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乡的教育资源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城乡间教育差距逐渐拉大,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部分少年儿童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多数农村孩子接受的是农村薄弱中小学的教育。这种差距,这种不均衡直接导致了不公平。
  因为有差距,才有不公平,那么差距究竟在哪儿?归根结底差距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硬件方面的差距
  硬件设施的配置不公,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是纳税人上缴的财政收入分配不公。这种硬件的不公是直观的,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不公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城镇校与校之间也同样的存在巨大差距,这种不公也是引发"择校热"的罪魁祸首。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近几年学生数逐年减少,而"择校热"使得农村学校雪上加霜,很多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不得不撒并。2012年11月1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数字是惊人的啊,一面是农村学校的撒并,而另一面是城镇中小学的人满为患。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不输在起跑线上,农村孩子的家长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家里的地不种了,到城里来租房,边打工边陪读;有的是孩子父母在家里种田,爷爷奶奶在城里租房陪读,甚至为了能进好的小学,幼儿园就要开始陪读,更可气的是学校对农村孩子还要考试,然后择优录取,留下精华,糟粕回去,农村学校俨然又成了收破烂的了。在"择校热中,我们的家长没有错,谁都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错误的是我们的政府,是政府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忘记了均衡二字。
  多年来,我们的财政拔款不是面向农村学校的雪中送碳;而是针对城镇学校的锦上添花,致使好的更好,差的更糟。一面是设施齐全、美观漂亮的城镇学校,不仅有塑胶跑道,有的城市学校,还有篮球馆、乒乓球馆、科技馆,甚至个别学校有游泳馆。而另一面某些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是危房,课桌椅还是简陋的木板,两极分化何其严重。
  在均衡教育资源上,我们的近邻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日本全国中小学,无论规模大小,无论地理位置如何,一视同仁,所有学校硬件设施全国一个标准,决不因为学校的位置差,人数少而减少硬件的配置,比如标准中规定要有游泳池,那么即便仅有十几个孩子的小学校也同样配备有游泳池。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日本是我们的标杆,是我们的楷模,我们的教育资源在硬件分配上就已经输给了人家。
  二是:软件方面的差距
  最近幾年国家重视均衡发展,各级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应该说硬件逐渐接近达标水平,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农村学校的软件方面,也就是师资力量方面在逐年下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偏高
  农村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师平均年龄不是一般的高。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接近50岁。相对来说城里的学校要好些,可以试想下,一群接近50岁的人和一帮30多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PK,结果可想而知。
  二、 教师队伍层次有差别
  多年来一流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决大多数充实到了城里的学校,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毕业学校五花八门,很多教师是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所以城里学校的老师无论是学历,还是个人素质都要普遍高于农村学校,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很多时候缺人,但又并不是绝对数量的缺乏,而是优秀教师人才的匮乏,真正称职的去胜任某项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三、 教师队伍不合理的流动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恶化
  城乡间全方位的差距导致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尤其城乡间教师收入的差距是导致部分农村教师外流的主要原因。本该越是艰苦的地方收入越高,中国的教育却恰恰相反,越是农村,越是艰苦的地方收入越低。收入上的差距也是导致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凡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每人每月增加一定金额的艰苦地区补助,我想不能说全部,至少会留住一大部分外流教师。
  说到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不仿说下日本的教师轮换制度。日本实行从校长到教员任期的轮换制,校长任期2年,连任者需在校际间轮换;教师3至5年在校际间轮换。教师的强制轮换制度才是真正实现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只是一味的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并不能解决师资不均衡的问题,而应该两方面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城乡学校教育管理与教学水平的达到均衡。这种轮换制度是属正常的人才流动,而我们当下的教师的流动不能说不合理,应该借用宋丹丹的话--那是相当的不合理。目前因为不合理的借调、外流,有些中学全校只有一位英语老师,一位数学老师,一个人跨教材同时教三个年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啊,谁的孩子敢放到这样的学校里去当实验品啊。这种极其不合理的人员流动直接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下降,教育、教学水平的下滑。
  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实现均衡发展,非一朝一夕可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部分内容是:"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同样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两任领导人先后提出要均衡发展,要实现教育公平,可见当前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时候了,这需要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主管部门,拿出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还公民以平等,还学生以公平。
其他文献
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中的改革课程功能部分,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来源。  一、如何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态度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各种人和事接触过程中
背景分析  在中职校,一个班集体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免不了会有少数的"自卑生"。"自卑生"-般都有心理素质不高,自尊心强,受挫承受力差,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等心理状态。  自卑是一种腐蚀剂,一个人一旦被自卑心理所困扰,便会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与焦虑之中,失去进取心,导致出现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危害是很严重的。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
我常想:教学的成果是什么?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更应该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的一些毕业的学生,谈起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提及最多的是老师教学的方法,是老师对他们激励性的评价。  当今,在教育界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还有现在比较时髦的"三学一练"教学模式等等,我对"模式"二字特别反感,试想,教无定法。模式岂不禁锢了我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抑制了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体现较强的时代信息,必须与国内外形势,当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时政教育非但是思想品德教学颇有收效的工具,更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时政教育早已溶入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作为肩负着思想道德教育重担的思想品德课程更是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素材,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关键词:思想品德 时政 对策 思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热爱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注意做到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注意授人以渔,就一定能扭转英语教学中慢、少、差的现状,走出两极分化的教学困境。  关键词:英语 学习 分化 研究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进入八年级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越来越差;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轻松且成绩优异,两极分化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分化
案例:  那次我带儿子去超市,来到文具区前,我头也没抬地问:“这里有没有二十厘米以上长的文具袋?”“有!”一声响亮的回答,紧接着,一声惊呼:“朱老师!是你!”我吃了一惊,抬头一看,一张似曾相识的脸,“你不认识我了?我是申新啊,你教我时,常说我是咱们班的‘名人’。呢?”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眼前这张带点稚气而又真诚的脸把我带回到几年前……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在预备铃声响之前走进教室。那时我带的是一年
案例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是团圆、幸福的象征。而对于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它只不过是个名词而已。长期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不会因这个节日而改变生活历程(它毕竟不同于春节),最多是一个电话的问候。多数时候,孩子是和家里老人一起吃一顿饭。那种父母不在身边的孤单、寂寞,对亲情的渴望,加上这个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又更加让人揪心。作为初三学生,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也隐藏得更深。  
摘要: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个体差异较大。班主任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师生之间只有做到了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才能把我们提出来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觉行动。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成人。  主题词:中职 班主任 对学生 早恋 教育 对策  一、引入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而此时期的他们承受着来自学业、家庭及社
有一次,上小学的女儿跟我说,上语文课老是想睡觉,我问是什么原因,她说:“老师提的问题让我没有回答的欲望。”确实,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是什么原因呢?《礼记·学记》里有句名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句名言重在说明
摘要:本文综合新闻报道中发生于校园的一些案件,探究了发生于案件背后的原因,指出教育制度和学校环境、家庭教育和个性特征是主要因素,并主要从家庭教养方面提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 青少年 教育 家庭  综观新闻报导,在校园里发生了一些令人心痛的事件:  河南法制报-豫北新闻2012年9月27日报道:9月25日凌晨5点30分,内蒙古某大学学生张某进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宿舍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