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以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与分析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中情境族的设计与应用策略,通过情境族在初中物理规律课中的设计与应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对现象进行分析,自主建构新的认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族;情境族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教学时,教师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一族族场景,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情境族,从而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以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设置悬念引入情境
该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的课题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情境族”的应注意以下原则:① 要切合教学目的,有的放矢,不能离开教学内容而大加发挥,以免离题太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② 要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出发,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形式,巧妙地熔于课堂教学程序中。③ 充分提高“悬念”的启发性、程序性和趣味性,成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例如:《光的折射》一课中的引课
[情境族一]“筷子不弯折”与“筷子弯折”
《光的折射》这节课中,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现象没有直观的认识,导入时出示情境族:图片1“筷子不弯折”,图片2“筷子弯折”。两幅图片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说出两种情况下光传播的路径,从而引入课题。
有了图1的对比,学生更容易想到发生光的折射的条件,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了明确光的传播路径,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看到筷子弯折是谁的光从哪种介质射向哪种介质,最后进入人眼的?”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分析,易操作,针对性强,分析问题更条理。学生说出图1筷子不弯折原因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图2水中筷子看上去弯折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对比图1能提出猜想,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可能会偏折。引领学生带着这样的猜想走入《光的折射》这节课的探索之旅。
二、 设置判断阶梯情境
“设置判断阶梯情境”的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的规律探究前的概念建构环节。通过阶梯性判断情境族的设置,让学生在甄别、判断中建构物理概念。
三、 设置阶梯探究情境
“设置阶梯探究情境”的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中探究并归纳、获取规律的环节。物理规律的获取,要通过设置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情境族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获取认知规律的过程。
四、设置生活应用情境
“设置生活应用情境”的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应用环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教学的理念,在物理规律课中所获取的知识,就是要应用于生活实际,设置生活应用情境族,是将物理规律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实现效果最优化。
例如:“筷子弯折”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情境族六]“筷子弯折”现象的原因
针对问题:如何利用光路图说明筷子“弯折”的道理。
操作环节:将4.5组胶片重叠,分析折射光线的传播情况,引导画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找出像点。
完成预设:有前面平面镜成虚像的铺垫,学生不难想到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找到虚像。
将两种情境进行整合,由静态变为动态,最后重叠在一起,对比性强,化难为易,使学生在理解“筷子弯折”现象的本质原因时的难度降低,突破了难点。
[情境族七]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针对问题: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作环节:出示一组图片,学生观察、分析、交流。
完成预设: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对其作出解释。
这一情境族的设计与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通过情境族在初中物理规律课中的设计与应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尝试用各种方法研究问题”,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发展能力,不仅获得了知识、建构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这才应该是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2010.7.
2.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6.
3.郭军.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情境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6):65
4.2011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族;情境族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教学时,教师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一族族场景,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情境族,从而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以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设置悬念引入情境
该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的课题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情境族”的应注意以下原则:① 要切合教学目的,有的放矢,不能离开教学内容而大加发挥,以免离题太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② 要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出发,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形式,巧妙地熔于课堂教学程序中。③ 充分提高“悬念”的启发性、程序性和趣味性,成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例如:《光的折射》一课中的引课
[情境族一]“筷子不弯折”与“筷子弯折”
《光的折射》这节课中,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现象没有直观的认识,导入时出示情境族:图片1“筷子不弯折”,图片2“筷子弯折”。两幅图片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说出两种情况下光传播的路径,从而引入课题。
有了图1的对比,学生更容易想到发生光的折射的条件,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了明确光的传播路径,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看到筷子弯折是谁的光从哪种介质射向哪种介质,最后进入人眼的?”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分析,易操作,针对性强,分析问题更条理。学生说出图1筷子不弯折原因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图2水中筷子看上去弯折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对比图1能提出猜想,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可能会偏折。引领学生带着这样的猜想走入《光的折射》这节课的探索之旅。
二、 设置判断阶梯情境
“设置判断阶梯情境”的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的规律探究前的概念建构环节。通过阶梯性判断情境族的设置,让学生在甄别、判断中建构物理概念。
三、 设置阶梯探究情境
“设置阶梯探究情境”的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中探究并归纳、获取规律的环节。物理规律的获取,要通过设置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情境族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获取认知规律的过程。
四、设置生活应用情境
“设置生活应用情境”的策略一般用于初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应用环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教学的理念,在物理规律课中所获取的知识,就是要应用于生活实际,设置生活应用情境族,是将物理规律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实现效果最优化。
例如:“筷子弯折”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情境族六]“筷子弯折”现象的原因
针对问题:如何利用光路图说明筷子“弯折”的道理。
操作环节:将4.5组胶片重叠,分析折射光线的传播情况,引导画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找出像点。
完成预设:有前面平面镜成虚像的铺垫,学生不难想到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找到虚像。
将两种情境进行整合,由静态变为动态,最后重叠在一起,对比性强,化难为易,使学生在理解“筷子弯折”现象的本质原因时的难度降低,突破了难点。
[情境族七]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针对问题: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作环节:出示一组图片,学生观察、分析、交流。
完成预设: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对其作出解释。
这一情境族的设计与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通过情境族在初中物理规律课中的设计与应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尝试用各种方法研究问题”,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发展能力,不仅获得了知识、建构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这才应该是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2010.7.
2.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6.
3.郭军.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情境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6):65
4.2011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