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记忆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想到手机普及如此之快,如今人人机不离手。女儿发信息来,说家里的座机已经撤掉了,以后打电话就打手机。妻子说,我们家的座机也没有什么电话来,撤掉算了,现在包括和国外亲戚通话,都是微信,还不要钱。看着那个依然挺时髦的无线子母电话机,还真有点舍不得,家里装电话的往事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家里的第一部电话是上世纪90年代初装的。那时要装一部家庭电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是价格昂贵,一部机子要四五千元。那时一名机关干部的工资才100多元,一部电话机就是几年的工资。第二是要看用户所在地区有没有电话线,就是有钱,电话线没有规划到那个地区,也是空话。那时我和爱人、孩子还有父母住南京鼓楼广场后面的巷子里,离电信大楼很近,线路不成问题,就是钱的问题。
  促使我们装家庭电话的动因,除了跟上时代的虚荣心外,是老爸老妈想方便联系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女儿。我妹妹是1990年去悉尼读书的,台湾的四叔支持了几千美元。二十多岁的女孩,家里唯一的千金,父母的心头肉,关心牵挂是理所当然的事了。那时的国际长途电话费非常贵,一分钟要一二十元。经常是我们约好时间,到单位去接妹妹从澳洲打来的电话,因为国外的电话费便宜。一般是约到星期天下午,老爸老妈一起坐公交车来到我的办公室等电话。每次和万里之外的女儿通一次电话,两位老人家能乐呵好几天。一次通话,妹妹说:“大哥你怎么不装一部家庭电话呢?每次都要爸爸妈妈跑这么远,不累吗?”这让我下决心装一部家庭电话。妻子把几年的积蓄取了出来,小学刚毕业的女儿拿出多年的压岁钱,老爸老妈也贴了几百元,加上妹妹寄来的一点澳元,凑齐了初装费。在南京游府西街电信营业部,排了一上午的队,申装了我家的第一部家庭电话。那是1992年,电话号码还是六位数。
  当天晚上,我就给悉尼的妹妹拨了一个电话,告知了她号码,便飞快挂了,然后妹妹就打了过来,家里喜气洋洋。那几天,爸爸好高兴,翻出一个旧旧的电话本子,戴上老花鏡,抱着电话机给他那些有联系电话的老同学老同事一个个拨电话。我调侃道:“打电话是收费的。”老爸说:“这个月的电话费我付!”
  几年后,我从家里搬到单位分的新房,老机子留给了父母。于是装了第二部家庭电话,那时条件好一些了,初装费也降到了2500元。我的三个弟弟也先后装上了家庭电话,一大家的联系抓起电话就解决了。后来鼓楼的旧宅拆迁,父母被安置到马台街一套旧房居住,换了一部新的电话,号码升级到了8位数。一到节日,老爸就会拿起电话,一家家通知一起过来吃饭。
  爸爸是2010年90岁高寿时去世的。妈妈在老房子坚持自己过,我们给她请了一个住家保姆,平时就是靠着电话保持着和妈妈的联系。她年纪大后,有时打了电话没有挂好,再打就打不进去了,经常搞得我们精神紧张,急急赶过去,看到没事才放心。
  三年前,86岁的妈妈突发脑梗,造成了半身不遂,脑子虽然清楚,但语言表达有了很大的障碍。我们选择了一个条件好的养老院,她在那里生活得很安逸,天天用一只手打几圈麻将。就是说话说不清楚,添了很多烦恼。她有两张银行存折,负责管理她资产的三弟,去了几次银行都没有输对密码。问她密码多少,妈妈举起三个手指,吱吱呀呀说不清楚。我们就一个个猜:她的生日,爸爸的生日,大外孙女的生日,还有马台街的电话号码。她都摇头,见我们猜不出来,她急得汗都出来了,一急就更讲不清楚。从澳洲探亲回来的妹妹说:“你们不要急,我回妈妈的老房子去找她的笔记本,也许有什么线索。”第二天,妹妹带来一本以前爸爸留下的那个旧旧的电话本,指着第一页上的一排号码问妈妈:“是不是这个数字啊?”妈妈高兴地直点头,蹦出来两个字来:“对!对!”原来就是当年倾我们全家之力装的第一部家庭电话的6位数号码!好一个充满全家亲情和历史的难忘数字哦。
  编辑 夏灼灼
其他文献
悲伤有什么用?还不赶快振作起来?这几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白或者内心戏。很多人把从容淡定、宠辱不惊的成熟姿态当作形象工程来悉心经营,即便面对悲伤的事也能面不改色地应对过去,美其名曰“情绪管理”。然而,情绪管理并不意味着一场对悲伤等负面情绪的歼灭战,尽管谁都不喜欢悲伤,但事实上,悲伤不仅是人类所固有的,而且是必要的,甚至是有益的。  迪士尼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将人的五种主要情绪人格化,以乐乐(快乐
期刊
立夏,是被白鹭衔来人间的。它们舒缓地拍打着翅膀,像是起伏的波浪,不疾不徐,飞过浅浅的河滩,飞过低矮的树林。那修长的脖子是自然精心的雕琢,洁白的羽毛则是阳光深情的恩赐。当它们落在水中,就像优雅仙子回到天上,水波间尽是尘世不染的韵味,而那天宫的云海,不正在水中无声地铺展着吗?  岸边,垂钓的人们全盯着白鹭望,望得它们都有些害羞了,躲回树冠中。也有胆大的,毫不掩饰完美的曲线,把传承自西塞山的优雅纤毫毕现
