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后勤工作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命脉。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新《劳动合同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应对措施,尽力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到“体制健全、奖惩分明”,留住优秀员工,鞭策消极员工,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
关键词:规范用工;完善体制;岗位培训;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9802
学校要发展,提升办学效率,离不开高校后勤工作。高校后勤是学校发展的物质保障,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和谐和稳定。目前,高校后勤中有2/3员工均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用工氛围、规范用工管理是当前高校后勤中讨论极为热烈的话题。
1 新《劳动合同》实施后对高校后勤用工的冲击
自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高校后勤用工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1.1 用工成本明显增加
目前,杭州市最低月工资标准为全日制用工131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0.7元,与《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相比,增加了好几倍。这还不包括由于外聘员工离职比较频繁而增加的招聘成本,合同期满不续签时应向外聘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增加的离职成本。由于用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给后勤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
1.2 员工维权意识增强,人员流失严重
自实施《劳动合同法》后,给各高校后勤外聘用工带来很多潜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工作时间长,无法实现八小时标准工时制,基本上只能允许在寒暑假给员工安排调休假;二是由于比较频繁的人员流动,无法做到及时签订员工劳动合同;三是由于诸多原因社会保险仍不规范完善,导致用工风险很大;四是员工收入偏低,缺乏同行竞争力,导致员工经常换岗、轮岗和流失。随着《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外聘员工的维权意识渐渐增强,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日益增多。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后勤带来了诸多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风险,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范和解决。
1.3 后勤队伍整体管理能力不强
高校后勤员工中,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上由三类人员组成:原有的土地征用工、教职工家属和学校革新的分流人员,他们中大部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它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势必给高校后勤如何有效管理外聘员工带来挑战。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务必好好阅读和熟悉这部新的法律,健全和完善内部员工聘任制度,做到用工合法规范,这不仅是用人单位适应新《劳动法》的要求,也是体现现代社会中提倡的人文关怀,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2 新《劳动法》下的具体改革措施
2.1 认真解读《劳动合同法》,规范用工制度
(1)规范用工行为。按照法律,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及时为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依法及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以避免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依法制定各类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规范用工关系。实施《劳动合同法》后,用人单位里主要存在三种用工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和非全日制用工。目前,高校后勤用工体系复杂,工种很多,有事业编制型员工、长期聘用工、临时合同工以及劳务用工等。因此在实施《劳动合同法》时,需要做到全面清理,合理分工、规范管理。
(3)规范合同管理。首先应及时终止到期的劳动合同,要不续签,要不解聘。第二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做到程序要规范。第三把握好合同的订立期限,不宜过长,也不易过短。最后,在处理各类纠纷时,依法维护后勤集体的合法利益
(4)规范用工管理,严把“入口”关。招聘员工时,应及时获取和核实员工资料,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签订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降低用工风险。
2.2 适应形势,深化改革,强化队伍建设
为适应高校发展大形势,应不断深化后勤改革,建设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会协调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用工氛围,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用工制度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首先要建立选人用人新机制,营造出一种人人要成才、人人谋发展、人人做奉献的良好氛围。在聘用干部上,打破身份界限,转换用人机制,强化岗位管理;加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实施力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进出灵活”的弹性用工制度;积极研究和探索有后勤特色和创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和队伍强化制度,便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
其次建立员工绩效薪酬分配机制。为激励员工,在具体计算薪酬时,采用薪酬与技术挂钩,补贴与工龄挂钩,通过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量化具体的考核指标,奖金分配直接与任务书的执行情况挂钩,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3 强化员工岗位培训,提升服务意识
后勤工作的核心是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高优安全的服务,这势必要求后勤员工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培训,调动他们对学习文化、业务、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制定各类培训计划,依照“创新、高效”的工作思路宗旨,进行分批落实。比如可以定期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食品卫生安全和安全操作流程;礼貌用语和服务礼仪等各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激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进行学历进修,以提高后勤队伍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
