学习时空、扩大教育关系[2]。“慕课”是便于每个人自主学习的窗口,给课堂教学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动力与生机,集中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能把知识,特别是重难点知识最高效地传递给学生。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慕课”的必要性
1.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结构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但其最基本的特点还是“教师讲,学生听”。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教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在课堂上,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关注授课方式,关注师生关系。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只不过由“满堂灌输”变成了“满堂提问”。在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优先权,能够预设问题,强制引导学生往自己事先预设的方向上靠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动性。
其次,“黑板+粉笔”的授课模式虽然早已经成为过去,但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教师虽然青睐于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大多仅限于对幻灯片的应用,忽视了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
最后,现阶段通用的“班级制”教学模式虽然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此模式下,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嚼不碎”等。
而“慕课”具有短小精悍、灵活方便、可以反复观看等特点,能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或改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安排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3]。
2.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很难做到全程全神贯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問题。“慕课”因其形象高效、感官刺激性强、情境真实等特点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促进优质语文教育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担负着均等教育机会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双重重任。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慕课”的建设,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料的共享,一定程度上改善课程资源的地域及城乡间的差异,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
三、“慕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在网络化教学资源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转变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形式化、片面化的状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因材施教”方面的一些缺失[4]。所以,“慕课”应该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1.利用“慕课”资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礼记》中曾有“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的说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有“非叫他们预习不可”的观点。由此可见,预习非常重要。学生只有预习,才能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学些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变成课堂真正的主人。与传统的预习指导相比,依托于网络媒体的“慕课”有着先天的优势。“慕课”有着丰富、便捷的课堂资源,不仅包括天文地理、科学时政,还包括全国乃至世界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整合资源,设计出自己需要的预习短课,让基于“慕课”的预习发挥引导作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变色龙》一课为例,学生很少见到变色龙,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变色龙的外形描写、捕食和变色特征。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教学本课前,通过“慕课”资源库进行了筛选,制作了预习资源包:第一,变色龙的图片及简要介绍;第二,生字新词的认读及文中较长句子的朗读指导;第三,变色龙捕食及变色的视频资料;第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所得,为变色龙设计一张名片;第五,将预习资源包上传至学习平台,要求学生按资源包中的内容进行预习。 当然,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动手去查阅、收集变色龙的微视频、音频等相关的辅助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基于“慕课”的预习,使学生占有大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调阅所需资料,从而解决传统预习中预习内容相对单一、预习深度较为浅显的问题。
2.引入“慕课”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具体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文本中一些重难点知识,仅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或文中的几张插图,是难以让学生对其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可以借助“慕课”,让学生通过短视频、微课的形式更加具体直观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低学段的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中,“慕课”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是非常有用的。由于方块字笔画多、笔顺复杂,学习时只能一个个记忆,以致小学生在写字的初始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具有直观性和表意性的特点。通过慕课引入字理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以“日”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该字演变的动画,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再到现在的方块字,让学生对汉字的演变有整体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的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能够通过(甲骨文)在实物太阳与方块字“日”之间建立一种联结,让学生看到“日”就能够想到它是“太阳”的意思,看到太阳就能够想到“日”的写法,牢固字的形义之间的联系。
再以《黄山奇松》为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写实+想象”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笔者在课堂中引入了“慕课”的片段教学,首先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观赏纪录片《黄山》之“黄山松”的片段,直观感受“三棵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风采,然后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即先写实后联想的写作手法,采用“微课”形式播放“探海松”的影像資料及两段仿写片段,通过迁移运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的,如何对每棵松树展开联想的。如此一来,教师便能很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运用“慕课”资料,巩固教学成果
语文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事情,还需要课后的复习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后作业是反馈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
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让“慕课”走近学生,通过微学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指导是省时、高效的选择。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如此。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借助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加深理解;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兴趣点推荐拓展资源,开阔其视野。
结 语
总之,“慕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还是教学思维的革新。在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掌握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慕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拓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慕课”的公开性、资源的丰富性、可无数次回放巩固等优势,将“慕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借助“慕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李莉.小学语文强化联想思维训练[D].苏州:苏州大学,2018.
余志君.小学“慕课”运用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4(09):68.
毕爱霞,蒋爱东.基于慕课的小学语文课堂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82.
