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格斯拉兄弟是工业化时代的“骑士”。从外貌、经营方式、职业态度等各个方面都证明,格斯拉兄弟是手工业时代的代表。
他们老迈不堪,“苍老”、“消瘦”、头发“稀薄”,60出头的人“仿佛已经75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旧时代衰亡的的影子。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一段肖像描写表现出格斯拉的那种旧时代的性格特征:朴实、本分、严肃、保守、死板、毫不奸滑等。
“他从不登广告”,“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他们不主动招揽顾客,不会像那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那样“讨好”顾客,夸耀自己“替上等人做靴子”等等。
在“我”看来,对于格斯拉兄弟来说,做靴子不仅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种“神妙的手艺”,更是他们的“理想”和“梦”,他们是“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他们由衷地赞美“多么美的一张皮啊”,“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不会像大公司那样用“次等皮革”。格斯拉会对自己做的每一双靴子负责,看到自己做的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如果他做的靴子有毛病,他会产生“历久不停的悲伤心情”,会叫顾客把靴子送回来修理,而且如果不能修好,就不收下一双靴子的工钱。
总之,格斯拉兄弟的一切都烙下了刚刚逝去的手工业时代的印记,而和当时的大工业时代格格不入。他们如同“骑士”一样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着传统。
其实,格斯拉兄弟并非没有认识到时代的变化,而只是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必将被淘汰的结局。格斯拉弟弟“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时说:“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是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手工业时代被大工业时代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格斯拉先生有美好的品质、精湛的手艺、良好的声誉,但也敌不过机器的效率、商业化的广告和顾客需求的改变。格斯拉先生的死亡和皮革店的倒闭,象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历史的趋势,不可阻挡。
但小说所告诉我们的绝非仅仅如此。
手工业生产方式代表一种落后的生产力,被历史淘汰不值得惋惜。可是,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能不对格斯拉兄弟产生深切的同情,甚至由于他们而产生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格斯拉兄弟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潮流面前,仍然坚守着手工业时代的优秀品质,以自己的手艺,以骑士一般的精神,进行一场“惨痛的奋斗”,和工业化的风车对抗。结果只能是节节败退,先是失去了一间门面,然后哥哥去世,最后弟弟饿死。
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深重悲哀。哥哥因为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所以死掉了。弟弟因为内心的悲伤和生意的艰难而变得苍老消瘦,以至“我”把他当作了哥哥。一年之后,当“我”再次见到弟弟时,他动作非常迟缓,记忆力衰退,“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再过不久,弟弟也因为慢性饥饿死掉了。
对于格斯拉兄弟的死,我们也许不能指责历史的无情冷酷。但他们和工业时代的对抗具有一种镇定地走向死亡的崇高感,一种骑士式的牺牲精神,同样让我们无法讥笑他们的不识时务和自不量力,也无法批判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顽固、保守或反动。
格斯拉兄弟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随着时代终结的,还有那个时代诚信、执着、朴实等美好的品质,作者对此是有深深的惋惜和怀念之情的,这从小说中的“我”对格斯拉先生的尊敬、同情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可以看出。同样,作者对当下追求时髦、追逐利润、人情冷漠等社会特征是持批判态度的。
也许,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伴随着美好品质的丧失,都会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这才是人类真正的悲哀、人类的无奈。
这也正是人们怀念唐·吉诃德的原因。
(作者单位: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
他们老迈不堪,“苍老”、“消瘦”、头发“稀薄”,60出头的人“仿佛已经75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旧时代衰亡的的影子。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一段肖像描写表现出格斯拉的那种旧时代的性格特征:朴实、本分、严肃、保守、死板、毫不奸滑等。
“他从不登广告”,“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他们不主动招揽顾客,不会像那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那样“讨好”顾客,夸耀自己“替上等人做靴子”等等。
在“我”看来,对于格斯拉兄弟来说,做靴子不仅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种“神妙的手艺”,更是他们的“理想”和“梦”,他们是“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他们由衷地赞美“多么美的一张皮啊”,“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不会像大公司那样用“次等皮革”。格斯拉会对自己做的每一双靴子负责,看到自己做的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如果他做的靴子有毛病,他会产生“历久不停的悲伤心情”,会叫顾客把靴子送回来修理,而且如果不能修好,就不收下一双靴子的工钱。
总之,格斯拉兄弟的一切都烙下了刚刚逝去的手工业时代的印记,而和当时的大工业时代格格不入。他们如同“骑士”一样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着传统。
其实,格斯拉兄弟并非没有认识到时代的变化,而只是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必将被淘汰的结局。格斯拉弟弟“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时说:“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是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手工业时代被大工业时代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格斯拉先生有美好的品质、精湛的手艺、良好的声誉,但也敌不过机器的效率、商业化的广告和顾客需求的改变。格斯拉先生的死亡和皮革店的倒闭,象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历史的趋势,不可阻挡。
但小说所告诉我们的绝非仅仅如此。
手工业生产方式代表一种落后的生产力,被历史淘汰不值得惋惜。可是,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能不对格斯拉兄弟产生深切的同情,甚至由于他们而产生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格斯拉兄弟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潮流面前,仍然坚守着手工业时代的优秀品质,以自己的手艺,以骑士一般的精神,进行一场“惨痛的奋斗”,和工业化的风车对抗。结果只能是节节败退,先是失去了一间门面,然后哥哥去世,最后弟弟饿死。
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深重悲哀。哥哥因为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所以死掉了。弟弟因为内心的悲伤和生意的艰难而变得苍老消瘦,以至“我”把他当作了哥哥。一年之后,当“我”再次见到弟弟时,他动作非常迟缓,记忆力衰退,“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再过不久,弟弟也因为慢性饥饿死掉了。
对于格斯拉兄弟的死,我们也许不能指责历史的无情冷酷。但他们和工业时代的对抗具有一种镇定地走向死亡的崇高感,一种骑士式的牺牲精神,同样让我们无法讥笑他们的不识时务和自不量力,也无法批判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顽固、保守或反动。
格斯拉兄弟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随着时代终结的,还有那个时代诚信、执着、朴实等美好的品质,作者对此是有深深的惋惜和怀念之情的,这从小说中的“我”对格斯拉先生的尊敬、同情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可以看出。同样,作者对当下追求时髦、追逐利润、人情冷漠等社会特征是持批判态度的。
也许,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伴随着美好品质的丧失,都会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这才是人类真正的悲哀、人类的无奈。
这也正是人们怀念唐·吉诃德的原因。
(作者单位: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