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雷格的指称理论可分为两部分,即涵义指称和语词指称。前者指的是对象表现形式,可直接决定指称内容,后者指的是特定对象,可以无指称体现。随着弗雷格研究的深入,语词指称逐渐转变成语句指称,并将其内涵进行延伸和具体。而涵义指称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影响其意义的表达。本文就对弗雷格语词和语句的涵义与指称理论加以详细分析说明,以供借鉴。
【关键词】弗雷格含义;指称理论;意义表达
弗雷格发表的《意义和指称》一文中,对涵义和指称展开详细论述,并对两者间的区别加以详细说明。其中阐述的内容和理论概念,为意义理论的完善和语言哲学的发展提供有力了支持和保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关于语词的涵义和指称理论
在对概念词理解上,弗雷格认为概念词也具备涵义和指称,但与专名不同,专名的涵义和指称指的是外在对象,而概念词的涵义和指称指的是特定对象,即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展现的是对象的某种性质。
通常情况下,提到语词说的都是指称,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应用到语词本身的涵义。在这一情况下,弗雷格将语词的理解定义为涵义和指称两部分,且两者会在间接引语语境中存在一些变化。在间接谈话过程中,语词不具有通常意义下的指称。为更好地加以区分,将语词分为正常指称和间接指称两种。当某人谈话过程中直接使用他人的话语,这时语词就具有本身含义;而当谈话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语词去命名他人的语词时,这时就指明的是语词的指称。以中国首都是北京、中国首都这两句为例。前句中的北京无法替换后句的中国首都,虽然指称一样,但代表的涵义存在明显差别。
弗雷格在进一步研究中将指号指称和涵义与关联意向加以明确区分。当指号指称代表感觉对象时,如中国长城、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等,这些语词属于内心图像的一种记忆,是观察者对于对象形成的一种感官印象,存在着变化性特征,且代表了个人心灵或思维上的感想,会随着场合、理解的不同,涵义发生变化。专名指称则指的是对象本身内容,产生的意向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主观特征的。即使是在不同场合,涵义也不会变化。
弗雷格曾利用不少例子对比喻意义和指称间的关系展开说明。如望远镜看月亮的比喻。月亮本身是一个指称,属于观察对象。但在观看过程中,月亮影像的显现是透过望远镜和视网膜呈现出来的,前者可理解为意义,后者可理解为意象。前者呈现图像是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呈现图像会因为人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上面是对语词涵义和指称的了解,而弗雷格在理论研究中,将语词推广到语句,对于语句涵义和指称的理解在于,其实人们思想的表达形式,是思维客观内容的展现。思想可以说是语句的意义,而表达的是涵义还是指称,还需进一步研究。
2语句的涵义和指称
通过弗雷格的例子对语句的涵义和指称进行讨论分析。例子内容为: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这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存在差异性的。如果不了解暮星和晨星的人,会认为其中一句表达内容为真实,而另一句表达内容为虚假。这就说明,思想不可能是语句的指称,而应该是语句的涵义。
而对于了解晨星和暮星的人来说,若证明其中一个为真,那么两句话都是真实的。目的是为证明思想是语句的涵义,而真值才是语句的指称。由于弗雷格把句子的真值看作它的指称,因此在他看来,(2×2=4)=(2>1)这个等式是成立的。因为2×2=4和2>1具有相同的指称即真。然而,人们常常觉得这个等式不成立。这是因为人们无法将语句的涵义和指称进行明显区别。从涵义层面来说,2×2=4和2>1,两者因为思想不同所以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但在直接语境中,两者表达的真值是相同的,故而指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切真实的语句都是有同样指称的。
通过对弗雷格文稿的总结了解到,涵义相同的语句指向内容相同,指向相同的语句却可以具有不同涵义;有所指的语句都需要具备涵义,而涵义语句不一定有所指。在一个语句中,如果含有的语词有涵义但无所指,如奥德赛在沉睡中被放在伊萨卡的岸上这句话,语句时具有意义的,但却没有明确所指,这就无法确定该语句是否存在一个所指。但科学的研究往往都要求我们寻真,也就是弗雷格所说的“对真理的探求要求我们超出涵义而深入探讨指称”,在这篇文章中,弗雷格用了大量篇幅在解释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说一个句子的指称是它的真值,那么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主从复合句中的从句替换为一个仅仅与其真值相同的句子,并不能保证主句的真值不变?也就是说,在涉及到主从复合句的情况下,保值替换原则会存在失效的情况。这是否说明语句的指称并不是它的真值。
语法学家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从句表示句子部分,其被划分成名词、同位语、状语等几种形式。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句所指并不一定是一个真值,而只是代表其类型所指。简单来说,是与句子所指相类似的东西,但句子中的涵义却不能代表思想,而只是思想的一部分而已。