作者简介:李莉(1986.6—),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学位,二级教师。
关键词:“慕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2-0040-02
引 言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教育转型”成为当下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一环。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1]。
一、“慕课”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在教育领域快速流行起来。“慕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认为,基础教育的中国式“慕课”应该是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产物。从其核心环节来看,“慕课”的发展与教育设计理念密切相关。“慕课”作为学习媒体的一种技术形态,可以兼容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图像(动画、图片)等诸多构成要素,利用计算机显示屏来完整而翔实地再现具体的学习情境。“慕课”最大的功效在于能够无限地扩大“学习的语脉”:扩大学习题材、扩大学习时空、扩大教育关系[2]。“慕课”是便于每个人自主学习的窗口,给课堂教学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动力与生机,集中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能把知识,特别是重难点知识最高效地传递给学生。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慕课”的必要性
1.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结构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但其最基本的特点还是“教师讲,学生听”。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教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在课堂上,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关注授课方式,关注师生关系。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只不过由“满堂灌输”变成了“满堂提问”。在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优先权,能够预设问题,强制引导学生往自己事先预设的方向上靠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动性。
其次,“黑板+粉笔”的授课模式虽然早已经成为过去,但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教师虽然青睐于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大多仅限于对幻灯片的应用,忽视了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
最后,现阶段通用的“班级制”教学模式虽然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此模式下,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嚼不碎”等。
而“慕课”具有短小精悍、灵活方便、可以反复观看等特点,能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或改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安排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3]。
2.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很难做到全程全神贯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問题。“慕课”因其形象高效、感官刺激性强、情境真实等特点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促进优质语文教育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担负着均等教育机会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双重重任。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慕课”的建设,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料的共享,一定程度上改善课程资源的地域及城乡间的差异,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
三、“慕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在网络化教学资源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转变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形式化、片面化的状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因材施教”方面的一些缺失[4]。所以,“慕课”应该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1.利用“慕课”资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礼记》中曾有“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的说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有“非叫他们预习不可”的观点。由此可见,预习非常重要。学生只有预习,才能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学些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变成课堂真正的主人。与传统的预习指导相比,依托于网络媒体的“慕课”有着先天的优势。“慕课”有着丰富、便捷的课堂资源,不仅包括天文地理、科学时政,还包括全国乃至世界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整合资源,设计出自己需要的预习短课,让基于“慕课”的预习发挥引导作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变色龙》一课为例,学生很少见到变色龙,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变色龙的外形描写、捕食和变色特征。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教学本课前,通过“慕课”资源库进行了筛选,制作了预习资源包:第一,变色龙的图片及简要介绍;第二,生字新词的认读及文中较长句子的朗读指导;第三,变色龙捕食及变色的视频资料;第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所得,为变色龙设计一张名片;第五,将预习资源包上传至学习平台,要求学生按资源包中的内容进行预习。 当然,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动手去查阅、收集变色龙的微视频、音频等相关的辅助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基于“慕课”的预习,使学生占有大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调阅所需资料,从而解决传统预习中预习内容相对单一、预习深度较为浅显的问题。
2.引入“慕课”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具体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文本中一些重难点知识,仅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或文中的几张插图,是难以让学生对其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可以借助“慕课”,让学生通过短视频、微课的形式更加具体直观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低学段的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中,“慕课”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是非常有用的。由于方块字笔画多、笔顺复杂,学习时只能一个个记忆,以致小学生在写字的初始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具有直观性和表意性的特点。通过慕课引入字理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以“日”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该字演变的动画,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再到现在的方块字,让学生对汉字的演变有整体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的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能够通过(甲骨文)在实物太阳与方块字“日”之间建立一种联结,让学生看到“日”就能够想到它是“太阳”的意思,看到太阳就能够想到“日”的写法,牢固字的形义之间的联系。
再以《黄山奇松》为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写实+想象”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笔者在课堂中引入了“慕课”的片段教学,首先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观赏纪录片《黄山》之“黄山松”的片段,直观感受“三棵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风采,然后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即先写实后联想的写作手法,采用“微课”形式播放“探海松”的影像資料及两段仿写片段,通过迁移运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的,如何对每棵松树展开联想的。如此一来,教师便能很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运用“慕课”资料,巩固教学成果
语文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事情,还需要课后的复习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后作业是反馈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
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让“慕课”走近学生,通过微学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指导是省时、高效的选择。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如此。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借助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加深理解;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兴趣点推荐拓展资源,开阔其视野。
结 语
总之,“慕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还是教学思维的革新。在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掌握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慕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拓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慕课”的公开性、资源的丰富性、可无数次回放巩固等优势,将“慕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借助“慕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李莉.小学语文强化联想思维训练[D].苏州:苏州大学,2018.
余志君.小学“慕课”运用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4(09):68.
毕爱霞,蒋爱东.基于慕课的小学语文课堂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82.
作者简介:李莉(1986.6—),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学位,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