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对食品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是检验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亟需一种快速、准确的新技术来检测食品是否安全,生物技术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从微生物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入手,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食品检测;生物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Q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397-0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的食品不再自给自足,而是倾向于市场消费,这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逐渐增大。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保证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共同诉求,因此对食品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1.1 微生物是食源性疾病增加的主要原因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导致疾病因子进入人体的疾病,其可以分为中毒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两种。较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化学性有毒物质引起的疾病、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一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会增加基因突变、基因水平转移、基因重组等食源性疾病;二,农药残留会引起食源性疾病;三,政府资金投入少,食品卫生检测手段落后也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四,一些食品加工商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劣质原料;五,一些部门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微生物的出现,进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有很多,例如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出血型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黄曲霉毒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阮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肉毒杆菌毒素、致病性弧菌、幽门螺旋菌、口蹄疫等,这些微生物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1.2 微生物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安全威胁
微生物会导致食源性疾病,而食源性疾病一旦爆发,其涉及的人数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食源性疾病控制指南中,由生物因素构成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占到84%以上,其中包括17种病菌、18种寄生虫和7种生物毒素。由此可见,控制食品当中微生物风险因素,对保障食品安全有多么的重要。
2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品检测新技术,其检测基础是微观科学和现代化科学,在食品检测中优势明显。生物检测技术灵敏、精确、专一、快速、选择性高,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功能。目前在食品安全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有PCR技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下文将具体对这几种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2.1 PCR技术
PCR技术又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由复性、变性和延伸三个基本的步骤构成,近些年,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结合了PCR惊人的扩增速度,对分别与拟扩增的DNA分子模板互补的寡核普酸片段为引物,只需要少量物质就可扩增到大量需要的目标片断,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DNA合成,进而完成对检测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PCR技术擴产的产物能够满足各种分析的需求,是各种分析的有力帮手。但是,PCR技术操作复杂,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操控与PRC技术相关的仪器。PRC技术是近几年才引入到食品检测领域的,其主要应用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中。例如Taq Man PRC快速检测食物中的空肠弯曲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等。
2.2 基因探针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主要应用于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是现代生物检测技术中的重要内容。现如今,基因探针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有同相杂交和异相杂交两种,与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相比,基因探针技术操作简单,灵活度高、省时便捷,但是基因探针技术的成本较高。基因探针技术的核心是一段与目标基因或DNA互补的特异核甘酸序列,该序列形式多种多样,其既可以是基因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基因序列,甚至可以是由DNA转录形成的RNA,序列形式的多样性为基因探针技术的具体方法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基因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核酸探针可以对食品中繁殖的李特斯菌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对常规培养物进行检测。
2.3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由工业上的半导体材料与DNA杂交探针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测技术,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食品营养成分、食品原料、食品安全卫生的检测。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是运用微量点样或光导原位合成等方法,使大量生物分子样品以一定序列标准固化在支持物的表面,形成紧密的二维分子序列,然后将已经完成标记的待检测样本的靶分子与二维分子序列进行杂交,对杂交信号强度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靶分子的数量。生物芯片技术的制作过程较为简单,国内和国外对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优势突出,应用广泛,其可以通过药物筛选、基因诊断、个体化医疗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检测,进而达到食品检测的目的。
2.4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主要应用具有化学识别功能的生物材料对食品进行病菌检测,其主要构成元素包括信号处理放大装置、生物敏感元件和换能元件。生物传感器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响应快,在食品检测中具有很大优势。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用来检测鱼、肉等食品的新鲜度;二是用来检测食品的味道和生熟度,例如日本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可以品尝肉汤的口味。
2.5 免役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我国食品检测中应用广泛,免疫学检测技术以抗原抗体为基本原理,其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分析容量大,深受检测部门的欢迎。目前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体步骤为在具有特异的抗体上标记上酶,随后将其制成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特性的酶标抗体。这样一来,相关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参照物的颜色对抗原进行定性判断。但是,免疫学检测技术只能应用在接受基因工程改造的生物体上。
总结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保障人身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检测的重视,不断研究生物技术等食品检测新技术,进而降低食品给人们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王鹏.简析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5,(30):102.
[2] 徐雅莉.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20):24-25.
[3] 杨安,李翠芳.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27):21.
