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运作研究报告3
课题组组长:杜国清邵华冬
课题组成员: 易交红陈怡
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推广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机;对于广大企业,则是推广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难得平台。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开始,国内众多企业便开始谋划奥运营销传播策略,而随着08奥运的渐渐逼近,不管是奥运赞助企业抑或是非赞助企业,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奥运营销传播行动。
奥运营销传播的价值到底如何?搭乘奥运“飞船”到底能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什么?该如何冷静的面对奥运营销?其知名度的提高是否真如国外某机构所测算的——1亿美元投入到赞助奥运,平均品牌知名度提高了3%,比投入到普通广告获得的知名度提高(1%)高出两个百分点1;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是否真如IOC 和SRI在1985年至1996年间的跨国研究调查所显示的——搭上五环标志的商品,能引起平均63%受试者的购买兴趣2。据悉尼奥运会的有关调查,92%的奥运赞助商表示奥运赞助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形象,78%的赞助商承认奥运赞助有利于增加公司销售。
除了知名度和销量,奥运营销传播还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奥运赞助企业与非赞助企业又将如何通过奥运理念来进行营销传播活动?在传播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陷阱与困惑?困惑该如何面对与摆脱?
注1:本报告数据目录如下:
表1:08年北京奥运会五个等级赞助商名录
表2:可口可乐80年的奥运赞助史
图1:2008年奥运会对行业企业成长带来的影响(%)
图2: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运作程序
注2:本报告主要构成及观点目录如下:
★透视篇——中国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面面观
一、满城尽争五环标——各企业争夺奥运赞助商稀缺资源、非奥运合作伙伴踊跃搭车奥运概念
二、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等)、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用品等)、IT/互联网/通信等行业对奥运营销传播最为认可
三、正向营销、反向营销、联合营销——多种营销传播模式发力奥运概念
四、迎合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需求,媒体广告产品涌现奥运热、体育娱乐热
★问题篇——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之冷思考
一、缺乏整体战略指导及系统规划
二、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巨大营销传播风险
三、产品定位、营销战略与奥运概念不相吻合
四、奥运营销传播手法单一、缺乏创新
★攻略篇——透析成功案例、把握奥运营销传播章法
一、系统整合——韩国三星电子奥运营销传播系统整合得成效
二、本质关联——金六福“福文化”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
三、剑走偏锋——非奥运赞助商NIKE打奥运擦边球
四、长效渗透——农夫山泉把握二八法则于无声处获成功
五、巧借纪念品传播力——众多企业借力奥运纪念产品传播企业品牌
※※透视篇:中国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面面观
一、满城尽争五环标
(一)奥运赞助商榜上排名——稀缺资源之争
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08年北京奧运会将赞助商分为五个等级: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和供应商。到目前为止,各级赞助商都已经基本确定(见下表1)。
案例:可口可乐多年争夺奥运五环标
从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起,奥运大舞台的周围一直伴随着可口可乐忠实的身影,特别是1996年到2008年连续了12年7届奥运会(包括冬奥会和夏奥会)的TOP赞助计划。纵观可口可乐80年的奥运赞助史(见下表2),在前期,其目的更多是想通过奥运这个全球瞩目的大舞台来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销量。而后期,在其品牌知名度已经渗透到全球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之后,其目的则更多源于不愿意把如此珍贵的营销传播平台留给竞争对手,以提高竞争壁垒,阻碍竞争对手的传播反击。
由于持之以恒的投入以及出色的营销传播策略规划,可口可乐公司收到的回报也是惊人的,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在悉尼奥运会前11个月可口可乐就收回了赞助投资,并实现了销售收入增长58%的业绩。
(二)非奥运合作伙伴——踊跃搭车奥运概念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每个行业只能有一家企业成为奥运会的赞助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系列权益回报——使用奥运知识产权、接待权益、广告机会、参与和赞助主题活动的选择权等,而这些权益回报是非奥运赞助企业无法享受的权益。然而,对于如此重大的赛事,非奥运赞助商肯定不会等闲视之,而是积极加入到奥运营销的大军中来——或利用企业理念与奥运精神的接合,或赞助媒体的奥运节目,或开展迎奥运主题活动等等,借奥运之光,进行品牌传播,以扩大产品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
案例:《蒙牛城市之间》活动—以全民体育运动搭建奥运营销传播平台。作为国内最大的乳品企业之一,蒙牛虽然没有成为2008年奥运赞助商,但是2006年蒙牛集团与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共同举办的《蒙牛城市之间》却借全民体育运动的概念搭建了良好的奥运营销传播平台,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蒙牛城市之间》在全国80个城市开展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并配合以电视媒体转播及新闻宣传。在半年时间里,近十万名普通市民参与了在全国80个城市展开的300多场海选及复赛,充分体验了蒙牛品牌与运动结合带来的健康与欢乐。2006年《蒙牛城市之间》的复赛和决赛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在体育频道获得了双第一的佳绩,蒙牛集团自然借力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等)、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用品等)、IT/互联网/通信等行业对奥运营销传播最为认可