期刊
5月份快到时,我们大院草坪旁的那条百米架廊上,密密簇簇的紫藤花又悄悄地开了。其色不娇不艳,紫白相间;其味不浓不烈,清新怡人,人们尚未靠近,就被一缕缕悠悠然的清香所吸引,禁不住走上前,深深地吸上一口,嗅一嗅那沁人心脾的幽香。  长长的架廊里,老人们安详地端坐瞑目沉思,孩童们嘻嘻哈哈地奔跑嬉戏,情侣们相依相偎,在被称为“美人靠”的廊椅中呢喃低语,大院里一百多栋楼的居民都爱到这里休闲小憩。看着这一幅幅恬
期刊
《碎片》  【意】埃莱娜·费兰特 著 陈英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以“那不勒斯四部曲”畅销全球的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書中袒露了作者对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睿智地诠释了女性和家庭、神话和文化、城市和记忆,以及作家和读者的复杂关系。《钻石与铁锈》  【美】琼·贝兹 著 朱丽娟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世纪传奇民谣女歌手琼·贝兹的自传,讲述了一个桀骜不驯的
期刊
19世纪70年代,薛绍徽的母亲、长姐和父亲相继去世。十几岁的她不甘靠绣工维持生计,便冒用哥哥“薛裕昆”的名字参加闽都坊间的“诗钟”竞赛,凭借过硬的文学功底接连夺得头彩。待身份水落石出,薛绍徽不仅扬名街巷,也成功吸引到一束热切的目光——陈寿彭。婚后,两人相濡以沫。  作为福州船政学堂的第三届学生,陈寿彭学贯中西,尤其精通英文和诗韵。中法马江之战前,船政拟安排陈寿彭担任大副,薛绍徽认为他性格不契合遂劝
期刊
电影《我的姐姐》所展现的亲情羁绊是细腻动人的,导演殷若昕将姐弟矛盾以一种更具戏剧冲突的方式展现了出来,没有多少刻意的煽情。相反,当代女性的独立自强与亲情的温馨暖人浑然一体,成就了电影自然且动人的底蕴。  《我的姐姐》讲述了姐姐安然(张子枫饰),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护士,但父母双亡的意外,打破了她的人生规划。面对双亲离世和年仅6岁的弟弟,她其实并不想抚养照顾弟弟,不仅是因为她对梦想的不舍,更深层次
期刊
年轻时,喜欢一切有颜色的日子,疯狂、热烈,向往远方。白马啸西风,剑侠走天涯,能接受颠沛流离,却不能接受庸常时光,觉得平凡的日子像一把慢刀,割得人心里发慌。  年岁渐长,喜欢上安逸、静好的时日,喜欢在厨房一边听慢调老歌,一边打理食材,享受烹煮食物的过程,虽然没有高超的厨艺,也弄不了满汉全席,但把食物做熟还是可以的。做给自己吃,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算做得再难吃,也会有人捧场。  时间很神奇,
期刊
两千年前,洛水河畔,曹植和洛神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了“画圣”顾恺之,遂成经典《洛神赋图》,无数后人摹之。两千年后,西子湖边,90后杭州女孩叶露盈拿起画笔,以现代漫画形式重新诠释《洛神赋》,将诗词歌赋与绘画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绮丽世界。她说:“我希望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的古文化。”手执画笔,向梦想奔跑  1992年,叶露盈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儿时,父母工作忙,她会独自看动画片,3
期刊
吴少洁是美国加州圣迭戈温州联谊会会长,留美生活已有26年。今年年初,母亲病危,弥留之际特别想念女儿。无法回国的吴少洁怀着深深的愧疚,每天都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日记,通过网络发给她看、读给她听。她用21篇日记陪伴母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阿妈,我来看您啦  2018年11月中旬,刚从美国探亲回中国不久的朱惠兰体检查出身患重疾,身体每况愈下,这让女儿吴少洁担心不已。两年来,吴少洁多次回国照顾和陪伴母亲。 
期刊
姚懿佳  公鸡羽毛鲜亮,脚下的麦穗颗粒饱满,一幅寓意十足的丰收景象呈现在眼前。这幅作品里的麦穗和麦秆是用真的麦秸剪裁而成,而公鸡是用丝线绣出来的。姚懿佳将麦秸画和刺绣两种工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品画种。一见钟情,爱上麦秸画  80后姚懿佳是上海人,从小喜欢画画的她考入上海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有一次,她去朋友家玩,发现了一幅画。“这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和普通作品不同呢?”她站在画作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