比如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好人。你是好人是整个句子中的子句,但是你是否是一个好人和我相信你是一个好人这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关联。这个句子的真假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真值。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使用一个与你是好人这样的具有同样指称的句子替换他是好人这个句子。而这与弗雷格提出的间接指称理论相融合,说明子句指称不一定是真值,其只是一个思想或一个问题。这时就可将这个子句看作是名词或者将其看作是思想专名,在语句中起到的也是专名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种情况,就是子句指示的是真值,但仅仅局限于这一个作用,在其涵义中除体现一个思想外,还会体现思想中的一部分内容。如冰比水轻得多,它浮在水面上。该语句可断言成:冰比水轻得多;如果某物比水轻得多,就会漂浮在水面上;冰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三个思想中,第三个思想不提出来,也不会影响语句涵义,并能够让人准确了解。但单纯的表达第一句和第三句或单纯的表达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很难让人了解到语句想要表达的原本意义的,甚至还会影响涵义的表达效果。虽然这种特例并不经常出现,但弗雷格仍是费劲心力的加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学说,但效果却不够理想。
3结语
希望本文论述对于专业人员了解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有所帮助,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理清一句话中的涵义与指称,进而为日后语言哲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丽英. 为弗雷格的语句指称为真值的观点而辩[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04)
[2]夏年喜. 论弗雷格的索引词理论[J].哲学研究. 2015(12)
[3]李. 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存在于《论涵义与所指》中吗[J]兰州学刊. 2014(12)
[4]赵亮英. 探析概念马悖论——兼评弗雷格与塞尔的谓词理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5]孙丹丹,王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弗雷格涵义理论——概念结构与翻译[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谢金荣,肖福平. 关于弗雷格“涵义”及其“给定方式”的解析——试论“涵义”的位置与主体[J].外国语文. 2012(06)
[7]刘佳.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再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3)
作者简介:
汪小杨(1993.3—),女,满族,籍贯: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逻辑学,研究方向:中西方逻辑学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关键词】弗雷格含义;指称理论;意义表达
弗雷格发表的《意义和指称》一文中,对涵义和指称展开详细论述,并对两者间的区别加以详细说明。其中阐述的内容和理论概念,为意义理论的完善和语言哲学的发展提供有力了支持和保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关于语词的涵义和指称理论
在对概念词理解上,弗雷格认为概念词也具备涵义和指称,但与专名不同,专名的涵义和指称指的是外在对象,而概念词的涵义和指称指的是特定对象,即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展现的是对象的某种性质。
通常情况下,提到语词说的都是指称,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应用到语词本身的涵义。在这一情况下,弗雷格将语词的理解定义为涵义和指称两部分,且两者会在间接引语语境中存在一些变化。在间接谈话过程中,语词不具有通常意义下的指称。为更好地加以区分,将语词分为正常指称和间接指称两种。当某人谈话过程中直接使用他人的话语,这时语词就具有本身含义;而当谈话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语词去命名他人的语词时,这时就指明的是语词的指称。以中国首都是北京、中国首都这两句为例。前句中的北京无法替换后句的中国首都,虽然指称一样,但代表的涵义存在明显差别。
弗雷格在进一步研究中将指号指称和涵义与关联意向加以明确区分。当指号指称代表感觉对象时,如中国长城、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等,这些语词属于内心图像的一种记忆,是观察者对于对象形成的一种感官印象,存在着变化性特征,且代表了个人心灵或思维上的感想,会随着场合、理解的不同,涵义发生变化。专名指称则指的是对象本身内容,产生的意向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主观特征的。即使是在不同场合,涵义也不会变化。
弗雷格曾利用不少例子对比喻意义和指称间的关系展开说明。如望远镜看月亮的比喻。月亮本身是一个指称,属于观察对象。但在观看过程中,月亮影像的显现是透过望远镜和视网膜呈现出来的,前者可理解为意义,后者可理解为意象。前者呈现图像是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呈现图像会因为人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上面是对语词涵义和指称的了解,而弗雷格在理论研究中,将语词推广到语句,对于语句涵义和指称的理解在于,其实人们思想的表达形式,是思维客观内容的展现。思想可以说是语句的意义,而表达的是涵义还是指称,还需进一步研究。
2语句的涵义和指称
