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言有效教学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2)3-01-02
  作者:罗汝清
  自颁发《新课程标准》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解读”与“实践”大潮。如果说站在教改前沿的改革者与带头人是“弄潮儿”的话,那么,更多的一线教师已形成了“万舸竞流”的壮观场景。我在学习领会语文新《标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尝试了几方面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创设和谐环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一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新的教育观倡导师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实现对话和交流,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主动探索的潜能就会得以充分展现,这一观念现在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合作交流的形式屡见不鲜。二是建立“严而有格、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陶行知就讲过:“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了,虽是赋予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因此,学生的个体行为必须限定在大家共同遵守的纪律范围内。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的不持久性,要求教师要有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要把学生的行为集中到教师规定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观念,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学准备工作扎实、教学过程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合作交流不断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努力质疑,有助于学生养成质疑习惯。
  四、发挥学生主动性,诱发良好思维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的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读、写互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授课内容,掌握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教学既要有对读书的指导,也要有对写作的指导,既要有读的练习,又要有写的练习,全过程体现读写结合,互动互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中枢三小
  564500)
其他文献
编号:G40(2012)23-02-02  作者:高西平  摘要:不论采用任何有效的方式,还是一些效率低下的方式,只要本着为孩子考虑,不论是文化课还是品德教育都会有效果的,因为人是感情动物,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能感觉到老师的爱心  关键词:爱 教育  在我们学校的二层教学楼上,写着几个大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为什么父母能够把孩子从小到大几十年的抚育,多年的劳累
期刊
编号:G40(2012)23-03-02  作者:杨新峰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也包括学生外部的情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
期刊
编号:G40(2012)23-02-01  作者:陈秀玲 王汀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学会优化班级管理,创新德育管理机制,用爱心去引领孩子,努力打造爱心德育。  关键词:优
期刊
编号:H1(2012)23-01-02  作者:杨金霞  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清人郑板桥强调写诗作文要“标新立异”,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强调:“作文贵在新意”。千人一面的文章缺乏个性,读之如同嚼蜡,不会有人欣赏,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会生命之树常青。如何能让我们的文章与众不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角度创新——让文章不落
期刊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的阅读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
期刊
编号:G40(2012)23-04-01  作者:闫继卿  一、课程设计背景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目: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本框主要给学生介绍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确日常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原因,本节教材在全书地位非常重要,内容多 理论性强且难度大。而且作为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形象思维得
期刊
编号:G40(2012)3-01-01  作者:李广文  内容摘要:针对现今物理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被消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无法落到实处的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恢复”学生主体的建议:强化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个体创设最大限度的发言、交流机会;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师备课甚至授课的过程中来;课堂反馈注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编号:G40(2012)23-02-03  作者:周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学生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他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
期刊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众所周知,聪明、活泼、漂亮的孩子人见人爱,在幼儿园里常常是老师的小助手。他们每天都能获得喜悦和成功,变得更加自信而聪明。有些孩子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成就愿望就低,就显得消极被动,实际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
期刊
编号:O1(2012)3-03-01  作者:李元益  教学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师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职高数字教学特征,充分发挥职高生的主要体作用,把增强互动效果和提高职高数学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一、职高数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