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走了半步?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4日上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公布。《实施意见》列出了“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等任务措施,包含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设计。不过,由于其主要内容关系到中国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人们仍习惯将之称为“高考改革”方案。
  此次《实施意见》,经近4年调研、拟定,多次推迟发布,最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有关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上讨论中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还是第一次。

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


  “这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它不是某个单项的、局部的,而是全面的、以高考为主的一次改革。”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中国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文革”期间一度中断,1977年重新恢复,分文、理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1977年时,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4.8%,2014年高考录取率已达74.3%,30多年间,对统一考试、招生方式的改革始终没有停止。
  1984年,英语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开始保送生试点;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推行标准化考试,并试行高中会考制度;1995年,全国各地开始实行会考后的高考“3 2”科目组设置方案,8年后进一步改为“3 X”;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2003年起,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2014年,28个省份启动异地高考。
  不过,“这二三十次变化中,多是由教育部出台,而这次是由最高层级的国务院出台方案”,刘海峰说。
  刘海峰认为,方案以促进公平公正为首,回应了社会的关切。比如,方案主要任务和措施第一项,就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其中第一条是,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
  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平均录取率为36%,录取率最高的上海市达60%,最低的甘肃省仅有21%。此后,差距逐渐缩小,2007年时相差17个百分点,2013年已缩减到6个百分点。而此次实施意见要求,“2017年录取率最低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到2017年的4个百分点以内”。
  其次,是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曾主持了一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在此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从2012年起启动,由重点高校面向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定向招生。另外,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另一项让人注目的改革方案是:“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在新浪网发起的有关此次改革方案的调查中,“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成为网友满意度最高的一项,4646名(截至9月8日15时)参与网友中,有30.4%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不分文理科”和“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此外,“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职院校相对分开招生”“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进行”“加强信息公开”等举措都受到欢迎。

四易其稿,几十个版本


  《实施意见》的出台,可谓一波三折。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当年11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对国务委员刘延东任组长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咨询委员会相应分为10个工作组,其中一个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那时开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小组的专家学者们,先后到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调研,分16个专题,完成了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2011年专家组起草了第一版本改革方案,但由于種种原因,方案搁浅。
  2012年7月,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在该委员会主持下起草了另一版方案后,因争议再度停滞。
  2013年初,在教育部牵头下,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制订工作重新展开。至当年底,新一版方案完成,但存在较大争议,始终在讨论中。
  一位参与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方案至少四易其稿,每稿还有几十个不同版本,“有时候两三天就改一次”。题目也在变化,有称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总体方案”,也有“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总体方案”,还有一些,不是总体方案,而是若干意见。
  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不同专家学者的意见分歧。有人强调要改,“考试要大改,招生也要大改”,有人强调要稳,“高考上不折腾”;即便是在“分类考试、多元评价、综合录取”的纲要大方向下,如何落实、怎么表述,在讨论中也常常意见迥异。
  “不得不承认,方案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趋向保守”,上述专家表示。
  比如,去年11月份拟定的一份方案中,改革的思路,除了重视考试改革外,还把招生录取改革、管理改革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但最终《实施意见》却淡化了招生录取改革这一提法。
  还有一项得到大部分专家支持的建议是在高考中设置“选考科目”,即把语文数学作为一门综合科目,而把原来的“小综合”改为十几门选考科目,由招生学校和专业提出对报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这样既保证了高考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又给学生按照学习兴趣选择科目的权利。