通过弗雷格的例子对语句的涵义和指称进行讨论分析。例子内容为: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这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存在差异性的。如果不了解暮星和晨星的人,会认为其中一句表达内容为真实,而另一句表达内容为虚假。这就说明,思想不可能是语句的指称,而应该是语句的涵义。
而对于了解晨星和暮星的人来说,若证明其中一个为真,那么两句话都是真实的。目的是为证明思想是语句的涵义,而真值才是语句的指称。由于弗雷格把句子的真值看作它的指称,因此在他看来,(2×2=4)=(2>1)这个等式是成立的。因为2×2=4和2>1具有相同的指称即真。然而,人们常常觉得这个等式不成立。这是因为人们无法将语句的涵义和指称进行明显区别。从涵义层面来说,2×2=4和2>1,两者因为思想不同所以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但在直接语境中,两者表达的真值是相同的,故而指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切真实的语句都是有同样指称的。
通过对弗雷格文稿的总结了解到,涵义相同的语句指向内容相同,指向相同的语句却可以具有不同涵义;有所指的语句都需要具备涵义,而涵义语句不一定有所指。在一个语句中,如果含有的语词有涵义但无所指,如奥德赛在沉睡中被放在伊萨卡的岸上这句话,语句时具有意义的,但却没有明确所指,这就无法确定该语句是否存在一个所指。但科学的研究往往都要求我们寻真,也就是弗雷格所说的“对真理的探求要求我们超出涵义而深入探讨指称”,在这篇文章中,弗雷格用了大量篇幅在解释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说一个句子的指称是它的真值,那么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主从复合句中的从句替换为一个仅仅与其真值相同的句子,并不能保证主句的真值不变?也就是说,在涉及到主从复合句的情况下,保值替换原则会存在失效的情况。这是否说明语句的指称并不是它的真值。
语法学家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从句表示句子部分,其被划分成名词、同位语、状语等几种形式。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句所指并不一定是一个真值,而只是代表其类型所指。简单来说,是与句子所指相类似的东西,但句子中的涵义却不能代表思想,而只是思想的一部分而已。
比如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好人。你是好人是整个句子中的子句,但是你是否是一个好人和我相信你是一个好人这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关联。这个句子的真假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真值。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使用一个与你是好人这样的具有同样指称的句子替换他是好人这个句子。而这与弗雷格提出的间接指称理论相融合,说明子句指称不一定是真值,其只是一个思想或一个问题。这时就可将这个子句看作是名词或者将其看作是思想专名,在语句中起到的也是专名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种情况,就是子句指示的是真值,但仅仅局限于这一个作用,在其涵义中除体现一个思想外,还会体现思想中的一部分内容。如冰比水轻得多,它浮在水面上。该语句可断言成:冰比水轻得多;如果某物比水轻得多,就会漂浮在水面上;冰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三个思想中,第三个思想不提出来,也不会影响语句涵义,并能够让人准确了解。但单纯的表达第一句和第三句或单纯的表达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很难让人了解到语句想要表达的原本意义的,甚至还会影响涵义的表达效果。虽然这种特例并不经常出现,但弗雷格仍是费劲心力的加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学说,但效果却不够理想。
3结语
希望本文论述对于专业人员了解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有所帮助,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理清一句话中的涵义与指称,进而为日后语言哲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丽英. 为弗雷格的语句指称为真值的观点而辩[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04)
[2]夏年喜. 论弗雷格的索引词理论[J].哲学研究. 2015(12)
[3]李. 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存在于《论涵义与所指》中吗[J]兰州学刊. 2014(12)
[4]赵亮英. 探析概念马悖论——兼评弗雷格与塞尔的谓词理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5]孙丹丹,王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弗雷格涵义理论——概念结构与翻译[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谢金荣,肖福平. 关于弗雷格“涵义”及其“给定方式”的解析——试论“涵义”的位置与主体[J].外国语文. 2012(06)
[7]刘佳.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再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3)
作者简介:
汪小杨(1993.3—),女,满族,籍贯: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逻辑学,研究方向:中西方逻辑学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