据调查显示,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等)、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和IT/互联网/通信三个行业的企业对于“奥运会对行业企业的成长产生影响”的观点最为认同。由于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电)需要体现“全球性”和“科技”,快速消费品行业关注青睐奥运概念中的“绿色”、“运动”、“力量”、“活力”等元素,而IT/互联网/通信行业与奥运概念中的“追求卓越”、“激情”、“自信”、“参与”和“科技”比较吻合,因此,这些行业的广告主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加认可奥运营销传播的价值,积极参与到奥运营销传播的大军中来。据央视提供数据,2007年奥运栏目相关企业按照中标额数目依次为:海尔、伊利、联想、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恒源祥和中国人保财险。可以看到,中标额前八位企业中有半数企业属于上述三大行业,而其它四家则分别是近年来国内竞争日益白热化的金融行业和国有垄断型企业。
数据来源:盛世指标通过5isurvy互动调查平台对京、沪、穗三地310个企业营销副总和市场部负责人进行的在线调查。
案例:中国移动期望通过赞助奥运会达到多重目标。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移动赞助奥运会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升作为国内移动通信行业主导者和国际通信行业领先者的品牌认知度;第二,塑造最先进(技术)、最周到(服务)、最丰富(业务)移动通信服务商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保持45%~50%的市场份额和收入的稳定增长, 保持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BITDA;第四,通过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敬业精神。为此,中国移动全程赞助了“志愿北京”演唱会,启动了 “奥运志愿者微笑上传行动”,成立了无线音乐俱乐部,实施了“唱响08奥运”等系列活动,迅速树立了中国移动富有人文气息的品牌形象。
三、多种营销传播模式发力奥运概念
1、正向奥运营销传播——名正言顺却亟需创新出位
正向奥运营销传播是面向奥运会、围绕奥运会、支持奥运会、影響消费者,从正面出发,利用与奥运有关的概念或者活动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奥运传播。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奥运赞助企业基本都是进行正向营销传播,从正面把奥运信息与企业信息进行对接来进行营销传播活动。但这种类型的营销传播方式往往容易被众多的同质化营销传播方式所淹没,广告主面临较大的创新挑战。
案例:独家供应商亚都科技的奥运传播之惑。2006年5月亚都科技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空气加湿净化器独家供应商。但尽管拥有了众多竞争对手所艳羡的珍贵传播平台,亚都董事长何鲁敏却认为,如何借助奥运去达到这样的品牌突围效果仍旧是亚都比较困惑的事情,虽然借助广告或者一些公益事件营销是很多奥运赞助商比较常用的手段,但要真正找到一个好的策划还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亚都来说,如何去寻找一个好的平台和活动,如何创新出位,借助奥运这个媒介去传播企业的品牌是亚都当前最大的困惑。
2、反向“非奥运”营销传播——巧借概念搭台唱戏
在没有奥运赞助权益的情况下,许多非奥运赞助企业逆向思考、采取差异化营销传播推广策略,进行“非奥运”营销传播,即区别于奥运营销传播的面向奥运会、围绕奥运会、支持奥运会、影响消费者的传播方式,采取面向消费者、围绕消费者、支持消费者、发动所有人参与奥运,重在奥运精神,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借助奥运进行传播的营销传播方式。
案例:新飞电器非奥运营销——“新飞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2007年4月3日,由新飞电器主办的“新飞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正式启动。其发动全国关注时尚与体育的人群及新飞品牌的拥护者来关心和参与奥运,通过面向更广泛的奥运人群来体现对奥运的支持。截至2008年3月底,其将在全国20个省级赛区选出50名女孩,组成助威团,并于2008年前往北京观看奥运会。新飞电器意欲通过“非奥运营销传播”, 着力打造“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与参与奥运赞助的竞争对手有所区别,形成了富有自身个性的传播模式,通过整合体育与时尚资源直接针对奥运观众的营销传播手段来推广品牌。
3.联合营销传播——取长补短、提高效率
由于奥运营销传播往往投入巨大,为了达到更好的营销传播效果,有很多企业选择联合起来开展营销传播,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相互间市场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相关双方互借营销传播渠道,共享营销传播资源、信息,以达到品牌间的借势提升。
2006年,有20多家奥运赞助企业相互间缔结了战略合作关系,这其中有发生在国内厂商之间的,也有国内和国外品牌之间的;有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之间的,也有国际奥委会TOP计划成员和北京奥运会赞助伙伴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一方面能促使企业间营销传播渠道有效互补,同时也有各自品牌融合借势,达成品牌提升效果的因素在内。
链接:几家典型联合营销传播企业
四、迎合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需求,媒体广告产品涌现奥运热、体育娱乐热
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来临,广告主对媒体稀缺资源的需求剧增,于是,为了满足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对媒体资源的需求,媒体界也随着出现了相应的奥运热。2007年1月1日CCTV5进行全方位改版,一口气推出《奥运进行时》、《奥运传奇》、《奥运岁月》、《奥运城市行》、《奥运经典》,每天一档,定点强档。加上其他频道如《我的奥林匹克》等栏目,央视已有接近10档奥运栏目,而且绝大部分都已有企业冠名。而地方卫视如北京卫视的《心跳五连环》、湖南卫视的《我是冠军》等体育娱乐栏目也不断推出,2007年中国的媒体界出现了类似的奥运热和体育娱乐热两大趋势。
