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旅音乐家风采
1970年,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演奏员之一,他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检阅;1984年,作为千人联合军乐团的分指挥,他光荣地接受了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检阅;1999年,作为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他又光荣地接受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集体检阅……
于海是地道的山东人,1955年出生于海滨城市日照,之后随父母来到红高粱之乡高密。于海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喜欢上音乐。“那时候乐器都是借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摆弄竹笛、口琴、二胡,也不识谱。”后来,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花2块钱给他买了个竹笛。在于海看来,在那个年代,这不仅是一件“高档”乐器,还是打
开音乐之门的钥匙。
“补缺队员”终如愿
少年时代的于海一心想参军。“在那个年代,当兵是最崇高的理想,军营、军装、军礼,对我而言既神圣又神秘。”为此,于海在14岁那年虚报了3岁去当工程兵,眼看体检、政审全部通过,第二天就要出发,父母心疼他年龄小,硬是把他留了下来。“我当时特别伤心,眼看着即将实现的梦想破灭了”。紧接着,总参来招新兵,于海却因为通知有误而错过了考试时间。“我心里真是又气又恨!”就在这时,中国人们解放军军乐团也来了,于海告诉自己,这个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出人意料的是,于海因为感冒没通过体检,再一次被军营拒之门外。“我说不出当时有多沮丧,我的崇高理想难道就这样束之高阁了吗?我不甘心。”也许是于海的诚意感动了上苍,一个月后,军乐团在邻县名额没招满,于是有人提议让于海这个“补缺队员”再试一下。这次,14岁的于海终于如愿以偿。
“身高1米56,体重78斤”,参军时的身高和体重于海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我当时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既当上了兵,还进入了音乐这个行当。我不是选择了音乐,是撞上了音乐。”就这样,之前从未见过西洋乐器的于海拿起单簧管,他突然觉得音乐很陌生,“我就像个白丁,不识五线谱,不懂乐理,一切从零开始”。但一吹就是8年,扎实的乐队演奏功底为他日后走上指挥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乐队到指挥台
1978年,由于军乐团极缺指挥,于海经过层层选拨,改学乐队指挥,一根纤细的指挥棒,拿起它却需要何等勇气。“当初,乐队的同伴都劝我不要冒险,都说从队员里选指挥成才的风险太大。但我一心只认为机会难得,不仅要学,还要学好。”于海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师从吕蜀中、黄飞立学习指挥,跟随黎英海学习作曲理论,风雨无阻。1985年,于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李华德进一步系统学习。在中央院的三年,于海几乎听遍了所有的指挥课和排练课,看着同在学习指挥的佼佼者陈佐湟、胡咏言、邵恩,于海看到差距的同时更意识到了身上的责任……
从乐队迈上了指挥台,于海无法掩饰内心的紧张,“看着乐队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其中有的人的军龄比我的年龄都大,我相信这是每个指挥要过的第一关。还好,我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专业和敬业给与我很大的自信。”于海开始了自己的指挥生涯。面对繁重的司礼和演出任务,于海收获的是满足和自豪。
1999年7月,于海受命担任建国50周年庆典千人军乐团总指挥,这是于海军旅指挥生涯的一次飞跃。为了掌握好演奏时间,准确配合阅兵队伍,于海指挥来自全军的14个军乐团在京郊进行集中训练。“演奏既要准确无误,又要掌握好演奏时间,误差必须控制在0.05秒之内。”国庆当天登上神圣的指挥台,于海看着眼前13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回想自己参军30年来的每一步成长,他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宣布庆典开始的那一刻,于海果断地给出手势,雄壮的国歌激荡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蔚为壮观的场面令人血脉喷张,心潮澎湃。
国歌背后故事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承担着国家和军队外事司礼活动。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歌,而在这些国歌中,于海就曾演奏过160首。在于海看来,国歌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乐曲,准确才是关键,不允许有一点偏差。“其实误差往往就在零点几秒之间,但这零点几秒却代表着一支军乐团的水平和素质,也代表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要求全体军乐团的成员精神高度集中、保持头脑清醒,庄重的国歌和升旗仪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1993年12月2日下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欢迎来访的乌拉圭总统。当于海指挥演奏完乌拉圭国歌后,乌拉圭来宾队伍中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让于海有些愣,他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连忙示意乐队暂停,等乌拉圭来宾欢呼停止后,于海奏响了中国国歌。后来,于海才听说,由于乌拉圭国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歌之一,在外交场合,很多国家乐队常常只演奏其中的一部分。没想到中国的乐队竟完整、准确地演奏了全曲,而且全部是背谱演奏,这表示了中国人民对乌拉圭人民最大的尊重。
巴林的国歌是世界上最短的国歌,仅有短短的7小节。就是这7小节,于海也告诫队员不能有丝毫松懈,依旧要准确无误地演奏完毕。“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民,对待自己的国歌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就像演奏自己国家的国歌一样,因为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尊重你。”
2003年3月,于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如今的于海每天忙个不停,作为军乐团的领导,他要策划、安排军乐团的业务工作;作为指挥,他要训练乐队;作为中国管乐学会的首任会长,他还要为普及管乐艺术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近年来,德国不来梅国际军乐节、奥地利管乐世界杯、英国爱丁堡国际军乐节、文莱国际军乐节、韩国吹奏乐行进大赛、南昌军乐节,以及国内许多重大音乐活动和赛事都能看到于海的身影。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于海对于军队感情溢于言表,常说正是这身军装、这根指挥棒,带给他无限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1970年,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演奏员之一,他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检阅;1984年,作为千人联合军乐团的分指挥,他光荣地接受了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检阅;1999年,作为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他又光荣地接受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集体检阅……
