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同时,春季也是多种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比如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病毒也在不断滋生,给手足口病创造了条件。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4~7月份为高峰期。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常易在托幼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其典型表现有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其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由于手足口病初始症状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咽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常被误作感冒。而后表现为口痛、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位于舌、颊黏膜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手足口病的疱疹特征明显,其疱疹里面的水少,米粒大小,周围有一圈红晕。这些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同时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瘢痕。
近两年,通过预防关口把控、健康教育宣讲等,居民个人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春季病毒活跃,家长还是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的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如出现皮疹或疱疹,就要提防是否患上手足口病,及时到医院确诊,避免披着普通感冒“外衣”的手足口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目前各级综合医院均具备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及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家中如有疑似患儿,家长应理性带孩子就医,不必非到大医院“扎堆”,以免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很关键,不管是坐公共汽车,还是数钱、买东西,都会频繁接触到散布于环境中的病毒,回家抱孩子、亲孩子,就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在回家后,应先把外出时穿的外套换下来,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后再接触幼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等。
此外,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应指导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外出用餐无水源时也可使用免洗消毒凝胶。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后,不要带病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传染给其他小孩。
网友豆妈表示:去年豆豆被确诊为“手足口”之前,我们一直以为他是感冒、扁桃体发炎。开始发现孩子不舒服是早上送他去上幼儿园的途中,豆豆无精打采的,额头还有点烫。到了幼儿园,保健老师给豆豆进行每天例行的身体检查,量了体温38.2 ℃,并且老师在豆豆的喉咙发现三个白色的疱疹,怀疑是“手足口”。于是建议我们带豆豆去医院检查确诊。检查结果没出来之前,豆豆的手部、脚部都还没有出现水泡,我们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认为保健老师大题小做了。但检查结果出来,确诊是“手足口”,医生说幸亏我们发现得早,并给我们开了药,让孩子在家隔离治疗。回去后的第4天,豆豆的手、脚上才开始出现疱疹,之后慢慢痊愈。很难想象,如果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普通感冒,而没有带他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又是怎样一种结局,不说最坏的结果,孩子肯定要多受很多罪。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4~7月份为高峰期。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常易在托幼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其典型表现有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其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由于手足口病初始症状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咽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常被误作感冒。而后表现为口痛、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位于舌、颊黏膜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手足口病的疱疹特征明显,其疱疹里面的水少,米粒大小,周围有一圈红晕。这些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同时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瘢痕。
近两年,通过预防关口把控、健康教育宣讲等,居民个人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春季病毒活跃,家长还是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的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如出现皮疹或疱疹,就要提防是否患上手足口病,及时到医院确诊,避免披着普通感冒“外衣”的手足口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目前各级综合医院均具备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及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家中如有疑似患儿,家长应理性带孩子就医,不必非到大医院“扎堆”,以免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很关键,不管是坐公共汽车,还是数钱、买东西,都会频繁接触到散布于环境中的病毒,回家抱孩子、亲孩子,就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在回家后,应先把外出时穿的外套换下来,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后再接触幼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等。
此外,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应指导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外出用餐无水源时也可使用免洗消毒凝胶。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后,不要带病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传染给其他小孩。
网友豆妈表示:去年豆豆被确诊为“手足口”之前,我们一直以为他是感冒、扁桃体发炎。开始发现孩子不舒服是早上送他去上幼儿园的途中,豆豆无精打采的,额头还有点烫。到了幼儿园,保健老师给豆豆进行每天例行的身体检查,量了体温38.2 ℃,并且老师在豆豆的喉咙发现三个白色的疱疹,怀疑是“手足口”。于是建议我们带豆豆去医院检查确诊。检查结果没出来之前,豆豆的手部、脚部都还没有出现水泡,我们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认为保健老师大题小做了。但检查结果出来,确诊是“手足口”,医生说幸亏我们发现得早,并给我们开了药,让孩子在家隔离治疗。回去后的第4天,豆豆的手、脚上才开始出现疱疹,之后慢慢痊愈。很难想象,如果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普通感冒,而没有带他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又是怎样一种结局,不说最坏的结果,孩子肯定要多受很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