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短促长 追求卓越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第十四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省首批特色示范学校,2013年被确立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基地培育学校。生物教研组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工作方案》的要求,在构建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选修课程,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进行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建设学科专业教室等方面作了初步尝试。以下对相关工作作一小结,希望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工作有所助益。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
  (一)背景分析
  1.学校情况分析
  学校秉承“和谐教育”理念,实施“容短促长,追求卓越”的培养模式,逐步建构起适合杭州第十四中学学生个性的“目标多层次、内容多样化、评价多元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生物教研组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都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一致。
  2.学生情况分析
  近年来,杭州第十四中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凤起、康桥两大校区蓬勃发展,中美合作高中课程教育项目——AP课程(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中心茁壮成长。凤起校区的学生为杭州市区前10%的学生,而康桥校区的学生为杭州市区前30%的学生,两校区的学生在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上均存在差异。因此,在开发和设置课程时应有所差异,凤起校区的课程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康桥校区则侧重于职业技能和兴趣的培养。两校区均有对生物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学生先后有260余人次在高中生物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人获得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0余人在浙江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奖。这些学生是我们教研组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3.硬件设备分析
  生物学是实验学科,课程的开发和开设离不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建有“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配备了PCR仪、电泳槽、无菌操作箱、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等中高端的实验设备,拟建“人体生命科学馆”;康桥校区开发了“开心农场”(生物实验地),配备了水培系统、光照培养箱等仪器,拟建设“光合作用实验室”(温室大棚)。一流的硬件设备,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教师情况分析
  生物教研组现有教师1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人,博士1人,硕士12人。教研组内青年教师多、学历层次高,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工作热情,有能力开设“高、精、尖”的生物选修课程。这些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新课改的强大新生力量。
  5.现行教材分析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存在一些不足:重理论轻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培养不够;与生产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实践机会少,职业技能培养不够;缺少相关的专业、相关的院校、相关的职业介绍,不利于学生将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应弥补这些不足。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1.课程总体目标
  多途径、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和职业技能。
  2.课程体系
  (1)总体思路。如图1,以国家的必修课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为土壤,孕育出“追求卓越”的三条不同途径:针对选考生物的学生,选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针对AP课程班的学生,选学AP生物学;针对全体学生,选学校本选修课程。这样,就为学生有差异地追求卓越、有选择地获得成功搭建了平台。
  (2)“4·3·2·1”生物校本选修课程群模型(如图2)。
  ①四个课程群。开发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主要涉及4个课程群,分别包括:
  走向生物学家之路系列(以凤起校区“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人体生命科学馆”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解析生命的稳态》《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人体生物实验》等。
  植物栽培系列(以康桥校区“开心农场”“光合作用实验室”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职业技能):《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无土栽培技术》《杭州常见植物栽培与管理》等。
  趣味生物学系列(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基本素养):《“走进自然”植物社》《“走进自然”昆虫社》《趣味生物学》等。
  生物学与生活系列(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知识):《生物科学与生活》《食品与健康 》等。
  ②三个层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专长课程。
  基础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开设的与生物学有关的各类课程。这类课程普及面广、内容丰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学习,例如《食品与健康》《趣味生物学》《杭州常见植物栽培与管理》《“走进自然”植物社》等。这类课程的开设在于满足广大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定位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学习主动性,最终培养出拥有基本生物科学素养的学生。
  拓展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优势和潜能开设能充分发挥学生资质、施展天分的课程,例如《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无土栽培技术》等选修课程。这类课程生物学科特点明显,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这类课程的开设,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拓展加深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在生物领域的学习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拥有明显优势特长、具备优秀个性品质的学生。
  专长课程:围绕学校生物这一特色品牌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开发和建设的课程,适合部分在生物专业领域有一定优势和成就的学生进行定向学习,例如《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满足高端人才的专业发展需要,培养未来的生命科学工作者。
  ③两个核心实验室载体。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应围绕实验展开,康桥校区以“开心农场”“光合作用实验室”为载体开设《杭州常见植物栽培与管理》《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选修课程,凤起校区以“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人体生命科学馆”为载体开设《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人体生物实验》等选修课程。   ④一个目标。以“容短促长,追求卓越”的培养模式为目标建设课程群,充分考虑到个体智能的多元性,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和谐发展,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三)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