问题篇: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之冷思考
一、缺乏整体战略指导及系统规划
奥运营销传播并不是企业在自己的品牌标识上印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或赞助商”,消费者就会将其当作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除了奥运会赞助行为本身,企业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制定出整体的奥运营销传播战略,围绕赞助投入更多的传播费用,以有效放大传播效果。另外,在组织内部的人员配备上,奥运营销传播既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也需要发动整个公司各部门联动,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UPS曾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中途退出TOP计划。世界知名快递公司UPS曾连续赞助过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以及1998年长野冬奥会。悉尼奥运会后,UPS却退出了奥运会TOP赞助商的行列。
UPS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原本希望通过投递赛票来提升在当地的知名度并传播其“很快、很可靠、最好”的服务特征,但是由于UPS缺乏系统的规划,在澳大利亚没有准备足够多的工作人员,给其投递赛票的赞助事宜带来了很多不便,最后只得请当地邮政部门去投递赛票,不仅没有达到其传播“很快、很可靠、最好”的服务特征的目的,反而使其品牌因此蒙羞,并且在悉尼奥运会后宣布退出TOP计划。
二、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巨大营销传播风险
获得赞助称号只是赢得了奥运营销传播的入场券,赞助商获得赞助权之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投入资源去挖掘赞助权所包含的潜力,将自己所能获得的价值最大化。美国某体育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姆·安德鲁斯曾表示,赞助奥运会可以算得上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 虽然奥运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传播平台,可以使广大企业获得提升品牌形象与促进产品销售的机会。但是,在如此备受世人瞩目的活动期间进行企业的营销传播推广所承担的巨大风险也是与其机会共存的。
案例:IBM遇险于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TOP合作伙伴4IBM不幸“出丑”:作为信息技术设备和服务的提供商,“蓝色巨人”在提供比赛信息时出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低级错误。例如,把一个拳击选手的身高写成0.7 米,而另一名选手则身高7米。也许在平常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失误而已,但基于奥运会这一传播平台,这一丑闻几乎是以闪电般的速度传向世界各地。为此IBM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一场几乎长达4年之久的“危机公关”,最终在悉尼奥运会上才挽回了颜面。
三、产品定位、营销传播战略与奥运概念不相吻合
奥运虽然是全球最为盛大的体育赛事,众多企业都想通过奥运营销传播来提升自己的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者产品都适合奥运营销传播,好的奥运营销传播应该是通过分析产品特色以及奥运精神的本质,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把产品特性与奥运理念进行良好的对接,进行严格的奥运营销传播程序(见下图2)操作,然而这却正是众多正在进行奥运营销传播和体育营销传播的企业面临的难题。
案例:千里马轿车的品牌精神与其代言人刘翔的体育精神成功对接。雅典奥运夺金、2006年破世界纪录之后,110米栏“栏王”刘翔便成为中国名气最高、人气最旺的运动员之一,耐克、可口可乐、VISA国际、伊利等十多家企业纷纷高薪聘请刘翔做其品牌的代言人。然而,这10多家企业中真正抓住了产品定位与奥运冠军的本质关联的并不多,而千里马汽车便是成功者之一。早在2004年初雅典奥运会之际,千里马品牌通过认真考察,认为刘翔其跨栏运动员所具有的速度、力量与技术的特征,可以很好地诠释千里马产品的产品性能;而其勇于突破的精神更是对对千里马轿车“心有多野,未来就有多远”的品牌精神的极好表现。因此,果断选择刘翔做“千里马”轿车的形象代言人,并随着刘翔人气的不断攀升,取得了很好的品牌传播效果。
四、奥运营销传播手法单一、缺乏创新
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之后,众多企业便开始了筹划奥运营销传播大计。据相关调查显示5,其中不少企业如中国移动等也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传播效果,但是有很多企业如千喜鹤、歌华特玛捷、燕京啤酒等,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都并不是非常理想。多数企业的奥运营销传播手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未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燕京啤酒由于缺乏创新的奥运传播策略而暂时落后。对于2008年奥运会,燕京啤酒、青岛啤酒以及百威啤酒一同进入赞助商行列,历届奥运会在同类产品中通常只选定一家官方赞助商,一个产品类只选一家企业,这是通过国际奥委会的特别批准才得以实现的。虽然拥有优秀的传播平台,燕京啤酒的奥运营销传播却因为缺乏创新、形式单一而在《2006年奥运营销报告》排名靠后。燕京啤酒的品牌传播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其奥运营销仍然沿袭着在自家门口摆擂台的作风,从赞助冠名北京女排,到启动“燕京啤酒社区行”、“美丽世界杯足球宝贝评选”、“带你看奥运”等活动,燕京不断加强对北京地区社区的覆盖和控制,针对社区的主题活动和促销成为工作重心。总体来看,其奥运营销传播以赞助策略为主,辅助以促销推广活动,着力于保卫华北市场、提升自己品牌形象和地位,但全国组合牌打得远远不够。这一点虽然是由于燕京产品在全国各地一直采用的主推各区域强势品牌推广策略所限定的,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啤酒市场,燕京啤酒若是一直固守着区域性战略思维而没有创新和突破的话,很难保证市场不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蚕食,另外,奥运本来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大好机会,如果一味的固守区域战略的话,赞助奥运的意义又在于何处呢?
