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草地退化问题开始成为全球性行为,我国作为草地面积较大的国家,理应主动承担起带头作用,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尽快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还带来很多的现实问题: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给草原增加了新的压力,与此同时,很多草原也面临着缺水的问题。本文就具体分析了当前草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草原管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地推进,草原生态环境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饲养家畜数量不断增加,有限的牧场难以承载家畜养殖量,促使草地退化明显、发生沙化等现象,进而污染土壤和空气环境,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这样不仅给现代化畜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而且还严重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希望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草原管理的监管力度,重视起来种养有机结合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草原生态平衡,让人和自然可以实现和谐相处。
1 当前草原管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补偿力度不够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平衡,促使牧场恢复原来生机,我国近年来根据本地草原面积开始实施禁、限牧政策,促使养殖畜牧业与草原协调发展。但是从政策的推行情况来看,似乎并不是很顺利,因为要知道大部分牧民的生活来源主要就是制作草料和放养牲畜,如果在草原地区推行禁牧政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牧民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也会对乡镇场牧户放牧及经济收入有一定影响[1]。由此可见政府在限制饲养家畜数量方面的补偿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草原牧民对生活、生产的需求。
1.2 环境监管和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管护人员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并且草原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开展也需要有环境监管部门的参与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是从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来看,由于草原管理和建设工作涉及到很多林业、农业以及环保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没有得到明确,并且各个部门之间也缺乏一定的联系,再加上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草原管理检测工作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影响草原生态建设的效果[2]。
1.3 养殖人员专业水平不够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养殖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在养殖时大多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是别人传授的经验来进行养殖,养殖方法落后、技术水平不科学、不合理,无法满足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不仅生长速度迟缓、体重增加不足、饲料转化率较低,难以充分发挥家畜的生产性能,而且还容易降低家畜体质和抗病能力,极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情况严重时有的养殖人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不会充分考虑用药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一系列肉食品安全问题。
2 优化草原管理效果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补偿政策,加大对草原管理的资金投入
在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牧民原本的放牧收入等来进行综合考虑或者也可以通过征求牧民意见和需求的方式来不断地对补偿政策进行优化,并且政府也应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对牧民的补偿力度,综合考虑禁牧政策的实施可能给牧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当在进行草原管理和建设之前制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保护计划,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影响评价体系,这样才可以保证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3]。如果在开展草原管理建设给牧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就可以更好地保证草原管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强对草原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草原管理工作的落实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也直接影响着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草原管理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尽快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在开展草原管理工作时应当不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执法力度,进而帮助有效提升草原管理工作的效果。
2.3 加强畜牧业市场规划
政府机构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牧区市场体系,让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展开。另外,相关部门也应当对土地进行规划,对于一些不适合草地畜牧业的区域可以改建成草地公园或者旅游探险区让牧民担任公园管理员或导游。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也应当为牧民创建畅通的畜禽产品流通渠道以及牲畜和畜产品交易规则,确保退牧还草后牧民的生活可以得到基本保障,让农牧区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如此,政府也可以选取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当作示范地,定期对牧民展开培训,让牧民的养殖技术可以逐渐规范,与此同时从国外引入先进的技术来开发特色产品,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不过也要注意这一切的发展都应当建立在安全、绿色和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
2.4 做好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加大發展非牧产业
以往农牧区大多是单一的种草、种树和放牧工作,这种养殖方式会给土地使用压力增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生态保护综合建设区,让草原可以成为由政府统一组织、管理的地区,让农牧区可以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在建设农牧生态区时相关部门也一定要严格遵循地区适应性原则,结合当地的人文、民俗和山川地貌特色来制定详细的计划,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侧向产业的开发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牧民转变单纯依靠放牧家畜生存的观念,积极挖掘各类草原丰富的物种资源优势,扩展当地产业,像草原风情旅游业都是适合草原地区发展的。
3 结语
简单来说,开展草原管理工作是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基本手段,是确保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草原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帮助解决草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加大对牧民的补偿力度,完善相关补偿政策,让牧民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区政府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时应当结合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综合考虑建设草原生态系统需要投入的各项成本等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利用好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帮助加快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杨占录,袁国军,周磊.草原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29. [2] 谷继承.对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几点认识[J].中国畜牧业,2003(7):11-14. [3] 泽柏.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川西北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草原,2000(1):2-4.