  对此,笔者以省精品课程、省网络推荐课程《走向生物学家之路——高中生物学拓展课程群》为例进行介绍。
  1.课程群的总体目标
  21世纪,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生命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生物学家。本课程群是为培养未来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基础性、引导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本课程群的开设,旨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工作的兴趣,培养生命科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在知识上、技能上、思想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群的结构
  如图3所示,课程群的结构包括8个模块。其中,3个模块为拓展课程,分别是《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解析生命的稳态》,每个模块18课时。这3个模块与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的3个模块完全匹配,是必修课程的深化。每个模块的章节结构与必修模块的章节结构匹配,实现了拓展的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无缝对接,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每个模块包括5章,每章包括:知识拓展、经典例题、针对训练、实验探究、前沿介绍(或学科介绍、职业介绍)5个栏目。其中前沿介绍(或学科介绍、职业介绍)体系性地介绍了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方向、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生科院和研究机构、各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职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选择职业。另5个模块为专长课程,分别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人体生物实验》,每个模块18课时。这5个模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实验课程,注重学生高层次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必修、拓展课程相应模块也是匹配的,是知识、技能、方法上的深化。这5个模块的学习均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课程群的实施
  3个拓展模块可以与必修课程同步开设,学生可以体系性地选学三个模块,也可以选学部分模块。在选学了拓展模块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以后的职业方向选修相应的专长模块。
  二、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
  1.深化网络教学,打造学习社区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杭州第十四中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的数字化渗透。目前,学校正积极构建基于差异发展的 “数字彩虹计划”学习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社区,包括学习社区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在线测评系统等。“数字彩虹计划”里的课程由微视频、学案、习题等组成,我们力图通过网络视频、网络交互、网上走班以及在线测评等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主动发展。关于学习社区的教学模式,我们注入许多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元素:任务驱动、游戏化学习、正反馈机制以及翻转课堂。即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游戏化情境与元素,以正反馈机制促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充分参与到学习社区中去——基于正反馈机制设计的游戏化学习社区: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获得奖励—接受新任务。学生在此模式的学习社区中,能够将学习任务合理自主化,安排好自身的学习进度,与同伴共同进行闯关学习的比拼,形成良性的竞争激活机制,从而激发出学生本源的学习能动性。
  生物教研组已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核心内容的微课视频制作和分层的习题库建设,接下来将继续开发必修三和高三复习的网络学习平台,努力建成一个完善的生物必修课程学习社区。网络选修课程的开设及实施同样也是在学习社区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构建的。目前生物教研组已将《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解析生命的稳态》3门选修课程编制成网络选修课程,以便更多的学生更自由地选学。
  2.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选修课程的教学
  生物教研组开发的选修课程,许多是与实验相关的专长类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并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展开教学。基本流程是:课程开始,引导学生确立不同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课程中,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课程结束,学生完成相应课题报告、论文并相互交流,质量高的可以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或公开发表。比如在《细胞工程实验》选修课程中,授课教师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向是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肝癌治疗的体外研究。基本流程是:首先,通过提取分离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接着,以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细胞培养,从时效性、剂量性、细胞毒性和比较测试4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和开发新的治疗肝癌的途径和方法。18位选学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研究和学习。
  (二)评价方式改革
  当前的必修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纸笔测试。纸笔测试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但忽略了对技能、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忽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功能。因此,在选修课程中我们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1.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学生课堂发言、提出问题的情况;学生平时作业完成的情况。
  2.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在实验课程例如《基因工程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加入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课题研究能力的考查。对于一些活动性选修课例如《“走进自然”植物社》,以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和认识植物的多少等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3.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访谈、调查问卷等途径进行。