另外,燕京啤酒的品牌主张是“清爽宜人”,具有明显产品营销痕迹,只能说是产品的功能特色,虽然燕京提出了一个“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的奥运活动口号,但这仅仅是一个时期推广活动的口号,非品牌主张。
攻略篇:透析成功案例、把握奥运营销传播章法
一、系统整合——韩国三星电子奥运营销传播系统整合得成效
企业赞助奥运,不能仅仅当作企业品牌传播的一个战术策略,而要当成一个战略来抓。既然是战略,就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并按照目标来安排战略步骤,最大化地利用奥运传播平台。围绕这个奥运营销平台不仅仅是在广告的标志识别上增加五环标识,而是需要确定长期的市场计划和营销传播战略,进行系统化的营销传播活动。
案例:韩国三星电子奥运营销传播系统整合得成效
韩国三星电子自1988年赞助汉城奥运会开始,便不断通过奥运营销传播来进行品牌传播,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由一家本土低档品牌制造商跻身全球一流品牌制造商。其中的原因,除了过硬的质量、持续的创新之外,借助奥运赞助进行系统整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也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仅以三星的雅典奥运会营销传播计划为例,整个过程持续将近一年,主要包括预热活动:火炬传递、网上有奖征文、奥运历史回顾、推广其技术和产品等内容;比赛进行期间的传播活动:随处可见的冠名,铺天盖地的广告,相关的主题路演活动等;比赛结束后的活动:邀请知名运动员担当企业形象大使传播品牌、设立高科技娱乐展示中心等等,其当年收入增长26%。
二、本质关联——金六福“福文化”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
奥运营销传播不能脱离品牌的核心理念,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只有品牌与事件的联结自然流畅,才能让消费者把对事件行销的热情转移给企业品牌及产品。
案例:金六福“福文化”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金六福针对奥运进行了系列奥运营销,通过系统分析,金六福精确把握住了奥运营销的特点:奥运福、金六福。使金六福与奥运会建立了有效而自然的联系。金六福将奥运精神延展出的很多价值观与中国传统 “ 福文化 ” 进行了 “ 互通 ” 和 “ 融合 ” ,用自己品牌的视角对奥运精神进行了重新定义,巧妙包装成“奥运福”为我所用。例如,金六福对奥运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将其诠释成六种福,即“欢聚是福”“参与是福”“和平是福”“进取是福”“友谊是福”“分享是福”,成功地将奥运概念融入到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中,并将福文化从个人福延伸到民族福、国家福、人类福,借势提升了品牌形象及核心内涵。借势奥运营销传播,金六福不但把握住了奥运商机,更实现了品牌核心内涵的升华,知名度与美誉度得以大幅提升。
三、剑走偏锋——非奥运赞助商NIKE打奥运擦边球
虽然奥运赞助商占尽优势,但是非奥运营销传播一样可以通过剑走偏锋走差异化的道路把奥运营销传播这个仗打得有声有色。很多非奥运营销传播可以在不违反奥运营销传播相关规定前提下,通过巧妙的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让品牌得到提升。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奥运赞助的权益,跟奥运有关的媒体、和奥运有关的节目、电视剧、电影等都可以成为搭乘奥运营销传播之风的大舞台。
案例:非奥运赞助商NIKE打奥运擦边球。耐克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赞助过奥运会,但是由于其一贯以来丰富的体育营销传播策略,在奥运会上善于运用奥运拦截营销传播策略,给广大消费者耐克是奥运赞助商的印象。他们的做法首先是通过签下有潜质的金牌明星,包括希腊奥运会上押宝刘翔;其次是赞助与耐克产品特质契合的热门奥运项目,比如篮球和田径运动,使他们同样在这个大的营销平台上分得“眼球”和利益。在“亚洲飞人”刘翔获得2004年奥运会100米跨栏冠军,打破了奥运史上田径运动金牌都由欧洲国家囊括的局面。耐克公司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全面更新了其户外广告:“定律是用来打破的”,让人耳目一新,将耐克“创新”的品牌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长效渗透——农夫山泉把握二八法则于无声处获成功
来自奥运营销传播的统计经验表明,赞助奥运会的预算和围绕奥运会运作的营销传播活动预算的最佳比例应该是2:8。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奥运营销传播的过程中,除了赞助奥运之外的其他公益或者商业性质的营销传播活动必须持续有效的进行,其围绕奥运会所作的营销传播活动的费用如果能达到赞助奥运会费用的4倍,并且运用得当,那么,奥运营销传播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案例:农夫山泉把握二八法则于无声处获成功。2001年农夫山泉在奥运营销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策略,在北京申奥项目上,策划的“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的活动,将产品促销和奥运营销结合起来,调动了消费者对申奥的参与热情,使整个推广计划达到了商业价值、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 同时,农夫山泉的奥运营销传播没有把“宝”押在任何体育明星上,而是借助公益活動“一瓶水,一分钱,千千万万像大脚这样的孩子,需要您的帮助”,把“宝”押在了体育精神与奥运精神上。农夫山泉的公益广告利用贫困山区的孩子对运动的渴望,激发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最大的成功在于利用公益作为切入点,将“公益、奥运、品牌”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公益广告的投播费用又比商业广告低得多,可谓是“四两拔千斤”。
五、巧借纪念品传播力——众多企业借力奥运纪念产品传播企业品牌
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以及2008年奥运在中国,都让消费者对奥运会充满了各种期待,也因此,与2008年奥运有关的产品就会受到人们的偏爱,现在销售火爆的奥运吉祥物就是标志。除此之外,很多消费者还会希望通过收藏某个符号或者产品来纪念2008年奥运,这就为赞助企业开发奥运相关的主题产品提供了机会,更是赢得了一个通过产品传播企业品牌的绝佳平台。推出纪念产品,或者限量产品,甚至借助赞助奥运获得的权益推出展示品牌形象的纪念品等等,都能够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在可以创造一个新产品的热卖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课题组组长:杜国清邵华冬
课题组成员: 易交红陈怡
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推广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机;对于广大企业,则是推广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难得平台。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开始,国内众多企业便开始谋划奥运营销传播策略,而随着08奥运的渐渐逼近,不管是奥运赞助企业抑或是非赞助企业,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奥运营销传播行动。
奥运营销传播的价值到底如何?搭乘奥运“飞船”到底能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什么?该如何冷静的面对奥运营销?其知名度的提高是否真如国外某机构所测算的——1亿美元投入到赞助奥运,平均品牌知名度提高了3%,比投入到普通广告获得的知名度提高(1%)高出两个百分点1;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是否真如IOC 和SRI在1985年至1996年间的跨国研究调查所显示的——搭上五环标志的商品,能引起平均63%受试者的购买兴趣2。据悉尼奥运会的有关调查,92%的奥运赞助商表示奥运赞助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形象,78%的赞助商承认奥运赞助有利于增加公司销售。
除了知名度和销量,奥运营销传播还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奥运赞助企业与非赞助企业又将如何通过奥运理念来进行营销传播活动?在传播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陷阱与困惑?困惑该如何面对与摆脱?