[4] 李锋.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7):123-124.
[关键词]食品检测;生物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Q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397-0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的食品不再自给自足,而是倾向于市场消费,这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逐渐增大。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保证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共同诉求,因此对食品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1.1 微生物是食源性疾病增加的主要原因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导致疾病因子进入人体的疾病,其可以分为中毒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两种。较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化学性有毒物质引起的疾病、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一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会增加基因突变、基因水平转移、基因重组等食源性疾病;二,农药残留会引起食源性疾病;三,政府资金投入少,食品卫生检测手段落后也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四,一些食品加工商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劣质原料;五,一些部门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微生物的出现,进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有很多,例如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出血型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黄曲霉毒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阮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肉毒杆菌毒素、致病性弧菌、幽门螺旋菌、口蹄疫等,这些微生物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1.2 微生物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安全威胁
微生物会导致食源性疾病,而食源性疾病一旦爆发,其涉及的人数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食源性疾病控制指南中,由生物因素构成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占到84%以上,其中包括17种病菌、18种寄生虫和7种生物毒素。由此可见,控制食品当中微生物风险因素,对保障食品安全有多么的重要。
2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品检测新技术,其检测基础是微观科学和现代化科学,在食品检测中优势明显。生物检测技术灵敏、精确、专一、快速、选择性高,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功能。目前在食品安全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有PCR技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下文将具体对这几种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2.1 PCR技术
PCR技术又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由复性、变性和延伸三个基本的步骤构成,近些年,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结合了PCR惊人的扩增速度,对分别与拟扩增的DNA分子模板互补的寡核普酸片段为引物,只需要少量物质就可扩增到大量需要的目标片断,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DNA合成,进而完成对检测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PCR技术擴产的产物能够满足各种分析的需求,是各种分析的有力帮手。但是,PCR技术操作复杂,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操控与PRC技术相关的仪器。PRC技术是近几年才引入到食品检测领域的,其主要应用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中。例如Taq Man PRC快速检测食物中的空肠弯曲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等。
2.2 基因探针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主要应用于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是现代生物检测技术中的重要内容。现如今,基因探针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有同相杂交和异相杂交两种,与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相比,基因探针技术操作简单,灵活度高、省时便捷,但是基因探针技术的成本较高。基因探针技术的核心是一段与目标基因或DNA互补的特异核甘酸序列,该序列形式多种多样,其既可以是基因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基因序列,甚至可以是由DNA转录形成的RNA,序列形式的多样性为基因探针技术的具体方法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基因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核酸探针可以对食品中繁殖的李特斯菌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对常规培养物进行检测。
2.3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由工业上的半导体材料与DNA杂交探针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测技术,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食品营养成分、食品原料、食品安全卫生的检测。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是运用微量点样或光导原位合成等方法,使大量生物分子样品以一定序列标准固化在支持物的表面,形成紧密的二维分子序列,然后将已经完成标记的待检测样本的靶分子与二维分子序列进行杂交,对杂交信号强度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靶分子的数量。生物芯片技术的制作过程较为简单,国内和国外对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优势突出,应用广泛,其可以通过药物筛选、基因诊断、个体化医疗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检测,进而达到食品检测的目的。
2.4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主要应用具有化学识别功能的生物材料对食品进行病菌检测,其主要构成元素包括信号处理放大装置、生物敏感元件和换能元件。生物传感器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响应快,在食品检测中具有很大优势。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用来检测鱼、肉等食品的新鲜度;二是用来检测食品的味道和生熟度,例如日本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可以品尝肉汤的口味。
2.5 免役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我国食品检测中应用广泛,免疫学检测技术以抗原抗体为基本原理,其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分析容量大,深受检测部门的欢迎。目前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体步骤为在具有特异的抗体上标记上酶,随后将其制成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特性的酶标抗体。这样一来,相关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参照物的颜色对抗原进行定性判断。但是,免疫学检测技术只能应用在接受基因工程改造的生物体上。
总结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保障人身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检测的重视,不断研究生物技术等食品检测新技术,进而降低食品给人们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王鹏.简析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5,(30):102.
[2] 徐雅莉.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20):24-25.
[3] 杨安,李翠芳.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27):21.
[4] 李锋.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