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车尾标艾滋”的反思等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今日早报》10月2日报道,9月28日,艾滋病感染者张晓在成都城区骑三轮车拉客时被交警拦下,张晓在出示感染艾滋病病毒告知书后被放行,但交警在三轮车上写下:“爱(艾)滋患者,请勿靠近。”张晓感染艾滋病秘密曝光后,其母亲受刺激昏倒送医。当事交警称写这几个字是为保护他。
  笔者认为,当事交警说写字是为了保护,这种狡辩的技术含量很低。人家患病与否,与其职责毫无关系,交警的行为显然有违职业伦理。当艾滋病还未能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公开别人的“艾滋身世”,使之受到致命伤害而后快,此交警对艾滋患者的傲慢与偏见显而易见!而交警的心态又何尝不是整个社会心态的缩影?2001年3月25日,西安中院首次开庭审理患有艾滋病的嫌疑人。该院不仅将法庭搬到看守所的提审室里,而且还让法警“戴着白色口罩和手套”,被告“同样戴有白色口罩和橡胶手套”。该案法官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表示,其实“我们也了解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并没有歧视艾滋病病人的意思;但多防范一层,就能多给法警们一些心理安慰”。
  目前,已经证实的艾滋病病毒传染途径有三条: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职业人员(如医务人员、警察、理发师、监狱看守、殡葬人员),如果皮肤有破损时接触艾滋病病毒才有可能被感染。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感染者也不是什么瘟神。空气并不传播艾滋,握手拥抱共同吃饭共用衣物都不会传染艾滋。这些最基本的知识还不能家喻户晓是社会对艾滋感染者歧视的重要原因,充分说明艾滋病防治条例和艾滋病基本知识宣传,以及反对艾滋歧视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医改要成功一定要依靠制度建设
  ◆ 刘群
  
  要解决医药卫生制度中的弊端,一定要依靠制度建设而不是行政手段。因为医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用制度去运行。靠行政手段调整,只能是处处被动。
  现在我们在医改中用改药代替改医,用人治代替法冶,用药品集中招标代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大规模降低普通药的药价而消灭廉价药,诱导生产假,劣药而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来掩盖医药卫生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实质,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很危险的,会把医改一步一步推向死胡同。十年医改,特别是近三年,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医疗乱象越来越多,医疗弊端越来越重,医疗纠纷越演越烈,权利之争更加突出,就是一个不可否定的证明。
  国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是能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消除药物滥用,那么,我们就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的临床药品体系,包括药品的名称体系、规格体系、价格体系、分类体系,以实现合理的用药,让厂家愿生产,商业愿流通,医院愿使用,这个体系的建设才应该是正确的基本药物制度,而不是行政权力对市场的粗暴干预,让市场信号在资源配置中失灵。但是,让我们头疼的是现行的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方法刚好与实现其目的相对抗,实际上是在消灭基本药物及基本药物制度,让基本药物制度彻底走向失败。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方法得当,既能促进发展,又能消除医疗制度的弊端,这才是改革的真正成功。
  