注1:本报告数据目录如下:
表1:08年北京奥运会五个等级赞助商名录
表2:可口可乐80年的奥运赞助史
图1:2008年奥运会对行业企业成长带来的影响(%)
图2: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运作程序
注2:本报告主要构成及观点目录如下:
★透视篇——中国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面面观
一、满城尽争五环标——各企业争夺奥运赞助商稀缺资源、非奥运合作伙伴踊跃搭车奥运概念
二、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等)、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用品等)、IT/互联网/通信等行业对奥运营销传播最为认可
三、正向营销、反向营销、联合营销——多种营销传播模式发力奥运概念
四、迎合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需求,媒体广告产品涌现奥运热、体育娱乐热
★问题篇——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之冷思考
一、缺乏整体战略指导及系统规划
二、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巨大营销传播风险
三、产品定位、营销战略与奥运概念不相吻合
四、奥运营销传播手法单一、缺乏创新
★攻略篇——透析成功案例、把握奥运营销传播章法
一、系统整合——韩国三星电子奥运营销传播系统整合得成效
二、本质关联——金六福“福文化”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
三、剑走偏锋——非奥运赞助商NIKE打奥运擦边球
四、长效渗透——农夫山泉把握二八法则于无声处获成功
五、巧借纪念品传播力——众多企业借力奥运纪念产品传播企业品牌
※※透视篇:中国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面面观
一、满城尽争五环标
(一)奥运赞助商榜上排名——稀缺资源之争
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08年北京奧运会将赞助商分为五个等级: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和供应商。到目前为止,各级赞助商都已经基本确定(见下表1)。
案例:可口可乐多年争夺奥运五环标
从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起,奥运大舞台的周围一直伴随着可口可乐忠实的身影,特别是1996年到2008年连续了12年7届奥运会(包括冬奥会和夏奥会)的TOP赞助计划。纵观可口可乐80年的奥运赞助史(见下表2),在前期,其目的更多是想通过奥运这个全球瞩目的大舞台来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销量。而后期,在其品牌知名度已经渗透到全球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之后,其目的则更多源于不愿意把如此珍贵的营销传播平台留给竞争对手,以提高竞争壁垒,阻碍竞争对手的传播反击。
由于持之以恒的投入以及出色的营销传播策略规划,可口可乐公司收到的回报也是惊人的,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在悉尼奥运会前11个月可口可乐就收回了赞助投资,并实现了销售收入增长58%的业绩。
(二)非奥运合作伙伴——踊跃搭车奥运概念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每个行业只能有一家企业成为奥运会的赞助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系列权益回报——使用奥运知识产权、接待权益、广告机会、参与和赞助主题活动的选择权等,而这些权益回报是非奥运赞助企业无法享受的权益。然而,对于如此重大的赛事,非奥运赞助商肯定不会等闲视之,而是积极加入到奥运营销的大军中来——或利用企业理念与奥运精神的接合,或赞助媒体的奥运节目,或开展迎奥运主题活动等等,借奥运之光,进行品牌传播,以扩大产品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
案例:《蒙牛城市之间》活动—以全民体育运动搭建奥运营销传播平台。作为国内最大的乳品企业之一,蒙牛虽然没有成为2008年奥运赞助商,但是2006年蒙牛集团与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共同举办的《蒙牛城市之间》却借全民体育运动的概念搭建了良好的奥运营销传播平台,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蒙牛城市之间》在全国80个城市开展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并配合以电视媒体转播及新闻宣传。在半年时间里,近十万名普通市民参与了在全国80个城市展开的300多场海选及复赛,充分体验了蒙牛品牌与运动结合带来的健康与欢乐。2006年《蒙牛城市之间》的复赛和决赛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在体育频道获得了双第一的佳绩,蒙牛集团自然借力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等)、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用品等)、IT/互联网/通信等行业对奥运营销传播最为认可
据调查显示,耐用消费品(家电、汽车等)、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和IT/互联网/通信三个行业的企业对于“奥运会对行业企业的成长产生影响”的观点最为认同。由于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电)需要体现“全球性”和“科技”,快速消费品行业关注青睐奥运概念中的“绿色”、“运动”、“力量”、“活力”等元素,而IT/互联网/通信行业与奥运概念中的“追求卓越”、“激情”、“自信”、“参与”和“科技”比较吻合,因此,这些行业的广告主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加认可奥运营销传播的价值,积极参与到奥运营销传播的大军中来。据央视提供数据,2007年奥运栏目相关企业按照中标额数目依次为:海尔、伊利、联想、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恒源祥和中国人保财险。可以看到,中标额前八位企业中有半数企业属于上述三大行业,而其它四家则分别是近年来国内竞争日益白热化的金融行业和国有垄断型企业。
