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以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学生就业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构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达到成功就业与创业的教育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必须用职业生涯规划思想作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导向;教育管理新模式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与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始于70年代初的美国大学,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2 构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管理新模式
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本文的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强调循序渐进地接触就业实践活动,以激励大学生去尝试新的认知反应方式,培养具有开创性和就业创业精神的教育。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此阶段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就业的舆论氛围,激发大学生就业意识,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转变,形成就业需要、就业兴趣、就业理念和就业信念。
阶段过程中通过“就业创业规划大赛、就业文化节、优秀就业者学术讲座、就业教育网站、企业家论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与理想,形成尊重就业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具体步骤:一看,即组织大学生观看优秀就业者传记,到企业实地观察,认知了解就业创业过程,激发就业创业热情;二讲,即开办“企业家讲堂”,就业创业者讲就业创业历程,讲授就业创业经验;三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座谈会,定期举办“就业创业论坛”、“就业创业沙龙”,开展研讨、辩论;四写,组织大学生写就业创业计划,把就业创业理想、激情和思想火花变成周密的就业创业行动方案,增强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信心。
第二阶段:培育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二大三学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两个模块,让大学生掌握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与就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模块,通过聘请不同专业背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师资团队,通过就业选修课与培训班,传授就业知识。理论教学课程分为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三是综合性知识。
就业实践模拟模块,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通过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就业设计、企业运营实践培养学生就业实际能力。就业实践模拟模块的实现途径包括:1)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就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素质拓展训练等实践模拟活动;2)开展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3)模拟性实践,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情景体现或拟出就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参赛学生在大赛中熟悉就业程序,储备就业知识,接触了解社会;4)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
第三阶段:孵化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三、大四学生,目标在于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积累和检验就业创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此阶段的实现途径:(1)创业者联盟,通过这个平台,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通过这个互动的平台,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2)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3)窗口教育,开展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然后通过技术市场或其它场所进行成果转让,或者以专利技术作为出资,自行成立公司或入股公司在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让;(4)开业跟踪扶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咨询与评价,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促进会等组织,提供一定的帮助,帮助解决资金、场地、技术、心理等问题。
3 构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方法
3.1 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是指高校教师以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导向,以就业和职业生涯教育课为主渠道,通过对就业和职业生涯教材的再加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3.2 常规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大学生就业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为此,以抓常规教育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就业教育运行机制为保障,形成重参与、重过程、求实效的良好就业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特色。
3.3 社会职业实践体验 .社会职业实践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与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的根本途径。通过社会职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敬业、乐业、守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按职业的需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履行角色义务,将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要求与精神力量。
3.4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注重信息、知识、人才、环境等软件要素的主导作用,将企业文化追求潮流、创造先进、领导行业的理念溶人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可以突破原来陈旧的教学理念,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人教学之中,充分考虑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对改革和竞争的适应能力,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要优化大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实现大学生从“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变。
4 构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作用
4.1 职业生涯规划促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认同.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就业,还是考研、出国.不是到临毕业前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掸业中的误区;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做出长远规划,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2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1)突破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2)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3)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4)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5)增强个人的竞争力,执行力。学生以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地体现自己,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通路计划。
5 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作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5.1 使学生认识自我,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5.2 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通过三观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
5.3 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以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计划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
6 结语
以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研究实践,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型人才。以职业生涯划为依托的就业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才会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云景.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2)
[2] 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3] 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8)
[4] 陈丽影.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科学学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导向;教育管理新模式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与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始于70年代初的美国大学,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2 构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管理新模式
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本文的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强调循序渐进地接触就业实践活动,以激励大学生去尝试新的认知反应方式,培养具有开创性和就业创业精神的教育。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此阶段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就业的舆论氛围,激发大学生就业意识,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转变,形成就业需要、就业兴趣、就业理念和就业信念。
阶段过程中通过“就业创业规划大赛、就业文化节、优秀就业者学术讲座、就业教育网站、企业家论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与理想,形成尊重就业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具体步骤:一看,即组织大学生观看优秀就业者传记,到企业实地观察,认知了解就业创业过程,激发就业创业热情;二讲,即开办“企业家讲堂”,就业创业者讲就业创业历程,讲授就业创业经验;三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座谈会,定期举办“就业创业论坛”、“就业创业沙龙”,开展研讨、辩论;四写,组织大学生写就业创业计划,把就业创业理想、激情和思想火花变成周密的就业创业行动方案,增强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信心。
第二阶段:培育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二大三学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两个模块,让大学生掌握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与就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模块,通过聘请不同专业背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师资团队,通过就业选修课与培训班,传授就业知识。理论教学课程分为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三是综合性知识。
就业实践模拟模块,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通过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就业设计、企业运营实践培养学生就业实际能力。就业实践模拟模块的实现途径包括:1)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就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素质拓展训练等实践模拟活动;2)开展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3)模拟性实践,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情景体现或拟出就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参赛学生在大赛中熟悉就业程序,储备就业知识,接触了解社会;4)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
第三阶段:孵化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三、大四学生,目标在于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积累和检验就业创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此阶段的实现途径:(1)创业者联盟,通过这个平台,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通过这个互动的平台,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2)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3)窗口教育,开展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然后通过技术市场或其它场所进行成果转让,或者以专利技术作为出资,自行成立公司或入股公司在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让;(4)开业跟踪扶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咨询与评价,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促进会等组织,提供一定的帮助,帮助解决资金、场地、技术、心理等问题。
3 构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方法
3.1 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是指高校教师以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导向,以就业和职业生涯教育课为主渠道,通过对就业和职业生涯教材的再加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3.2 常规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大学生就业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为此,以抓常规教育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就业教育运行机制为保障,形成重参与、重过程、求实效的良好就业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特色。
3.3 社会职业实践体验 .社会职业实践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与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的根本途径。通过社会职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敬业、乐业、守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按职业的需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履行角色义务,将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要求与精神力量。
3.4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注重信息、知识、人才、环境等软件要素的主导作用,将企业文化追求潮流、创造先进、领导行业的理念溶人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可以突破原来陈旧的教学理念,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人教学之中,充分考虑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对改革和竞争的适应能力,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要优化大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实现大学生从“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变。
4 构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作用
4.1 职业生涯规划促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认同.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就业,还是考研、出国.不是到临毕业前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掸业中的误区;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做出长远规划,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2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1)突破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2)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3)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4)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5)增强个人的竞争力,执行力。学生以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地体现自己,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通路计划。
5 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作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5.1 使学生认识自我,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5.2 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通过三观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
5.3 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以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计划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
6 结语
以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研究实践,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型人才。以职业生涯划为依托的就业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才会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云景.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2)
[2] 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3] 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8)
[4] 陈丽影.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