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弘治年间阁揆刘吉,是著名的“纸糊三阁老”之一,正事不干,坏事少不了他。刘吉还有个外号,叫“刘棉花”,棉花耐弹,暗示刘吉不怕弹劾,越弹越升官。
刘吉一生中,让人诟病最多的是其托人“夺情”之事,也因此事屡被弹劾。
古代官员有“丁忧”之制。父母去世,无论你是多大的官,都要辞官回家“丁忧”,守制二十七个月,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在这两年多时间里,需在父母坟前搭一简陋小屋,每日祭拜,不许吃喝玩乐,甚至连房事都得禁绝。从汉朝形成这一制度开始,一直到清朝,代代传承。大臣若匿丧不报,革职。除非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皇帝才以身担重任为由,令某些大臣放弃“丁忧”回朝工作,称为“夺情”。“丁忧”时生活上的清苦,咬咬牙还可以挺过去,但对于好不容易爬到高位的官僚,让他两年多时间不掌权,简直要了他的命。因此,很多人便寄希望于被“夺情”,一方面可证明自己在朝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可以保住高官厚禄。
据说,这位刘吉走了皇亲国戚的后门,找皇帝通融。皇帝终于夺了他的情。编修陈音劝他别玩这一套,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呆一段。刘吉十分生气,认为陈音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其实,皇帝“夺”大臣之情,历来受到非议。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某些大臣能有多重要?
万历年间,张居正的“夺情”事件还闹出了一场风波。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联合自己的好友、大太监冯保,鼓动年幼的万历皇帝“夺情”。万历准奏。张居正一直很跋扈,大臣们见他死了父亲,都眼巴巴盼着他回家“丁忧”呢,不料张居正来了这么一手。大臣们不干了,纷纷上奏,认为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孝道,张居正作为朝廷一哥,更应以身作则,赶快收拾东西回家。万历皇帝大怒,动用“廷杖”,当众痛打反对者的屁股,有人被打得皮开肉绽,终身残疾。一时间,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后来,万历长大了,还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弹劾已死的张居正。
歷史上的“夺情”事件并不少见,臣子们多数半推半就,实则暗喜。在讲究忠孝节义的年代,“丁忧”与“夺情”,一边是“忠”,一边是“孝”,让你在两者之中选择,无论怎么选择,似乎都显得割舍不下。其实剥下伪善的外衣,既不关乎“忠”,也不关于“孝”,我们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权欲。
摘自《合肥晚报》
刘吉一生中,让人诟病最多的是其托人“夺情”之事,也因此事屡被弹劾。
古代官员有“丁忧”之制。父母去世,无论你是多大的官,都要辞官回家“丁忧”,守制二十七个月,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在这两年多时间里,需在父母坟前搭一简陋小屋,每日祭拜,不许吃喝玩乐,甚至连房事都得禁绝。从汉朝形成这一制度开始,一直到清朝,代代传承。大臣若匿丧不报,革职。除非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皇帝才以身担重任为由,令某些大臣放弃“丁忧”回朝工作,称为“夺情”。“丁忧”时生活上的清苦,咬咬牙还可以挺过去,但对于好不容易爬到高位的官僚,让他两年多时间不掌权,简直要了他的命。因此,很多人便寄希望于被“夺情”,一方面可证明自己在朝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可以保住高官厚禄。
据说,这位刘吉走了皇亲国戚的后门,找皇帝通融。皇帝终于夺了他的情。编修陈音劝他别玩这一套,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呆一段。刘吉十分生气,认为陈音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其实,皇帝“夺”大臣之情,历来受到非议。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某些大臣能有多重要?
万历年间,张居正的“夺情”事件还闹出了一场风波。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联合自己的好友、大太监冯保,鼓动年幼的万历皇帝“夺情”。万历准奏。张居正一直很跋扈,大臣们见他死了父亲,都眼巴巴盼着他回家“丁忧”呢,不料张居正来了这么一手。大臣们不干了,纷纷上奏,认为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孝道,张居正作为朝廷一哥,更应以身作则,赶快收拾东西回家。万历皇帝大怒,动用“廷杖”,当众痛打反对者的屁股,有人被打得皮开肉绽,终身残疾。一时间,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后来,万历长大了,还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弹劾已死的张居正。
歷史上的“夺情”事件并不少见,臣子们多数半推半就,实则暗喜。在讲究忠孝节义的年代,“丁忧”与“夺情”,一边是“忠”,一边是“孝”,让你在两者之中选择,无论怎么选择,似乎都显得割舍不下。其实剥下伪善的外衣,既不关乎“忠”,也不关于“孝”,我们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权欲。
摘自《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