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一门科学,主张心理学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这为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原则、实施体系两个方面构建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培养中职学生乐观积极的人格特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就业指导工作 应用
就业指导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环节,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和就业准备,构建中职生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顺利地步入社会、适应社会。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思潮,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快乐等。二是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重点研究人格中关于积极力量和美德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的能力、交往技巧、美德、宽容、毅力、勇气、智慧、关注未来等。三是集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这些组织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和关系良好的社区等,主张这些系统的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1]。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获得美好的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和核心
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兼有服务和教育双重功能,体现短期辅导和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是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织部分,指向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相整合以及生活形态构建的终级关怀[2]。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和核心是:
1.以学生终身发展、人生幸福为原则
中职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原则应该以学生终身发展、人生幸福为本,用积极的方法探索出以学生为本的新的培养模式,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培养层次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积极就业指导体系,拓宽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与途径,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积极准备。
2.以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和就业准备为核心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重视个体潜能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重视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旨在提高生活的质量、追求幸福的人生;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就业指导工作,可以相互影响,彼此借鉴。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是正常的,但有部分同学对此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焦虑、烦燥等心理过激反应,部分同学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面对这些情况,需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同学正视自我、正视现实、不怕挫折、面向未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与就业。
树立积极准备思想。中职生就业指导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就业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引导中职生树立准备观念,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要保持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每个人都应做好在自己的一生中转换几次职业的准备[3]
注重积极的主观体验。就业指导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作用则在于能够拓展中职生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的人生理想。求职注重待遇、注重工资福利无可厚非,但一定也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发现自身价值,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取向。
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周边课程及课外活动,广泛应用各种心理手段,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对个人未来职业的影响。
改变就业观念,赋予求职积极意义。通过不断发现生活事件的积极意义,可以认识到与他人的密切关系并从而获得他人的关心、肯定和认可,继而体验到成就、自豪和自尊,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会逐渐有更多的乐观积极态度。
三、积极心理学与就业指导工作实施体系
1.立体化的就业指导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指导工作走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在理论研究上,教师要扩展自己的领域,对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层面给予同样的重视,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广大学生挖掘潜能,激发活力。在实践操作上,要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通过经常性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自我、接纳他人、接纳社会,积极对待社会问题、投入社会生活、体验幸福生活,积极地应对各种就业心理压力。 2.层面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中职学校可以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网络课堂三个层面,丰富就业指导的教学体系。在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层面,教师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积极品质为中心,从理论上给予学生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指导,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就业观。在就业指导课外辅助层面,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和新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全方法指导。在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层面,
可以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发与职业生涯设计相关的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对于幸福感的关注,引导学生拓展信心、乐观等情绪,增强学生应对现实、计划未来的能力。
3.实践化的就业指导职业训练体系。职业训练体系的主要工作应有: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忠诚、坦诚、正直、自信心、自制力、情绪调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寻访行业人士,收集创业成功经验,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借鉴;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外出打工,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极接触和学习职场规则;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缩短学生的入职适应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认社会,熟悉行业,拓宽社会视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应对就业压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多元化的就业指导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心理学强调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为此,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应该走一条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家庭、社区为载体,形成互动多维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同时,中职学校应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聘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等形式,从幸福、快乐、希望、友爱、乐观、勇气等积极层面去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青春活力,鼓励他们在积极努力改变环境的同时,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4]。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杰.转型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3]夏科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1,(5):49—51.
[4]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8,(1).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辽宁本溪)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就业指导工作 应用
就业指导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环节,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和就业准备,构建中职生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顺利地步入社会、适应社会。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思潮,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快乐等。二是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重点研究人格中关于积极力量和美德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的能力、交往技巧、美德、宽容、毅力、勇气、智慧、关注未来等。三是集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这些组织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和关系良好的社区等,主张这些系统的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1]。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获得美好的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和核心
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兼有服务和教育双重功能,体现短期辅导和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是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织部分,指向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相整合以及生活形态构建的终级关怀[2]。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和核心是:
1.以学生终身发展、人生幸福为原则
中职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原则应该以学生终身发展、人生幸福为本,用积极的方法探索出以学生为本的新的培养模式,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培养层次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积极就业指导体系,拓宽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与途径,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积极准备。
2.以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和就业准备为核心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重视个体潜能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重视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旨在提高生活的质量、追求幸福的人生;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就业指导工作,可以相互影响,彼此借鉴。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是正常的,但有部分同学对此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焦虑、烦燥等心理过激反应,部分同学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面对这些情况,需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同学正视自我、正视现实、不怕挫折、面向未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与就业。
树立积极准备思想。中职生就业指导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就业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引导中职生树立准备观念,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要保持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每个人都应做好在自己的一生中转换几次职业的准备[3]
注重积极的主观体验。就业指导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作用则在于能够拓展中职生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的人生理想。求职注重待遇、注重工资福利无可厚非,但一定也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发现自身价值,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取向。
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周边课程及课外活动,广泛应用各种心理手段,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对个人未来职业的影响。
改变就业观念,赋予求职积极意义。通过不断发现生活事件的积极意义,可以认识到与他人的密切关系并从而获得他人的关心、肯定和认可,继而体验到成就、自豪和自尊,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会逐渐有更多的乐观积极态度。
三、积极心理学与就业指导工作实施体系
1.立体化的就业指导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指导工作走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在理论研究上,教师要扩展自己的领域,对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层面给予同样的重视,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广大学生挖掘潜能,激发活力。在实践操作上,要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通过经常性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自我、接纳他人、接纳社会,积极对待社会问题、投入社会生活、体验幸福生活,积极地应对各种就业心理压力。 2.层面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中职学校可以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网络课堂三个层面,丰富就业指导的教学体系。在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层面,教师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积极品质为中心,从理论上给予学生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指导,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就业观。在就业指导课外辅助层面,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和新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全方法指导。在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层面,
可以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发与职业生涯设计相关的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对于幸福感的关注,引导学生拓展信心、乐观等情绪,增强学生应对现实、计划未来的能力。
3.实践化的就业指导职业训练体系。职业训练体系的主要工作应有: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忠诚、坦诚、正直、自信心、自制力、情绪调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寻访行业人士,收集创业成功经验,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借鉴;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外出打工,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极接触和学习职场规则;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缩短学生的入职适应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认社会,熟悉行业,拓宽社会视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应对就业压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多元化的就业指导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心理学强调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为此,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应该走一条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家庭、社区为载体,形成互动多维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同时,中职学校应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聘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等形式,从幸福、快乐、希望、友爱、乐观、勇气等积极层面去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青春活力,鼓励他们在积极努力改变环境的同时,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4]。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杰.转型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3]夏科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1,(5):49—51.
[4]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8,(1).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辽宁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