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混子曰”如何成为“学渣粉碎机”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混子”,北方话,与“二流子”同义。有个不安分的小城青年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二混子”,做了个微信公众号叫“混子曰”。在微信公众号井喷的2015年下半年,“混子曰”脱颖而出,成长迅速,粉丝数一举冲过60万。
  这个公众号里发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历史题材,一类是汽车知识,剩下的就是与新闻事件相关。其中历史题材篇数最多。二混子说,他的漫画内容来源于正规出版的书籍,都是主流学术观点。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第七天,二混子把作品《屠呦呦对疟原虫干了什么?》搬上“混子曰”,几天内积累了接近80万的积累数,很多人的微信圈都被刷了屏。
  这还不是“混子曰”公众号成绩最好的一篇,最厉害的一篇是《天天喊反法西斯,你知道法西斯是啥么?》,发表时间在天安门大阅兵的次日,阅读数95万,这还只是7天的统计量。
  “混子曰”的漫画,不讲情怀,不劈情操,每一集都是“硬知识”。在看过这些漫画以后,“学渣”们发现,这些原本让人头痛的硬知识原来也是可亲近的,插科打诨自嘲的文风也正合当下年轻人的阅读趣味。
  真人二混子,是标准的80后,普通家庭出身,江西省一小城重点中学毕业的非拔尖学生,在一所工科大学里学机械设计专业,研究生学工业设计。
  去年,二混子正式从跨国汽车公司辞职,租了办公室,雇了几名员工,拉开架势经营“混子曰”,现在已经有风投与二混子洽谈,并且给他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混子一再强调,尽管粉丝订阅“混子曰”大多是觉得漫画好笑,但他的漫画不是为了好笑,而是传播硬知识。“硬知识是刚需”,这句话他至少说了三遍。二混子相信,每个人都需要这些知识或者常识,只是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人望而却步。而“混子曰”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这种将硬知识软化的能力。
  事实上,二混子在传播历史知识的时候,小叛逆还是时刻闪现。在讲屈原的一篇里,有这样的旁白:“屈原,屈大夫,历史上有头有脸的老愤青,人家连命都不要了,你们不要只知道吃粽子!”“历史上因为爱国爱出人命的事情不少,为啥屈原这么有名,关键还是有文化!”不喜欢“高大上”,不喜欢“装严肃”,二混子身上有80后一代的共性——一点小坏,却不挑战主流,一嘴的自嘲后面是一颗强大的心。
  漫画看似没正经,但生产的过程却是紧张严肃的。二混子说,像屠呦呦这一篇,他先查阅相关资料、书籍,终于搞懂了青蒿素的作用是饿死疟原虫,然后才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些知识变成漫画,最后发给有生物学、医学背景的朋友把关。而这样复杂的生产流程也保证了每一集作品的品质。
  对于自己的工作,二混子形容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主人公们开的那家公司,“好玩的是客户,对我们来说是工作。”他以理科生的理性态度对待漫画,面对60万阅读者,甚至还产生了责任感。
  互联网时代之前我们也许无法想象,硬知识漫画也能成为“畅销品”,一个理工男的笔头竟能变成“学渣粉碎机”。
  (橘子红了摘自《新民周刊》)

其他文献
父亲的表情里,藏着对女儿最深切的爱。  他是一位摄影师,工作重点是拍婚礼。依我的判断,从看到新人的那一刻起,他就会把相机对准他们,其余宾客进入镜头,多半是因为跟新人发生了某种关联。在谁都不认识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好你的目标。  他显然偏离了目标。他拍婚礼上的父亲。有一次偶然说起,拍了几年,发现新人的表情都是相似的,父亲的表情却各有不同。他指的是新娘的父亲。他说在自己的镜头里,母亲多半很欢喜,
期刊
去年夏天,雨下个不停,我跟两个妹妹一起去帮妈妈干农活儿。  用锄头锄土,把野芝麻扶起来的时候,二妹开始发牢骚:“姐,咱买上一斗芝麻吃不就行了吗,干吗要吃苦受累地干这种活儿?”  小妹一听,也随声附和:“姐!去农产品中心,1000元韩币能买5个南瓜呢!”  的确,我也知道,买着吃就行了,可妈妈执意要做庄稼活儿,而且,妈妈到现在精神还是这么好,就是得益于干这些农活儿。于是,我就劝妹妹们开心点儿,别老是
期刊