  三、学科专业教室的建设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开设离不开学科专业教室的建设。根据课程的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规划,最终在凤起、康桥两个校区建成了“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人体生命科学馆”“开心农场”“光合作用实验室”等4个学科专业教室。作为省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杭州第十四中学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到2014年底为止共投资了310万元,用于“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仪器的配备和“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
  “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配备了PCR仪、电泳槽、无菌操作箱、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冷冻小型离心机、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安全柜、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全波长酶标仪、人工气候箱等仪器。实验室可分为教学区、实验准备区、基础实验区、分子生物实验区、植物组培区、动物细胞培养室等功能区。该实验室确保《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校本选修课程能顺利展开。
  “人体生命科学馆”以3D数字人体系统为核心,以异形投影、体感技术、互动技术为手段,配合人体模型、标本和组织切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探究器官和系统的运作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健康的生活知识,形成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它包括教学区、中国数字人区、虚拟显微镜区、健康生活区、人体组织区等,配备了虚拟实验设备、各种人体模型和标本、高级综合急救模拟人系统等。该实验室可用于校本选修课程《人体生物实验》、《健康与医药保健》(浙一医院医师开设)、《人体急救知识》(医务室开设)以及必修课程的教学和参观。
  “开心农场”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了植物栽培所需器具,并加强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光合作用实验室”拟在2015年建成,将配备完善的水培系统。
  总之,教研组在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学科专业教室、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组将在必修课程走班教学、选修课程精品化、选修课程开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新昌中学通过以“小发明、小论文”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学校将创业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构建拓展性课程和自创性课程,建立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创业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兴的“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校自2012年开始积极将翻转课堂进行试验,由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故科学组根据本学科特点,通过研讨课、展示课等活动,积极研究具有科学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好地掌握
期刊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保障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教育信息化规划、重要政策以及重大问题上的研究、咨询、指导作用,经教育部研究决定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主要由各级各类学校、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等在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学
期刊
“翻转课堂”意在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翻转课堂上,“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不是仅仅依赖老师的教。学习再也不是一种压力,只需用我们与生俱来的头脑
期刊
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价值观念和人格等方面的提升,在繁荣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教育由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或转向社会型继续教育的转折阶段,是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关键的阶段。随着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课程体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如何定位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如何使其与课程改革
期刊
编者按: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势必让高中学校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课程规划怎么制定,学科课程体系如何构建,选课走班怎么落实,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如何开展……本期“视点”,我们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缪水娟主任,并约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义乌中学、德清高级中学的校长、教师,撰文介绍了自身在相关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记 者 缪主任,您好!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
期刊
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同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以人为本,尊重选择,让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差异地发展,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一、完善 “分层分类、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  义乌中学的课程设计上承学校“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三优三特,全省一流”的办学目标,下秉“厚德笃学,敢为人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多样化,教学品质化,教师专业化”的办学特色,既
期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个“永远要坐前排”的典故,“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现实生活当中,呈现较多的确是“后排现象”:开会、讲座人们习惯于坐后排;教师习惯于将学习成绩差或表现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后排……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后排现象”:在身体练习中,许多学生喜欢排在队伍后面,自觉或不自觉地“甘为”人后,默默充当看客。“前排”和“后排”虽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期刊
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使集体的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实现由“他律”逐渐为“自律”的转变。在实行高中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具体表现在:主人翁意识拓展了,个性和才能发挥出来了,表现力和创造力激活了,综
期刊
不论何时何地,提升学生学业成绩肯定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一路攀升,有的学生基本稳定,有的学生起伏变化,有的学生不进则退……各种情况纷纷出现。当然,原因很多。对“教”的分析研究,已经有很多,笔者不想赘述,但在“学”的方面,笔者认为还有潜力可挖。笔者以为,心理调适和学法研究是提升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条有效路径。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相关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