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价值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共融与冲突并存。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文化自信”思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基础上,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中华文化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217-02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在洞悉国内外文化发展总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丰富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文化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化”的概念由来已久,且非常重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相较于“政治”“经济”“社会”“自由”等词,“文化”一词的出现频率并不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文化理论,但是却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化自然”的观点,揭示出文化的本质,同时将文化本质生成的原因指向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实践。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而“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2]文化是途径,最终归结点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开放性。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观就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系统性,给后继者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普列汉诺夫、列宁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极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文化理论集中讨论了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文化的阶级性、继承性和革命性。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中欧、西欧国家没有得到复制,在对革命失败原因的总结中,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分别提出了“物化理论”“总体性”原则和“文化领导权”思想,认为革命的胜利不再是暴力推翻的胜利,更多的是与知识分子联合取得“文化领导权”地位。这部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成功开创了文化批判的道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以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沿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道路延伸,结合当代西方的哲学思潮,创立了“社会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化”进行猛烈批判。英国伯明翰学派、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等都有关于文化的论述。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给中国文化理论的研究带来了启发。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
  在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真正明确给“文化”下定义的第一人当属毛泽东。毛泽东对文化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了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上,“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时中国国情下的具体应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引下,邓小平明确纠正了“文化从属政治”的观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课题——“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须从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入手。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先进文化”的概念。在2001年7月1日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又对“先进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突出成果,推动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理念内涵一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蕴含着强大的包容性和可创造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充分阐释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獨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此后几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论述“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文化自信”多次出现,成为了除“不忘初心”外备受瞩目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特别加以阐释,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也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共同构成“四个自信”。连用三个“更”,充分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作用和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态度坚决,观点鲜明,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既阐述了文化理念,又指明了指导思想。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
  在世界文明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不断延续发展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一切既是文化自信的根脉所在,又是源头活水。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对于真理和自由的追求,中华文化更多的是向善、立德的精神观,且有着与时俱进的内在张力。大道至简、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祸福相依、厚德载物,这些朴素的话语蕴含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从象形文字到四大发明,从《九章算术》到《黄帝内经》,中华文化的精髓遍及各个学科,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提供了丰沛的滋养;从远古神话到《诗经》、先秦散文,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杂剧到明清小说,生动反映了代代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6]只有对自身文化有着充分的认识,经过思辨的认同,才能获得强大的信心,进而从容地坚守,积极地进取,持续地创新,从而获得愈加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二)以黨史党情为基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积淀,同时也经历过深重苦难。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不仅铭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也磨炼了在深重灾难中砥砺前行的坚毅品质。俄国十月革命的号角,为在黑暗中不懈探索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引领下,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蕴含着坚韧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的革命文化,中国人民重塑了民族精神,找回了文化自信,并最终赢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实践成果,也是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壮丽篇章。1949年10月1日,在一位巨人的庄严宣告声中,第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一步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世界发展瞬息万变,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来说,亘古不变的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终生的伟大革命理想。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关于信仰的艰苦卓绝的探寻史,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和实践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三)以中国梦为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在“四个伟大”中。报告鲜明提出,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共同构成了实现伟大梦想总目标的战略支撑;伟大梦想是理论和行动的总纲领,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力量源泉,是其他三个“伟大”的归宿和终极目标;而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就是人民。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02次,是出现频率仅次于“社会”的第二大热词。中国梦既是国家繁荣昌盛之梦,也是民族复兴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是世代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中国梦有别于其他梦想的关键点就在于国家、民族和个人是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存在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局势总体平缓但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的现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对党史党情的认同、对革命文化的传承都构成了我们对中国梦不懈追求的重要支撑。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7]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100多年的中华民族复兴史、建党90多年来的奋斗史、60多年来的新中国建设史、40年的改革开放史,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远目标。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提炼、浓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心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6.
  [6]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4-02-26.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刑法学 思考  作者简介:谷立岐,吉林大学法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16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很大水平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多个范畴
关键词 《弟子规》 公安教育 德育路径  基金项目:2019年福建警察学院管理与服务专项调研课题“《弟子规》在公安教育中的德育路径探索”(GL201910)。  作者简介:郑艳芳,福建警察学院治安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治安管理、公安教育;刘韵,福建警察学院治安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管理、公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以企业资产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企业体系、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形成满足企业及分、子公司之间资产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企
摘要: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本文从抑制腐败、法治政府、国家的权力性质、群众的制约监督、公共机构运作的效率,以及当前我们所处的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六个方面分析,指出了建设一个透明公开的公共权力体系,让权力里在阳光下运行有其深刻的必要性。  关键词:腐败 法治政府 权力性质 监督 效率 全媒体  中图分类号:D922.1 D6
目前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国际上不少学者认为地震电磁学方法是有希望的方法,但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方面,是在地震电磁信号的产生过程方面还须做出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企图从英语培训机构和大学英语教育两种模式的对比中,找出为大学英语教育模式提供借鉴的方式方法。并希望从这些方式方法中,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供某种思路。 This art
摘要: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统一战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条件下,统战工作也必将迎来新的征程。  关键词:新时代 统一战线 法治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209-0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型素质的人才,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硬技能”和“软技能”构成,本文通过对学生中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继而“上网打游戏”这一现象的原因分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法律援助 合法权益  基金项目:本成果系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立项资助的一般项目的一部分。主持人:苑霞,项目编号:SQJZ201912。  作者简介:苑霞,宜宾学院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谢殊曼,宜宾学院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进入大学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日益变得多元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作为大学中的一个群体,其入学人数不断扩大。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