于海是地道的山东人,1955年出生于海滨城市日照,之后随父母来到红高粱之乡高密。于海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喜欢上音乐。“那时候乐器都是借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摆弄竹笛、口琴、二胡,也不识谱。”后来,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花2块钱给他买了个竹笛。在于海看来,在那个年代,这不仅是一件“高档”乐器,还是打
开音乐之门的钥匙。
“补缺队员”终如愿
少年时代的于海一心想参军。“在那个年代,当兵是最崇高的理想,军营、军装、军礼,对我而言既神圣又神秘。”为此,于海在14岁那年虚报了3岁去当工程兵,眼看体检、政审全部通过,第二天就要出发,父母心疼他年龄小,硬是把他留了下来。“我当时特别伤心,眼看着即将实现的梦想破灭了”。紧接着,总参来招新兵,于海却因为通知有误而错过了考试时间。“我心里真是又气又恨!”就在这时,中国人们解放军军乐团也来了,于海告诉自己,这个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出人意料的是,于海因为感冒没通过体检,再一次被军营拒之门外。“我说不出当时有多沮丧,我的崇高理想难道就这样束之高阁了吗?我不甘心。”也许是于海的诚意感动了上苍,一个月后,军乐团在邻县名额没招满,于是有人提议让于海这个“补缺队员”再试一下。这次,14岁的于海终于如愿以偿。
“身高1米56,体重78斤”,参军时的身高和体重于海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我当时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既当上了兵,还进入了音乐这个行当。我不是选择了音乐,是撞上了音乐。”就这样,之前从未见过西洋乐器的于海拿起单簧管,他突然觉得音乐很陌生,“我就像个白丁,不识五线谱,不懂乐理,一切从零开始”。但一吹就是8年,扎实的乐队演奏功底为他日后走上指挥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乐队到指挥台
1978年,由于军乐团极缺指挥,于海经过层层选拨,改学乐队指挥,一根纤细的指挥棒,拿起它却需要何等勇气。“当初,乐队的同伴都劝我不要冒险,都说从队员里选指挥成才的风险太大。但我一心只认为机会难得,不仅要学,还要学好。”于海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师从吕蜀中、黄飞立学习指挥,跟随黎英海学习作曲理论,风雨无阻。1985年,于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李华德进一步系统学习。在中央院的三年,于海几乎听遍了所有的指挥课和排练课,看着同在学习指挥的佼佼者陈佐湟、胡咏言、邵恩,于海看到差距的同时更意识到了身上的责任……
从乐队迈上了指挥台,于海无法掩饰内心的紧张,“看着乐队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其中有的人的军龄比我的年龄都大,我相信这是每个指挥要过的第一关。还好,我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专业和敬业给与我很大的自信。”于海开始了自己的指挥生涯。面对繁重的司礼和演出任务,于海收获的是满足和自豪。
1999年7月,于海受命担任建国50周年庆典千人军乐团总指挥,这是于海军旅指挥生涯的一次飞跃。为了掌握好演奏时间,准确配合阅兵队伍,于海指挥来自全军的14个军乐团在京郊进行集中训练。“演奏既要准确无误,又要掌握好演奏时间,误差必须控制在0.05秒之内。”国庆当天登上神圣的指挥台,于海看着眼前13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回想自己参军30年来的每一步成长,他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宣布庆典开始的那一刻,于海果断地给出手势,雄壮的国歌激荡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蔚为壮观的场面令人血脉喷张,心潮澎湃。
国歌背后故事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承担着国家和军队外事司礼活动。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歌,而在这些国歌中,于海就曾演奏过160首。在于海看来,国歌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乐曲,准确才是关键,不允许有一点偏差。“其实误差往往就在零点几秒之间,但这零点几秒却代表着一支军乐团的水平和素质,也代表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要求全体军乐团的成员精神高度集中、保持头脑清醒,庄重的国歌和升旗仪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1993年12月2日下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欢迎来访的乌拉圭总统。当于海指挥演奏完乌拉圭国歌后,乌拉圭来宾队伍中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让于海有些愣,他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连忙示意乐队暂停,等乌拉圭来宾欢呼停止后,于海奏响了中国国歌。后来,于海才听说,由于乌拉圭国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歌之一,在外交场合,很多国家乐队常常只演奏其中的一部分。没想到中国的乐队竟完整、准确地演奏了全曲,而且全部是背谱演奏,这表示了中国人民对乌拉圭人民最大的尊重。
巴林的国歌是世界上最短的国歌,仅有短短的7小节。就是这7小节,于海也告诫队员不能有丝毫松懈,依旧要准确无误地演奏完毕。“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民,对待自己的国歌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就像演奏自己国家的国歌一样,因为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尊重你。”
2003年3月,于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如今的于海每天忙个不停,作为军乐团的领导,他要策划、安排军乐团的业务工作;作为指挥,他要训练乐队;作为中国管乐学会的首任会长,他还要为普及管乐艺术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近年来,德国不来梅国际军乐节、奥地利管乐世界杯、英国爱丁堡国际军乐节、文莱国际军乐节、韩国吹奏乐行进大赛、南昌军乐节,以及国内许多重大音乐活动和赛事都能看到于海的身影。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于海对于军队感情溢于言表,常说正是这身军装、这根指挥棒,带给他无限的使命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