  这项建议也没有出现在最终方案中。“大概是教育部希望国考科目尽量少,减轻自身的风险和负担。”这位专家推测。
  “有三个决策层级起关键作用,一是专家群体,二是教育部主管司局,第三是中央政府。”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越到上级决策部门,越关注公平公正。”因此,最终出台的方案中,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亮点被提到开头,突出地强调了保障公平。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也对记者表示,“争论的核心其实是育人为本,还是公平优先。”他认为,“真正的公平是因材施教,而不是把所有的人用一把尺子去量。但为了稳定过于强调公平,会使公平成为制约改革的枷锁。”
  争论大,思路多。虽然从2011年之后,教育部几乎每年都表示方案将在“年内出台”,但迟迟没有公布方案的消息传出。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已箭在弦上。
  2013年底,教育部表示方案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力争在7月底前出台;直到8月29日,一则新华社消息再次引起公众对高考改革方案的关注——当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5天后,方案终获公布。

最大质疑:没有改变总分录取模式


  《实施意见》的发布,在学界、教育界引发争议。分歧最大的一项,莫过于“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前身是会考,即高中毕业考试,因试题不难、通过率高,一度引起争议,在2000年后陆续取消。2004年后,随着新课程改革,会考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重生。
  在会考时代,会考成绩与高考的关系,有“软挂钩”和“硬挂钩”两种。前者只是“参考”,不限定会考成绩量化比例或分数;后者则将会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成分数与高考分数累加作为录取依据。此次公布的《实施意见》,等于正式宣布选择“硬挂钩”,其理由是“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
  然而,有相当部分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不科学。杨东平说:“高中学业水平是合格评价,是通过性考试;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竞争性考试,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他还担心,学业水平测试是各省自主命题,可比性不一样;一旦纳入高考成绩,各省必然想方设法使本省学生受益,容易发生考试公平和安全等问题。
  不过,江苏、浙江等省都已试行了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高考硬挂钩的政策。在江苏,老师们发现,高二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俨然成为“小高考”,学生的学习节奏、高中教学秩序都被打乱。
  一位普通高中校长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担忧:“6门课程成绩,将有15种组合方式,不同试卷难易程度不一样,那么,是以一个分数线还是要划定多个标准?对那些恰好选择了试卷难而分数较低的学生来说,是否公平?这样一来,学校或老师今后为学生提供指导就很有风险。”
  “改进录取方式”部分中提到,“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同样引发争议。
  刘海峰支持平行志愿投档。过去只有一个第一志愿,一旦没被录取,被同档次其他高校录取的可能性也很低;而平行志愿相当于变过去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有效地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也有利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群体。
  但有专家反对,认为如此一来,处于末端的高校,不可能获得好生源,将分数的重要性置于志愿之前,也会使让大学招不到对各专业真正感兴趣的学生。
  楊东平、文东茅等专家都认为,所有这些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实施意见》没有改变总分录取模式,依然强化按分数排名,导致“分分计较”,不利于减轻应试压力,从而不可能引导应试教育转向。
  这也正是对于此次实施意见的最大质疑。
  教育学者熊丙奇撰文称,“这一次高考改革,仍旧集中在考试科目改革,录取制度改革的突破还不多。”在他看来,高考制度改革包括改革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而后者才是核心。离开了录取制度改革考试制度,价值将十分有限。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学者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失望,2010年发布的纲要中,曾经明确“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重复了这一提法。然而,《实施意见》中有关“招考分离”等说法都消失了。他认为,“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涉及政府职能转变和高校落实自主权,是更深层次的改革。”
  因此,有人玩笑地形容此次改革是“走了半步”。
  不过,发布《实施意见》只是开始。教育部表示,年内,还将陆续出台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5个配套《实施意见》。
  “总的来说,方案还是有很大合理性的。”杨东平说。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渐进性、策略性、阶段性方案,是以治标来换取治本的时间。毕竟,教育问题在中国,早已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了。
其他文献