为增强后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队伍,应积极开展一些知识型活动,鼓励职工全方位、各渠道进行学习,争做知识型员工,增强自身业务竞争力。 2.4 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留住优秀员工,鞭笞消极员工
新《劳动合同法》要求,在制定人力资源规章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条文要合理合情,有较高的包容度,要能保证那些表现好贡献大的员工工作安心、顺心、多劳多得,表现差的消极怠工有危机感,留住好的优秀员工,鞭笞业绩不好和不称职的员工。
规章制度要依照法律、符合程序、体现民主、精炼严谨、用词正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违纪行为要有理有据,有章可循,处罚条款要准确到位、清晰明了、具体无误,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模糊词语,消除管理中的隐患。例如“若违反规章制度,视情节严重的,应解除或终止劳动合约”,在实际仲裁过程中,“情节严重”很难量化判断,学校一方认为是严重的,员工不一定认为严重,所以只能根据仲裁员的主观来进行裁决。
2.5 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凝聚力
作为高校后勤的服务基层,必须加强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后勤员工不仅需要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以改善物质生活水准,而且他们也需要精神上的共勉和尊重。因此,要积极发挥好工会的协调作用,发展好会员的桥梁工作,将工作渗入到员工的实际生活中,关心疾苦,为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拓展他们的业余生活。
比如,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上,积极给予帮助,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树立他们扎根后勤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在工作上的信心和决心,将自己的发展和后勤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精神上,设立各类评选比赛,如“优质服务标兵”、“最佳岗位能手”等举措,让后勤员工在各类比赛的比、学、赶、超中尽显各自才能,树立典型,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情感上,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及子女,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制造和谐氛围,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搭建各种供员工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满足员工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结论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繁重的工作,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规范用人体制,注重人文关怀,为后勤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到教育人、激励人,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安平,徐剑锋,薛孝文,申继华.《劳动合同法》背景下高校后勤(实体)外聘用工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0,(04):6063.
[2]劳动合同法下的高校后勤用工规范化探讨[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4):7074.
[3]姜建良.高校后勤依法用工中的困惑与对策[EB/OL].http://www.chinaqking.com/%D4%AD%B4%B4%D7%F7%C6%B7/2009/27600.html.
关键词:规范用工;完善体制;岗位培训;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9802
学校要发展,提升办学效率,离不开高校后勤工作。高校后勤是学校发展的物质保障,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和谐和稳定。目前,高校后勤中有2/3员工均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用工氛围、规范用工管理是当前高校后勤中讨论极为热烈的话题。
1 新《劳动合同》实施后对高校后勤用工的冲击
自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高校后勤用工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1.1 用工成本明显增加
目前,杭州市最低月工资标准为全日制用工131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0.7元,与《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相比,增加了好几倍。这还不包括由于外聘员工离职比较频繁而增加的招聘成本,合同期满不续签时应向外聘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增加的离职成本。由于用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给后勤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
1.2 员工维权意识增强,人员流失严重
自实施《劳动合同法》后,给各高校后勤外聘用工带来很多潜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工作时间长,无法实现八小时标准工时制,基本上只能允许在寒暑假给员工安排调休假;二是由于比较频繁的人员流动,无法做到及时签订员工劳动合同;三是由于诸多原因社会保险仍不规范完善,导致用工风险很大;四是员工收入偏低,缺乏同行竞争力,导致员工经常换岗、轮岗和流失。随着《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外聘员工的维权意识渐渐增强,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日益增多。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后勤带来了诸多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风险,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范和解决。
1.3 后勤队伍整体管理能力不强
高校后勤员工中,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上由三类人员组成:原有的土地征用工、教职工家属和学校革新的分流人员,他们中大部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它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势必给高校后勤如何有效管理外聘员工带来挑战。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务必好好阅读和熟悉这部新的法律,健全和完善内部员工聘任制度,做到用工合法规范,这不仅是用人单位适应新《劳动法》的要求,也是体现现代社会中提倡的人文关怀,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2 新《劳动法》下的具体改革措施
2.1 认真解读《劳动合同法》,规范用工制度