  
  “治未病”缘何叫好不叫座
  ◆ 夏 荷
  
  时下,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国家于2008年加快了治未病门诊的建设进程,卫生工作方针开始从“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但是目前由于老百姓的意识还达不到。真正来保健的人比预想的要少得多。
  据了解,“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治未病”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在没生病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保健方法,提高机体抗病防病能力;当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心理处于焦虑、紧张、压抑等非健康状态时,通过非药物疗法,把疾病消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人,通过对疾病的系统研究,事先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服药方法、锻炼种类、锻炼强度的指导,教其学会对疾病进行自我监测,控制、减少疾病复发的频率和程度。
  目前阶段的“治未病”工程,主要针对于某些特种疾病或疾病前期,而对范围更广的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干预,尚存大量空白,既缺乏针对个体的细致指导,也缺乏真正缓解亚健康状态的实际服务。现在的尴尬在于,健康者不愿意来医院里的治未病中心保健,慢病者一厢情愿的相信药到病除。面对几千元的药片,和只要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方法,而中医很多有效的东西和价格没有必然联系。这也就是这些治未病中心叫好不叫座的原因。
  所以“治未病”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还远远不够,各地应把中医“治未病”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定期深入单位、学校、社区开展“治未病”养生讲座,提供现场医疗咨询、健康干预服务,为群众建立中医健康档案,随时提供中医适宜技术、食疗药膳、膏方服务等。同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治未病”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治未病”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有人将高脂血症称作“隐形杀手”,因为它没有预警信号,常悄无声息地吞噬健康乃至生命。那这是否就意味着高脂血症无法预防了呢?当然不是。被这个“杀手”盯上的人群都有着一些共同特征,从中我们便可吸取教训,提高警惕。  平日应酬太多的人。工作应酬常要大吃大喝,且饭菜大多是大鱼大肉,酒要喝到宾主尽兴。所有这些都是维持血脂健康的大忌。四十几岁就大腹便便的所谓“成功人士”,很多便是从应酬酒桌,迈向高脂血症患病人群
期刊
众所周知,伟哥已成为最成功的“春药”之一。但许多人不知道,吃伟哥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下面为你细数神奇伟哥的11大损人副作用:  1、头痛  临床试验中发现,约有13%的人服药后出现头痛,且服用剂量越大愈烈。  2、眼花  约有3%的服药者可发生短暂的视力模糊,有的还会出现看见蓝光的幻觉。  3、昏晕  可能造成血压骤降,如同时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常会立即头昏甚至晕倒。  4、异常勃起  会伤及阴部
期刊
爱心和医德比仪器更有温暖  ◆ 桑孝诚     随着医学的发展,仪器越来越先进,器械离病人越来越近,而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原本人与人之间的医学故事,变成了人与机器和金钱的故事。这不仅与人文医学的本质背道而驰,而且严重扭曲了医患关系。技术再发达,病人仍然需要医生那种给人以希望的温柔的触摸,爱心和医德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医生自己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他才可能把病人看做一个人,而不只是疾病
期刊
治类风湿关节炎有三大误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常会导致关节变形、致残。此病与遗传、环境、感染都有关系。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如果能得到系统、规范治疗,大多可完全缓解,但治疗中还有很多误区。  1.求“根治”心切,听信一些言过其实的宣传和小广告。以为本病可以短期内根治,四处乱投医,导致误诊误治的现象非常普遍。  2.长期使用止痛药。有些人至今还错误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
期刊
在她看来,这些人从来都没有去世  对于一个生者来说,身故后,是选择“全身而退”,还是选择通过另一种方式使生命得到延续和升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  据卫生部统计,2003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数字是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每百万人捐献率仅为3%,器官移植与器官捐献之间的供需矛盾突出。  深圳市红十字会是全国第一个参与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基层红十字会,在深圳打工的外
期刊
葡萄南瓜功效堪比阿胶  南瓜 补血之妙品  被清代名医陈修园赞誉为“补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钙,锌,铁,钴,磷等等,其中,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锌则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的功能;铁质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补血的优良营养素。  葡萄 历代中医推荐  葡萄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以及多种维生素
期刊
情人节的浪漫病  2012年2月16日《扬子晚报》报道,情人节,热恋中的情侣们早早地就在酝酿要给心上人惊喜,买香水、送巧克力、添购潮衣。沈先生平时酒量很好,人家都叫他“千杯不倒”。情人节那天刚好感冒了,收到女友礼物——酒心巧克力后就打开来吃了两颗,结果很快就脸红、头晕、恶心,就像喝醉酒一样。  一向不搽香水的王小姐会男友时洒了些香水,当时搽上去的感觉有点辣,就没在意,谁曾想夜里就痒醒,早上起床耳朵
期刊
以一首《祝酒歌》风靡神州大地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被誉为歌坛常青树,今年80多岁的他仍坚持参加演出,听、说、看、反应能力都很好,他有什么保健秘诀吗?  在养生保健上,李光曦总结了十七个字的口诀,“觉睡足,屎拉尽,少生气,多运动,争取有点用”。  觉睡足,屎拉尽  李光曦说,这是借鉴了著名经济学家也是百岁老人马寅初的保健秘诀,睡眠好是为身体充电,排泄通畅就是在排毒。  生活中的李光曦很少喝饮料,基
期刊
“主席岁数大了,也有些小脾气”  小孟来到主席身边工作,开始的那些日子里,主席十分高兴。小孟的一举一动,他都看着顺眼,小孟对他的一些提醒劝说,他都听着中意。  在小孟刚来主席身边的时候,他身边有两个工作人员,除了张玉凤是他的生活机要秘书,还有个护士小李。小李性格爽朗,心直口快,走路一阵风,说话嘎巴利落脆,颇有点男孩子气。有好长一段时间,她负责护理主席的生活,但渐渐地,小李有些不能胜任其职了。  一
期刊
很多人谈胆固醇会色变。其实,胆固醇是把双刃剑,对身体有利有弊,正确认识胆固醇有助保持健康。《印度时报》近日载文,总结出关于胆固醇最常见的5大误解。  误解1:“单纯通过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能控制胆固醇。”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一些人的肝脏产生的胆固醇比肠道吸收的更多,此时只有通过药物控制,同时通过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来减轻或控制体重,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保持心血管健康。  误解2:“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