“文革”标杆人物宋彬彬1月12日在北京师大女附中(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向“文革”中受到伤害的老师和同学郑重道歉。文化评论家朱大可用“姗姗来迟”和“期待已久”来评价此事。  宋彬彬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她是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曾因登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红袖章,被称作“宋要武”。更因为,她身上有一桩被称为“八五事件”的公案。  1966年的 8月5日,时任北师大女附中校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卞仲耘,
现在各界都在反思,香港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在很多场合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年轻人,他们自然而然也成为当下讨论的核心。如何化解青年的怨气、满足青年的诉求,是一个主要议题。无论反思的方向对错,提出的建议可行与否,肯去反思胜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知道,青年问题涉及香港未来是否可以发展、如何发展。  一些激进、反叛的年轻人,对政府有一种先天性的不信任,无论你做什么,跟他说什么,他们都不愿意听,只知道喊口号
2月8日,东京都知事选举投票前夜。东京大雪。  身高162公分的田母神俊雄,与181公分的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同时出现在了选举车上。平日在电视上多次出现过田母神,大多时候坐着,即便是站着,也没有一个参照物,不易觉得田母神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当田母神与石原同时出现在选举车上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瘦小的田母神,能当好东京都知事吗?  论知名度,石原当知事前是国会议员,做过大臣。在文坛上,小说家石原慎
早已在美国社交圈站稳脚跟的邓文迪,正小心翼翼的卸下默多克这个姓氏,以及它带来的光辉与负累。  消息过去一周了,邓文迪还在沉默。任凭全球无数家媒体将她和鲁伯特·默多克的离婚消息作为娱乐版的头条,一天又一天,不厌其烦。  “这不是文迪的性格。她那么能说、敢说,而且反应敏捷”。作为朋友,华裔媒体人荆莉认为邓文迪现在的状态可能相当糟糕,“发给她的邮件也没有回应”。  荆莉上一次见到邓文迪是在两个月前,当时
12月2日,上午九点半,天津海河上的天津之眼隐没在雾霾之中。摄影/王飞  或许,现在的北京是建城3千年来最需要风的时刻。在PM2.5值破千的严重雾霾平息仅仅数天之后,雾霾再次造访,北京由此迎来了首次红色预警。  北京市政府应急办于12月7日18时发布消息:我市2015年12月8日7时至10日12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预警时请市民做好健康防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纯电动汽车除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50至10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智库”。于是,政府部门、大学、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加入到建设智库的大潮中。一方面,现有智库纷纷提出改革计划要建设“新型智库”,另一方面,新的智库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今年9月就有至少10家智库成立,不少都打出了跻身世界知名智库行列的目标,并开出高薪招贤纳士。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做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那么,十年以后你的企业将走向何方?”11月27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现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女士向记者袒露了多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心声。  也正是基于长期以来的战略高度,和对于社会责任领域的深耕与坚守,在当天的“责任中国”荣誉盛典中,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收获“2015年度责任企业”奖项。风雨十年,
8月13日,入夜的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萨市。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成为一座屹立在世界屋脊的“不夜城”。图/新华  经幡、佛法、桑烟、布达拉宫,藏式微笑……念及西藏,这些特定的符号令西藏的气质在我们心中历经似水流年却一如往昔,传说般古老、遥远、神秘。  然而现实中西藏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1965年9月1日自治区正式成立,50年间的西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现代文明,建立
如今,读取、研究和对比人类与其他数以千计物种的基因序列已经非常容易,而一种简称为CRISPR的基因新技术承诺,简单、快速、廉价地准确编辑基因信息即将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将注意力投向这一新技术,希望它不仅能帮助开发出对抗从阿尔兹海默病、癌症到艾滋病等各种顽疾的新治疗方法,还能加快基因治疗方法的发展。虽然这一技术用于定制婴儿基因还需很长时间,但它可能导致的问题则已经引发了激烈讨论。从实践上说,
当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金和证书的那一刻,中国科学家首次被推至科学荣誉的世界巅峰。在诺奖获得者专场演讲中,屠呦呦说,“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屠呦呦开始参与秘密的国家任务的年代,大多数科学家在中国还是被改造的对象。其后,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让科学家的称号成为一种崇高的荣誉,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那时候,所有教室的走廊都贴着科学家的画像;“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