(1)规范用工行为。按照法律,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及时为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依法及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以避免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依法制定各类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规范用工关系。实施《劳动合同法》后,用人单位里主要存在三种用工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和非全日制用工。目前,高校后勤用工体系复杂,工种很多,有事业编制型员工、长期聘用工、临时合同工以及劳务用工等。因此在实施《劳动合同法》时,需要做到全面清理,合理分工、规范管理。
(3)规范合同管理。首先应及时终止到期的劳动合同,要不续签,要不解聘。第二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做到程序要规范。第三把握好合同的订立期限,不宜过长,也不易过短。最后,在处理各类纠纷时,依法维护后勤集体的合法利益
(4)规范用工管理,严把“入口”关。招聘员工时,应及时获取和核实员工资料,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签订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降低用工风险。
2.2 适应形势,深化改革,强化队伍建设
为适应高校发展大形势,应不断深化后勤改革,建设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会协调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用工氛围,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用工制度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首先要建立选人用人新机制,营造出一种人人要成才、人人谋发展、人人做奉献的良好氛围。在聘用干部上,打破身份界限,转换用人机制,强化岗位管理;加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实施力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进出灵活”的弹性用工制度;积极研究和探索有后勤特色和创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和队伍强化制度,便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
其次建立员工绩效薪酬分配机制。为激励员工,在具体计算薪酬时,采用薪酬与技术挂钩,补贴与工龄挂钩,通过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量化具体的考核指标,奖金分配直接与任务书的执行情况挂钩,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3 强化员工岗位培训,提升服务意识
后勤工作的核心是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高优安全的服务,这势必要求后勤员工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培训,调动他们对学习文化、业务、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制定各类培训计划,依照“创新、高效”的工作思路宗旨,进行分批落实。比如可以定期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食品卫生安全和安全操作流程;礼貌用语和服务礼仪等各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激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进行学历进修,以提高后勤队伍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
为增强后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队伍,应积极开展一些知识型活动,鼓励职工全方位、各渠道进行学习,争做知识型员工,增强自身业务竞争力。 2.4 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留住优秀员工,鞭笞消极员工
新《劳动合同法》要求,在制定人力资源规章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条文要合理合情,有较高的包容度,要能保证那些表现好贡献大的员工工作安心、顺心、多劳多得,表现差的消极怠工有危机感,留住好的优秀员工,鞭笞业绩不好和不称职的员工。
规章制度要依照法律、符合程序、体现民主、精炼严谨、用词正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违纪行为要有理有据,有章可循,处罚条款要准确到位、清晰明了、具体无误,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模糊词语,消除管理中的隐患。例如“若违反规章制度,视情节严重的,应解除或终止劳动合约”,在实际仲裁过程中,“情节严重”很难量化判断,学校一方认为是严重的,员工不一定认为严重,所以只能根据仲裁员的主观来进行裁决。
2.5 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凝聚力
作为高校后勤的服务基层,必须加强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后勤员工不仅需要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以改善物质生活水准,而且他们也需要精神上的共勉和尊重。因此,要积极发挥好工会的协调作用,发展好会员的桥梁工作,将工作渗入到员工的实际生活中,关心疾苦,为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拓展他们的业余生活。
比如,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上,积极给予帮助,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树立他们扎根后勤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在工作上的信心和决心,将自己的发展和后勤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精神上,设立各类评选比赛,如“优质服务标兵”、“最佳岗位能手”等举措,让后勤员工在各类比赛的比、学、赶、超中尽显各自才能,树立典型,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情感上,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及子女,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制造和谐氛围,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搭建各种供员工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满足员工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结论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繁重的工作,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规范用人体制,注重人文关怀,为后勤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到教育人、激励人,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安平,徐剑锋,薛孝文,申继华.《劳动合同法》背景下高校后勤(实体)外聘用工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0,(04):6063.
[2]劳动合同法下的高校后勤用工规范化探讨[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4):7074.
[3]姜建良.高校后勤依法用工中的困惑与对策[EB/OL].http://www.chinaqking.com/%D4%AD%B4%B4%D7%F7%C6%B7/2009/2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