数据来源:盛世指标通过5isurvy互动调查平台对京、沪、穗三地310个企业营销副总和市场部负责人进行的在线调查。
案例:中国移动期望通过赞助奥运会达到多重目标。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移动赞助奥运会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升作为国内移动通信行业主导者和国际通信行业领先者的品牌认知度;第二,塑造最先进(技术)、最周到(服务)、最丰富(业务)移动通信服务商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保持45%~50%的市场份额和收入的稳定增长, 保持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BITDA;第四,通过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敬业精神。为此,中国移动全程赞助了“志愿北京”演唱会,启动了 “奥运志愿者微笑上传行动”,成立了无线音乐俱乐部,实施了“唱响08奥运”等系列活动,迅速树立了中国移动富有人文气息的品牌形象。
三、多种营销传播模式发力奥运概念
1、正向奥运营销传播——名正言顺却亟需创新出位
正向奥运营销传播是面向奥运会、围绕奥运会、支持奥运会、影響消费者,从正面出发,利用与奥运有关的概念或者活动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奥运传播。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奥运赞助企业基本都是进行正向营销传播,从正面把奥运信息与企业信息进行对接来进行营销传播活动。但这种类型的营销传播方式往往容易被众多的同质化营销传播方式所淹没,广告主面临较大的创新挑战。
案例:独家供应商亚都科技的奥运传播之惑。2006年5月亚都科技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空气加湿净化器独家供应商。但尽管拥有了众多竞争对手所艳羡的珍贵传播平台,亚都董事长何鲁敏却认为,如何借助奥运去达到这样的品牌突围效果仍旧是亚都比较困惑的事情,虽然借助广告或者一些公益事件营销是很多奥运赞助商比较常用的手段,但要真正找到一个好的策划还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亚都来说,如何去寻找一个好的平台和活动,如何创新出位,借助奥运这个媒介去传播企业的品牌是亚都当前最大的困惑。
2、反向“非奥运”营销传播——巧借概念搭台唱戏
在没有奥运赞助权益的情况下,许多非奥运赞助企业逆向思考、采取差异化营销传播推广策略,进行“非奥运”营销传播,即区别于奥运营销传播的面向奥运会、围绕奥运会、支持奥运会、影响消费者的传播方式,采取面向消费者、围绕消费者、支持消费者、发动所有人参与奥运,重在奥运精神,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借助奥运进行传播的营销传播方式。
案例:新飞电器非奥运营销——“新飞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2007年4月3日,由新飞电器主办的“新飞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正式启动。其发动全国关注时尚与体育的人群及新飞品牌的拥护者来关心和参与奥运,通过面向更广泛的奥运人群来体现对奥运的支持。截至2008年3月底,其将在全国20个省级赛区选出50名女孩,组成助威团,并于2008年前往北京观看奥运会。新飞电器意欲通过“非奥运营销传播”, 着力打造“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与参与奥运赞助的竞争对手有所区别,形成了富有自身个性的传播模式,通过整合体育与时尚资源直接针对奥运观众的营销传播手段来推广品牌。
3.联合营销传播——取长补短、提高效率
由于奥运营销传播往往投入巨大,为了达到更好的营销传播效果,有很多企业选择联合起来开展营销传播,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相互间市场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相关双方互借营销传播渠道,共享营销传播资源、信息,以达到品牌间的借势提升。
2006年,有20多家奥运赞助企业相互间缔结了战略合作关系,这其中有发生在国内厂商之间的,也有国内和国外品牌之间的;有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之间的,也有国际奥委会TOP计划成员和北京奥运会赞助伙伴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一方面能促使企业间营销传播渠道有效互补,同时也有各自品牌融合借势,达成品牌提升效果的因素在内。
链接:几家典型联合营销传播企业
四、迎合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需求,媒体广告产品涌现奥运热、体育娱乐热
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来临,广告主对媒体稀缺资源的需求剧增,于是,为了满足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对媒体资源的需求,媒体界也随着出现了相应的奥运热。2007年1月1日CCTV5进行全方位改版,一口气推出《奥运进行时》、《奥运传奇》、《奥运岁月》、《奥运城市行》、《奥运经典》,每天一档,定点强档。加上其他频道如《我的奥林匹克》等栏目,央视已有接近10档奥运栏目,而且绝大部分都已有企业冠名。而地方卫视如北京卫视的《心跳五连环》、湖南卫视的《我是冠军》等体育娱乐栏目也不断推出,2007年中国的媒体界出现了类似的奥运热和体育娱乐热两大趋势。
问题篇:广告主奥运营销传播之冷思考
一、缺乏整体战略指导及系统规划