26岁的樊小八与闺蜜王多拉是初中时的同桌,她们的友谊已经延续了12年,她们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澳洲。这100张照片是她们之间的小游戏,也是她们的“北京—悉尼双城记”。  如今,这个名为 #双重生活#的摄影计划已经完满结束,一百张充满创意而且让人心暖暖的双重生活照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盛赞和分享,她们决定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让她们的友谊万古长青。樊小八也在第100日的照片上分享了她们的故事。  北京和悉
期刊
导演蔡岳勋、制片人于小惠将再度合作拍摄一部电视剧,这次作品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创作的人气漫画《深夜食堂》。  该漫画以都市小巷里深夜才营业的食堂为舞台,从老板料理的每道食物中拉出一段段关于市井小民的人生故事,充满乡愁、人情、回忆、遗憾,以暖心的故事和美食拉近都市人之间的距离。  华语版《深夜食堂》为了保留原著漫画的精神与氛围,在高雄浅三码头搭建了食堂和街景,忠实呈现漫画场景。而剧中出现的食材、
期刊
今年“大三”的我,“亚洲文化鉴赏”课的同桌是我那年方72岁的奶奶。她报名参加了我校“长者培训计划”,每选一门课收费300港元。对于“活到老学到老”这事儿,奶奶显然心怀壮志。甚至如大多香港本地学生般,她取了个洋气的英文名。第一堂课,本名阿珠的奶奶字正腔圆地说:“我叫黛茜。”  按照培训计划,奶奶只要出勤率达到50%,无须参加考试或完成作业,便可拿到文凭。可我万万没想到,她念起书来还是个赫敏式的人物。
期刊
苏格拉底在狱中,即将被处决。一天,他听到一位狱友在唱一位诗人的情歌,这首歌歌词特别晦涩难懂。  苏格拉底请求这位狱友教他这首情歌。  “你为什么要学?”狱友问。  “以便在我死前再学一样新东西。”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回答。  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听说了这件事,也甚是不解,终于有机会与老师见面了,他问:“为什么一个人在死前一个星期还要学习新东西?”  苏格拉底说:“与你在死前五十年学习新东西,是同一个原因
期刊
我来到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二大土邦杜拜,到旅游促进局去要求有关当局推荐观光节目。该局职员毫不犹豫地建议:骑骆驼到沙漠去,观赏苍茫独特的大漠风光。  我想也不想,便摇头说不──曾经深入神秘莫测的撒哈拉大沙漠,与游牧民族共住帐篷,为大漠那磅礴得足以令人目瞪口呆的浩大气势深深地倾倒;也曾有长达年余的时间住在沙特阿拉伯,为那黄沙滚滚蔓延万里的辽阔气象而心醉神迷,现在,实在不想再看“小巫”——除却巫山不是
期刊
近日,文化日历以全新的“高颜值”逆袭,不仅进入到书店畅销书榜,而且还破天荒进入了好书榜。  在回归制作日历的传统之余,各类文化日历也纷纷用心地拼起了“颜值”。《红楼梦日历》封面包裹红色布纹特种纸,内页左侧诗词以竖版形式呈现,并配以相宜的古画。右侧备忘栏中,还加入了民间节俗提醒。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晒出精心拍摄的日历照片,并配上一段精美文字,也成为网络新时尚。微博女王姚晨曾转发一则关于《单向历
期刊
美国空间站宇航员斯科特在NASA空间站中培育出一朵百日菊,成为第一株在外太空开放的花朵。这朵空间站百日菊,生长周期在60-80天之间,可以放在沙拉中当做蔬菜佐食。这项百日菊外太空生长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研究植物在外太空的生长,也致力于让宇航员能够自给自足在太空吃上新鲜的蔬菜。  此前,美国宇航员已经在里面完成了多项实验,成功种植了中国大白菜和莴苣。他们认为,百日菊对环境条件和光线条件更为敏感,因而种
期刊
小时候,我们常听父母说:“你不要总跟某某在一起玩儿,他是一个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经历纯净的友谊从产生到消散的过程。细想想,能保持着一段美好友谊一定有着某个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不同,性格爱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理想志趣也不同……这会阻止友谊的发生吗?会让友谊长久吗?门当户对的友谊会更加一帆风顺吗?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你觉得友情需要门当户对吗?  亘古-D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