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取了书中的思想和知识营养,从而丰富了自己,也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知识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提高 语文素养
工作中,经常听到同行感叹学生语文素养的难以提高,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兢兢业业,结果依然是作文时的抓耳挠腮,考试时的愁眉不展。语文素养依然故我。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 “授渔”的过程,真正“捉鱼”的过程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致使课外阅读被 “ 题海 ” 的机械训练所取代;再加上学校、教师阅读观念的陈旧,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未曾真正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学生的阅读下了新的定义,并进一步阐明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鉴于此,笔者在扩大学生阅读面、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上做了些尝试:
一、提高阅读认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一)转变观念,还阅读以正当的地位
当前,除了家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错误的阅读观以外,部分学生对阅读的误解也不容小觑。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见效慢,没意思,再加上各科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致使他们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让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我们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明白 " 一个人学生时期能不能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 " ,阅读文学名著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是非善恶;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助于完善自我。摆正阅读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明确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对作品的选择可以不受年段的限制,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
当然,学生的年龄有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限,在选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刺激的武侠、言情小说,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新奇的卡通漫画书。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值得理解的,现在视听传媒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经典名著与流行的快餐读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矫正学生浮躁的心理和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二、创造阅读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课外阅读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阅读材料的缺乏,尤其是农村学校,信息相对闭塞、经济不够发达。要想人手一本文学名著,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必须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以解决 “ 无米之炊”。
首先我们利用学校图书室丰富的读本资源,向学生定期开放,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买书难、读书难、无书读的问题。另外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向社会和学生广泛收集经典的有价值的书籍,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在阅读的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布置作业时淡化书面作业,以课外阅读为主。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阅读。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
(一)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要细致。分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初一、二学习任务较轻,可利用在校和假期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篇目,寒暑假可自选取篇目阅读。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有助于学生将对文化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谴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
1、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查字典,排除字词障碍,勤翻阅参考文献,以扩展视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多种阅读方式融合。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
3、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多种方式,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习惯。
(三)相机引导、解惑释疑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切不可放手不管。因为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再加上以十二、三岁的孩子的阅历是无法完全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走入学生中间,搜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对于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开办了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指导。
四、建立阅读评价方案,促进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阅读档案,阅读小组长记录学生平时的阅读表现,收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读书笔记。小组成员之间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另外搜集家长的评价,一月一小结,形成阶段性评价,一并收入档案袋。年度总结再做终结性评价。
另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示阅读成果。如:开展阅读演讲比赛、辨论赛以及读书笔记展览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河北省曲阳县南洪德中学)
关键词:课外阅读 提高 语文素养
工作中,经常听到同行感叹学生语文素养的难以提高,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兢兢业业,结果依然是作文时的抓耳挠腮,考试时的愁眉不展。语文素养依然故我。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 “授渔”的过程,真正“捉鱼”的过程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致使课外阅读被 “ 题海 ” 的机械训练所取代;再加上学校、教师阅读观念的陈旧,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未曾真正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学生的阅读下了新的定义,并进一步阐明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鉴于此,笔者在扩大学生阅读面、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上做了些尝试:
一、提高阅读认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一)转变观念,还阅读以正当的地位
当前,除了家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错误的阅读观以外,部分学生对阅读的误解也不容小觑。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见效慢,没意思,再加上各科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致使他们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让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我们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明白 " 一个人学生时期能不能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 " ,阅读文学名著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是非善恶;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助于完善自我。摆正阅读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明确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对作品的选择可以不受年段的限制,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
当然,学生的年龄有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限,在选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刺激的武侠、言情小说,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新奇的卡通漫画书。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值得理解的,现在视听传媒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经典名著与流行的快餐读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矫正学生浮躁的心理和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二、创造阅读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课外阅读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阅读材料的缺乏,尤其是农村学校,信息相对闭塞、经济不够发达。要想人手一本文学名著,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必须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以解决 “ 无米之炊”。
首先我们利用学校图书室丰富的读本资源,向学生定期开放,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买书难、读书难、无书读的问题。另外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向社会和学生广泛收集经典的有价值的书籍,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在阅读的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布置作业时淡化书面作业,以课外阅读为主。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阅读。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
(一)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要细致。分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初一、二学习任务较轻,可利用在校和假期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篇目,寒暑假可自选取篇目阅读。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有助于学生将对文化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谴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
1、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查字典,排除字词障碍,勤翻阅参考文献,以扩展视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多种阅读方式融合。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
3、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多种方式,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习惯。
(三)相机引导、解惑释疑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切不可放手不管。因为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再加上以十二、三岁的孩子的阅历是无法完全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走入学生中间,搜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对于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开办了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指导。
四、建立阅读评价方案,促进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阅读档案,阅读小组长记录学生平时的阅读表现,收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读书笔记。小组成员之间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另外搜集家长的评价,一月一小结,形成阶段性评价,一并收入档案袋。年度总结再做终结性评价。
另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示阅读成果。如:开展阅读演讲比赛、辨论赛以及读书笔记展览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河北省曲阳县南洪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