奥运营销传播并不是企业在自己的品牌标识上印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或赞助商”,消费者就会将其当作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除了奥运会赞助行为本身,企业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制定出整体的奥运营销传播战略,围绕赞助投入更多的传播费用,以有效放大传播效果。另外,在组织内部的人员配备上,奥运营销传播既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也需要发动整个公司各部门联动,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UPS曾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中途退出TOP计划。世界知名快递公司UPS曾连续赞助过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以及1998年长野冬奥会。悉尼奥运会后,UPS却退出了奥运会TOP赞助商的行列。
UPS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原本希望通过投递赛票来提升在当地的知名度并传播其“很快、很可靠、最好”的服务特征,但是由于UPS缺乏系统的规划,在澳大利亚没有准备足够多的工作人员,给其投递赛票的赞助事宜带来了很多不便,最后只得请当地邮政部门去投递赛票,不仅没有达到其传播“很快、很可靠、最好”的服务特征的目的,反而使其品牌因此蒙羞,并且在悉尼奥运会后宣布退出TOP计划。
二、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巨大营销传播风险
获得赞助称号只是赢得了奥运营销传播的入场券,赞助商获得赞助权之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投入资源去挖掘赞助权所包含的潜力,将自己所能获得的价值最大化。美国某体育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姆·安德鲁斯曾表示,赞助奥运会可以算得上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 虽然奥运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传播平台,可以使广大企业获得提升品牌形象与促进产品销售的机会。但是,在如此备受世人瞩目的活动期间进行企业的营销传播推广所承担的巨大风险也是与其机会共存的。
案例:IBM遇险于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TOP合作伙伴4IBM不幸“出丑”:作为信息技术设备和服务的提供商,“蓝色巨人”在提供比赛信息时出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低级错误。例如,把一个拳击选手的身高写成0.7 米,而另一名选手则身高7米。也许在平常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失误而已,但基于奥运会这一传播平台,这一丑闻几乎是以闪电般的速度传向世界各地。为此IBM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一场几乎长达4年之久的“危机公关”,最终在悉尼奥运会上才挽回了颜面。
三、产品定位、营销传播战略与奥运概念不相吻合
奥运虽然是全球最为盛大的体育赛事,众多企业都想通过奥运营销传播来提升自己的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者产品都适合奥运营销传播,好的奥运营销传播应该是通过分析产品特色以及奥运精神的本质,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把产品特性与奥运理念进行良好的对接,进行严格的奥运营销传播程序(见下图2)操作,然而这却正是众多正在进行奥运营销传播和体育营销传播的企业面临的难题。
案例:千里马轿车的品牌精神与其代言人刘翔的体育精神成功对接。雅典奥运夺金、2006年破世界纪录之后,110米栏“栏王”刘翔便成为中国名气最高、人气最旺的运动员之一,耐克、可口可乐、VISA国际、伊利等十多家企业纷纷高薪聘请刘翔做其品牌的代言人。然而,这10多家企业中真正抓住了产品定位与奥运冠军的本质关联的并不多,而千里马汽车便是成功者之一。早在2004年初雅典奥运会之际,千里马品牌通过认真考察,认为刘翔其跨栏运动员所具有的速度、力量与技术的特征,可以很好地诠释千里马产品的产品性能;而其勇于突破的精神更是对对千里马轿车“心有多野,未来就有多远”的品牌精神的极好表现。因此,果断选择刘翔做“千里马”轿车的形象代言人,并随着刘翔人气的不断攀升,取得了很好的品牌传播效果。
四、奥运营销传播手法单一、缺乏创新
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之后,众多企业便开始了筹划奥运营销传播大计。据相关调查显示5,其中不少企业如中国移动等也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传播效果,但是有很多企业如千喜鹤、歌华特玛捷、燕京啤酒等,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都并不是非常理想。多数企业的奥运营销传播手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未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燕京啤酒由于缺乏创新的奥运传播策略而暂时落后。对于2008年奥运会,燕京啤酒、青岛啤酒以及百威啤酒一同进入赞助商行列,历届奥运会在同类产品中通常只选定一家官方赞助商,一个产品类只选一家企业,这是通过国际奥委会的特别批准才得以实现的。虽然拥有优秀的传播平台,燕京啤酒的奥运营销传播却因为缺乏创新、形式单一而在《2006年奥运营销报告》排名靠后。燕京啤酒的品牌传播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其奥运营销仍然沿袭着在自家门口摆擂台的作风,从赞助冠名北京女排,到启动“燕京啤酒社区行”、“美丽世界杯足球宝贝评选”、“带你看奥运”等活动,燕京不断加强对北京地区社区的覆盖和控制,针对社区的主题活动和促销成为工作重心。总体来看,其奥运营销传播以赞助策略为主,辅助以促销推广活动,着力于保卫华北市场、提升自己品牌形象和地位,但全国组合牌打得远远不够。这一点虽然是由于燕京产品在全国各地一直采用的主推各区域强势品牌推广策略所限定的,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啤酒市场,燕京啤酒若是一直固守着区域性战略思维而没有创新和突破的话,很难保证市场不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蚕食,另外,奥运本来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大好机会,如果一味的固守区域战略的话,赞助奥运的意义又在于何处呢?
