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医院更智慧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意义地探索实现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上级医院就诊,患者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共享,让医联体为患者提供连续一体化诊疗服务。”
  3月21日,北京天壇医院血管神经病学3病区,患者赵力民正在打点滴。住院多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天坛医院的智慧。
  “看这个Pad,可以查到我的病历,还可以直接在上面订餐。床垫是智能的,只要你在上面躺着超过一小时,护士就会来给你翻身。输液也完全不用家属陪同,护士站直接就能监控。”赵力民欣喜地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
  科技元素遍布天坛医院的角角落落。看门诊,从购买病历本到挂号、取号,再到就诊、检查、取药,患者全程只需在机器上扫码,系统就会自动为患者预约时间,基本告别了过去长时间排队的情况。
  还有,患者只需用手机摇一摇,覆盖全院的智能导航系统就能自动规划出合适路线,精确度以米来计算。
  “在我们的病房里,每个患者床头都有一个Pad,这套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统,不但能为住院患者提供数字电视等娱乐功能,患者还可以实时查询本人的病历、预约检查、营养膳食订餐等。”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介绍。
  从信息化到智慧化
  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医嘱、输液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可实时显示在护士站的大屏上,家属和患者不用再时不时抬头盯着输液器。患者一旦离开病床时间过长,护士站就会报警,以防出现摔倒、晕倒等事故。
  应用这些“黑科技”,天坛医院开发出婴儿防盗、医疗质量控制、防范打击号贩子等功能,还探索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例如,全球首款神经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BioMind,可以在3~5秒内自动书写出结构化的诊断报告。
  此外,血管内介入手术机器人、骨骼穿戴机器人、医用AI机器人等已经“在路上”,很快就可投入研发,进行转化。
  在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方面,天坛医院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该院把楼宇自控、安防、消防、建筑运行、医疗运行等信息集成到智能平台,实现系统间统筹联动。在后勤管理方面,电梯运行、照明等系统也全部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到了一起,实现智能化高效管理、安全服务。此外,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医院运营进行综合测算和分析,为医院运营提供决策参考。
  不仅是医疗服务,在病理研究上,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坐落在天坛医院新院区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指导拟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量控制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同时为国家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大数据支撑。
  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建立了包括31个质控中心在内的全国质控网络,监测医院有2774家,这是我们目前采集医疗数据的主要医院,已形成不同层级质控工作体系。”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我国医疗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这对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优化区域间医疗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等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努力将信息化和智慧医院建设打造成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智慧医院
  “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明确智慧医院内涵,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电子病历现在是0~8级,智慧服务是0~5级,通过分级管理发挥指挥棒和引导作用。”焦雅辉说。
  那么,智慧医院的内涵是什么?焦雅辉介绍,目前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第一个领域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医生录入的电子病历和影像、检验等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二个领域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如自助挂号一体机、自助缴费机,包括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提醒;包括衍生出来的服务,如停车信息推送、提示,让患者感受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三个领域是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最早医院管理系统是HIS系统,现在面向医院管理的系统很多,有财务、结算、物资管理等,还包括医院后勤管理系统,这一大领域就是用于医院的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以供各地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改善医疗服务作为参考。
  该文件强调,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
  目前,医院智慧服务的评估对象主要是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主要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估,分0至5级,采用定量评分、整体分级方法,综合评估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有效应用范围、技术基础环境与信息安全状况。
  焦雅辉说,除了在医院,今年要在100个城市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把一套“互联网 ”手段应用到医联体中。
  “我们要在100个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在医联体内的医疗集团内部建立信息化为支撑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真正意义地探索实现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上级医院就诊,患者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共享,让医联体为患者提供连续一体化诊疗服务,这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
其他文献
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冲过终点,以9秒95刷新全运会纪录。图/原韬雄  第十四届全运会将于9月27日闭幕,在本届全运会上,共有1.2万余名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项目,1万多名群众运动员参加群众赛事活动。运动员和参赛群众取得了竞技成绩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恰逢建党百年,无论是不久前东京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还是本届全运会的良好表现,都是中国体育健儿和体育工作者对党的百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够“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1]。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重要的要求目标。大量教学实践反馈信息表明,当前历史教学中零散知识点的教学挤占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指向学科教学本质的学科微项目化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历史课堂学教方式变革
概括能力是高考历史主观题(含材料解析题、开放性试题和综合题)考查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据统计,2016年全国卷三套试题中“概括”设问的作答指令动词出现13次,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题中“概括”设问的作答指令动词出现8次,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题中“概括(述)”设问的作答指令动词出现8次。特别是近两年随着高考历史试题难度的下降,概括能力的重要性愈加明显。那么,我们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具体地培养学
民間传统工艺品庆阳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成为当地百姓特别是妇女脱贫致富的产业。  38岁的任艳艳是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2017年,她发挥自身在香包刺绣方面的特长,创办庆阳妙丽香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短短几年,工坊发展成了一个拥有兼职刺绣女工348名、香包刺绣专业技工36名的专业文化产业团队。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任艳艳先后在4个乡镇创办巾帼扶贫生产车间4个,在16个乡镇举办民间手工艺
2020年10月15、16日,广东省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在珠海隆重举行。作为培训活动的议程之一,我们有幸代表东莞历史教研团队,进行以“文景之治”内容为依托,“国家一统,人民至上”为主题的片段教学展示。  一、在教学追求中寻找突破方法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体,同时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他们不仅创造社会财富,而且创造并变革社会生活。”[1]与人
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于 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2020年修订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1]西方史学理论家托波尔斯基明确将历史解释分为“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发生性解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结构性解释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带来,初中学生的见闻增广,身边的历史知识的信息越来越多,生活中的历史知识的来源越来越广。于是,初中学生从影视媒体,网络游戏,历史演义,社交软件等处获得了许多前设性的历史知识,却又常常与课本中,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后设性的历史知识是不一致的,是相互冲突的。这种知识性冲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时有发生,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一、冲突的类型  1. 史是冲突,即什么是历史,从哪里
目前,初中统编教材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存在着高重复率的现实问题。如以本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例,高中阶段内容一共涉及初中四节课内容,且绝大部分内容完全相同。高中教学一课面临着如此繁多,且绝大多数与初中高度重合的教学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學任务,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实施衔接初中的高中教学设计可能是破解目前高中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借用教学工具,实现初高中知
以史料为依据、用史料说话,是具有说服力地还原历史的主要手段。选择契合初中生理解的史料,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的重要途径。  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为例,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知道东晋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古代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总的要求是:“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