关键词:草原管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地推进,草原生态环境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饲养家畜数量不断增加,有限的牧场难以承载家畜养殖量,促使草地退化明显、发生沙化等现象,进而污染土壤和空气环境,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这样不仅给现代化畜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而且还严重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希望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草原管理的监管力度,重视起来种养有机结合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草原生态平衡,让人和自然可以实现和谐相处。
1 当前草原管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补偿力度不够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平衡,促使牧场恢复原来生机,我国近年来根据本地草原面积开始实施禁、限牧政策,促使养殖畜牧业与草原协调发展。但是从政策的推行情况来看,似乎并不是很顺利,因为要知道大部分牧民的生活来源主要就是制作草料和放养牲畜,如果在草原地区推行禁牧政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牧民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也会对乡镇场牧户放牧及经济收入有一定影响[1]。由此可见政府在限制饲养家畜数量方面的补偿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草原牧民对生活、生产的需求。
1.2 环境监管和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管护人员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并且草原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开展也需要有环境监管部门的参与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是从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来看,由于草原管理和建设工作涉及到很多林业、农业以及环保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没有得到明确,并且各个部门之间也缺乏一定的联系,再加上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草原管理检测工作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影响草原生态建设的效果[2]。
1.3 养殖人员专业水平不够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养殖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在养殖时大多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是别人传授的经验来进行养殖,养殖方法落后、技术水平不科学、不合理,无法满足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不仅生长速度迟缓、体重增加不足、饲料转化率较低,难以充分发挥家畜的生产性能,而且还容易降低家畜体质和抗病能力,极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情况严重时有的养殖人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不会充分考虑用药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一系列肉食品安全问题。
2 优化草原管理效果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补偿政策,加大对草原管理的资金投入
在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牧民原本的放牧收入等来进行综合考虑或者也可以通过征求牧民意见和需求的方式来不断地对补偿政策进行优化,并且政府也应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对牧民的补偿力度,综合考虑禁牧政策的实施可能给牧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当在进行草原管理和建设之前制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保护计划,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影响评价体系,这样才可以保证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3]。如果在开展草原管理建设给牧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就可以更好地保证草原管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强对草原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草原管理工作的落实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也直接影响着草原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草原管理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尽快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在开展草原管理工作时应当不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执法力度,进而帮助有效提升草原管理工作的效果。
2.3 加强畜牧业市场规划
政府机构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牧区市场体系,让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展开。另外,相关部门也应当对土地进行规划,对于一些不适合草地畜牧业的区域可以改建成草地公园或者旅游探险区让牧民担任公园管理员或导游。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也应当为牧民创建畅通的畜禽产品流通渠道以及牲畜和畜产品交易规则,确保退牧还草后牧民的生活可以得到基本保障,让农牧区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如此,政府也可以选取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当作示范地,定期对牧民展开培训,让牧民的养殖技术可以逐渐规范,与此同时从国外引入先进的技术来开发特色产品,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不过也要注意这一切的发展都应当建立在安全、绿色和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
2.4 做好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加大發展非牧产业
以往农牧区大多是单一的种草、种树和放牧工作,这种养殖方式会给土地使用压力增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生态保护综合建设区,让草原可以成为由政府统一组织、管理的地区,让农牧区可以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在建设农牧生态区时相关部门也一定要严格遵循地区适应性原则,结合当地的人文、民俗和山川地貌特色来制定详细的计划,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侧向产业的开发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牧民转变单纯依靠放牧家畜生存的观念,积极挖掘各类草原丰富的物种资源优势,扩展当地产业,像草原风情旅游业都是适合草原地区发展的。
3 结语
简单来说,开展草原管理工作是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基本手段,是确保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草原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帮助解决草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加大对牧民的补偿力度,完善相关补偿政策,让牧民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区政府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时应当结合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综合考虑建设草原生态系统需要投入的各项成本等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利用好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帮助加快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杨占录,袁国军,周磊.草原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29. [2] 谷继承.对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几点认识[J].中国畜牧业,2003(7):11-14. [3] 泽柏.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川西北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草原,20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