另外,燕京啤酒的品牌主张是“清爽宜人”,具有明显产品营销痕迹,只能说是产品的功能特色,虽然燕京提出了一个“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的奥运活动口号,但这仅仅是一个时期推广活动的口号,非品牌主张。
攻略篇:透析成功案例、把握奥运营销传播章法
一、系统整合——韩国三星电子奥运营销传播系统整合得成效
企业赞助奥运,不能仅仅当作企业品牌传播的一个战术策略,而要当成一个战略来抓。既然是战略,就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并按照目标来安排战略步骤,最大化地利用奥运传播平台。围绕这个奥运营销平台不仅仅是在广告的标志识别上增加五环标识,而是需要确定长期的市场计划和营销传播战略,进行系统化的营销传播活动。
案例:韩国三星电子奥运营销传播系统整合得成效
韩国三星电子自1988年赞助汉城奥运会开始,便不断通过奥运营销传播来进行品牌传播,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由一家本土低档品牌制造商跻身全球一流品牌制造商。其中的原因,除了过硬的质量、持续的创新之外,借助奥运赞助进行系统整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也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仅以三星的雅典奥运会营销传播计划为例,整个过程持续将近一年,主要包括预热活动:火炬传递、网上有奖征文、奥运历史回顾、推广其技术和产品等内容;比赛进行期间的传播活动:随处可见的冠名,铺天盖地的广告,相关的主题路演活动等;比赛结束后的活动:邀请知名运动员担当企业形象大使传播品牌、设立高科技娱乐展示中心等等,其当年收入增长26%。
二、本质关联——金六福“福文化”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
奥运营销传播不能脱离品牌的核心理念,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只有品牌与事件的联结自然流畅,才能让消费者把对事件行销的热情转移给企业品牌及产品。
案例:金六福“福文化”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金六福针对奥运进行了系列奥运营销,通过系统分析,金六福精确把握住了奥运营销的特点:奥运福、金六福。使金六福与奥运会建立了有效而自然的联系。金六福将奥运精神延展出的很多价值观与中国传统 “ 福文化 ” 进行了 “ 互通 ” 和 “ 融合 ” ,用自己品牌的视角对奥运精神进行了重新定义,巧妙包装成“奥运福”为我所用。例如,金六福对奥运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将其诠释成六种福,即“欢聚是福”“参与是福”“和平是福”“进取是福”“友谊是福”“分享是福”,成功地将奥运概念融入到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中,并将福文化从个人福延伸到民族福、国家福、人类福,借势提升了品牌形象及核心内涵。借势奥运营销传播,金六福不但把握住了奥运商机,更实现了品牌核心内涵的升华,知名度与美誉度得以大幅提升。
三、剑走偏锋——非奥运赞助商NIKE打奥运擦边球
虽然奥运赞助商占尽优势,但是非奥运营销传播一样可以通过剑走偏锋走差异化的道路把奥运营销传播这个仗打得有声有色。很多非奥运营销传播可以在不违反奥运营销传播相关规定前提下,通过巧妙的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让品牌得到提升。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奥运赞助的权益,跟奥运有关的媒体、和奥运有关的节目、电视剧、电影等都可以成为搭乘奥运营销传播之风的大舞台。
案例:非奥运赞助商NIKE打奥运擦边球。耐克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赞助过奥运会,但是由于其一贯以来丰富的体育营销传播策略,在奥运会上善于运用奥运拦截营销传播策略,给广大消费者耐克是奥运赞助商的印象。他们的做法首先是通过签下有潜质的金牌明星,包括希腊奥运会上押宝刘翔;其次是赞助与耐克产品特质契合的热门奥运项目,比如篮球和田径运动,使他们同样在这个大的营销平台上分得“眼球”和利益。在“亚洲飞人”刘翔获得2004年奥运会100米跨栏冠军,打破了奥运史上田径运动金牌都由欧洲国家囊括的局面。耐克公司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全面更新了其户外广告:“定律是用来打破的”,让人耳目一新,将耐克“创新”的品牌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长效渗透——农夫山泉把握二八法则于无声处获成功
来自奥运营销传播的统计经验表明,赞助奥运会的预算和围绕奥运会运作的营销传播活动预算的最佳比例应该是2:8。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奥运营销传播的过程中,除了赞助奥运之外的其他公益或者商业性质的营销传播活动必须持续有效的进行,其围绕奥运会所作的营销传播活动的费用如果能达到赞助奥运会费用的4倍,并且运用得当,那么,奥运营销传播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案例:农夫山泉把握二八法则于无声处获成功。2001年农夫山泉在奥运营销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策略,在北京申奥项目上,策划的“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的活动,将产品促销和奥运营销结合起来,调动了消费者对申奥的参与热情,使整个推广计划达到了商业价值、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 同时,农夫山泉的奥运营销传播没有把“宝”押在任何体育明星上,而是借助公益活動“一瓶水,一分钱,千千万万像大脚这样的孩子,需要您的帮助”,把“宝”押在了体育精神与奥运精神上。农夫山泉的公益广告利用贫困山区的孩子对运动的渴望,激发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最大的成功在于利用公益作为切入点,将“公益、奥运、品牌”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公益广告的投播费用又比商业广告低得多,可谓是“四两拔千斤”。
五、巧借纪念品传播力——众多企业借力奥运纪念产品传播企业品牌
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以及2008年奥运在中国,都让消费者对奥运会充满了各种期待,也因此,与2008年奥运有关的产品就会受到人们的偏爱,现在销售火爆的奥运吉祥物就是标志。除此之外,很多消费者还会希望通过收藏某个符号或者产品来纪念2008年奥运,这就为赞助企业开发奥运相关的主题产品提供了机会,更是赢得了一个通过产品传播企业品牌的绝佳平台。推出纪念产品,或者限量产品,甚至借助赞助奥运获得的权益推出展示品牌形象的纪念品等等,都能够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在可以创造一个新产品的热卖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