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文本生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读本的生活实用性历来在教学中一直存在争议。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客观的对待,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生活中更是受用无穷。可见对语文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解构的研究极有意义。课堂中能从文本挖掘生活的元素,不仅能带到现实生活中去,也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随着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应充分应用教学文本实现“以文创境”,“境中寻美”,“美中现文”。当然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满堂灌”式使其失去了语文的真味,让学生迷失了语文学习的方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需要我们在解读文本中去修补。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载体;生活情境 ;言美;练文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对语文的教学目的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为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送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而这取决于新课改中的课程性质“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我们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得不反思、探寻以前那种呆板而功利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如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式使其失去了语文的真味,让学生迷失了语文学习的方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明确。同时正是这形势下的语文改革也为语文教学者提供了一个新一轮语文教学探究的机遇。
  在新课标中提到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也有一些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者主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由此可见现实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阵地还是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但要肯定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所服务的。语文课堂学习需靠语文读本完成,这也是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的的载体。怎样才能使这载体充分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呢?其实也是对语文教学者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考验。
  一、文中创“境”
  假若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应是令人振奋的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作为语文教学组织者需利用现有的资源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即是选取课文中的要素,创设情境。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每节课都应有所取舍,抓住课文中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运用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情境,使每节课都有亮点,每节课都有高潮。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以往的教学中,用画面,声音创设情境,试着把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都调动起来,确实体验到难得的兴奋。特别是对古诗文的学习,刚接触课文时,学生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二、文中献“美”
  现实生活中有美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感动人。而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堂上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是课文文本中没有美,而是学生没有及时去发现美。那么,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要适时的去引导学生善于在课文文本中发现“文中生活”美。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同理课文文本中的美与现实生活中的美往往是相通的。只有在课堂的学习中,注入生活的元素与文本中的前人生活体验的元素相结合,也就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才真正发现生活美,进而生发、唤起对生活的热情。那么这才能达到语文课堂的目的——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实际的学习中,只有引领学生认识到语言在表述时也需要艺术性,而这也是从课堂的文本中才能更快的体现,明确语言艺术美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语文课堂也就“活”起来了。然而作为语文教育者也需把文本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中发掘富有生活情趣的东西,让学生看到学习文本的“直接好处”,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更是在学习生活的艺术,语文训练还是生活本领的操练。这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文本“生活美”的价值。
  三、文中练“文”
  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综合性的展现,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需要借助“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
  “弱水三千,我要取一瓢饮”。在学生的心中,往往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如生活中的趣事、乐事。那么,在作文训练时要求学生用语言把这些事描述出来,传统的做法就是强调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引导”尤为重要。首先是突出其中的“趣”和“乐”,把学生带入那个“意境”,让他们在“乐趣”中作文。就如在课文诗歌鉴赏中一样,学会从分析诗文文本中所描绘的意象入手,从而进行分析诗文的意境,最后感悟诗人所表达的对自然或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
  反之,顺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反方向来讲,作文的写作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文章的表述从而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或者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说这是文章写作立意的基础。然后来营造意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结构的安排,最后加入意象就是选取内容点,填充文章,使其有血有肉。由此可以论说,语文课堂上课文文本的学习也同样可以达到以文练“文”的目的。
  总之要挖掘语文课堂中的“文本生活”,就只有在创设好对语文课文文本的学习氛围后,才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将语文的应用能力得以发挥,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及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彭泽润、李葆嘉主编,《语文教育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教学方法直接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美术教学备受注视。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在此谈些个人的浅见:  一、鼓励教学法贯穿教学过程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在美术课上我认为要从下面几点去鼓励学生:  1.鼓励审美个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一个条条框框,给审美材料一个统一的评
期刊
摘 要:教师要想把初中数学教得好,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教育必须需要创新,需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教学和有效性反思很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发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民主性;有效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求的是会学习的人、掌握学习方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下面我结合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综观日常教学,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尚缺少深入研究,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松散,收效不高,有的合作学习活动披上新课改的外衣而流于形式。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有的课堂上
期刊
刚升入初三的学生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同学们对此即好奇又恐惧,那么如何学好初三化学呢?  一、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学习要讲究效率,专心听讲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而且老师的讲解一般都比课本更加详细、方法也可能比书上更好,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因此上课认真听十分钟,比我们课后自己看一个小时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和谐宽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最关心的常常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才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  1.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历史课不重视。历史课虽然是文科高考的
期刊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大胆的尝试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已有知识上,结合问题的特点,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手段,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我们依据不同课型、不同知识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构建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六种基本模式。  关键词:创新思维;化学教学;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基本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
摘 要: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
期刊
摘 要:有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作用;培养素质;集体主义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开发智慧潜能, 形
期刊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