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施工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必然要对其进行处理。处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施工的安全,更要考虑工后的工程安全性及工程寿命。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加固。国内传统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有很多,但因相关理论及技术水平落后,在施工管理中,经验主义盛行,导致软土地基的处理存在不足。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应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技术及方法,在施工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多种因素积极利用新技术推进软土地基的处理。
  关键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筑工程项目以及各种高速道路施工飞速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稳固性,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软土地基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软粘土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差的要数淤泥或淤泥质土。通常工程上把天然孔等于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C<30KN/m2,固结快剪时,∮一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称为淤泥,而把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称为淤泥质粘土。
  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地均有广泛分布,其主要工程特性包括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灵敏度高、抗剪强度低、流变性显著等。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N/m2。由于软土地基的超限沉降,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基础易出现压缩沉降、滑陷、坍塌等。如果没有处理好软土问题,直接在软土上方进行道路铺设,很有可能造成道路出现倾斜、路基坍滑。严重时,路基出现大面积下沉,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结构安全性。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不仅要确保施工中的安全可靠和竣工后的不被破坏,而且还应考虑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剩余沉降量。
  软土的工程特性使得软土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或是进行路基施工,都要求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对策很多,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其他不利的影响。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动力稳定性和透水性要求,达到减小道路路基及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目的都是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可以使工程顺利开展。国内传统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表层处理法、强夯法、换填法、真空预压、加筋法、灌浆法、抛石挤淤法、反压护道法、化学药剂方法、塑料排水板法、水泥土搅拌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等等。
  软土地基加固法还包括抛石挤淤法、反压护道法、化学药剂方法、塑料排水板法、水泥土搅拌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等。
  在原有地基基础上的加固有时达不到施工的要求,这时就需要对地基进行复合加固处理。目前国内的地基复合加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复合地基加固体、多元加固体复合地基、多方法复合加固、大面积地基加固、土工合成材料、特殊土加固技术等关键技术。复合地基主要指由水泥土桩或柔性桩等共同形成的复合地基,工程中具备承担荷载以及排水通道的功能。
  目前国内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项目存在一定的不足,其表现为:
  第一,经验主义盛行,理论水平落后。选择地基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当地的工程经验来决定,在选择地基处理技术环节存在着一定盲目性,没有完全考虑勘察结果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不同技术没有进行详细的工程造价对比。未能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在合理选用地基处理方法方面有时仅凭经验来决定处理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软土地基的真实情况。
  工程实践过程不能缺乏地基处理理论的研究与指导,目前关于地基處理的相关理论大多借鉴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国内针对地基处理的理论研究还不能满足国内地基处理项目的客观需求,地基处理理论落后于实践。
  第二,地基处理人员素质与施工机械及技术水平落后。国内地基处理工程技术发展很快,同时地基处理项目较多,直接引起地基处理队伍迅速膨胀。绝大多数地基处理人员施工前没有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导致施工人员不能完全准确的完成地基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素质差影响地基处理质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搅拌桩施工。
  施工机械与我国工程建设的内在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施工机械简陋影响地基处理水平和质量。同时,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造成地基处理过程的失败。同时,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监测技术以及质量检验手段与方法还需要系统的完善和改进。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现存处理办法的不足,结合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办法,在施工管理中不妨做如下改进:
  首先,要提升软土地基的理论水平,研究开发出一套符合国情的地基处理技术。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域有着不同的地质环境,因此建筑或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应结合各地的工程建设,针对各种特殊土的处理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第二,要提高软土地基处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专业的设置提高地基处理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施工前,对参与施工的人员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地基处理的全部环节,并对关键环节进行模拟演练,以促使其更熟练地掌握施工技术以及处理方法。
  第三,要因地制宜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工程实践中要全面考虑项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基状况、地基构成、工程性质及施工条件、施工环境。深入理解各种方法技术的地基加固原理,科学合理地进行不同技术方法的工程造价对比,然后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处理方法。不同的施工条件选用的处理方法也不同,要考虑工程的工期、材料、机械的作业条件等。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振动地基及地下水的变化和排出的泥水等,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必须考虑。
  第四,在工程施工中要积极推行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如在路桥施工中运用双向搅拌桩技术或爆夯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双向搅拌桩技术不仅施工简单,而且速度快,造价低廉,节约成本,有利于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缓地基沉降现象。爆夯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在路桥施工中工期处理短,费用低,不受地基处理深度限制,效果明显,其运用效果良好,并且节约成本。
  总之,软土地基是工程施工中难以避免又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条件。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必然要对其进行处理。处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施工的安全,更要考虑工后的工程安全性及工程寿命。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加固。国内传统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有很多,但相关理论及技术水平落后,经验主义盛行,导致软土地基的处理存在不足。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应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技术及方法,还要因地制宜、结合多种因素积极利用新技术推进软土地基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黄家成.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才智.2010.23期
  [2]侯军风.如何合理进行软土路基处理.山西建筑.2008.14
  [3]唐华 钱立新.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综述.北方交通,2006.08
  [4]柳洲.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现代企业文化.2009 .26 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暖通这项工程也是发展的越来越完善的,地源热泵技术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可能这项技术在应用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本文就从暖通工程中的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这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暖通工程;地源热泵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暖通工程中,对于地源热泵这项技术,科学家做出很多年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源泵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的,可能在这方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观念不强, 责任事故频发  1.1.1 环境的不安全狀态  1.1.2 人的不安全行为  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在保险、防护、信号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
摘要:公交系统作为城市地面交通的命脉,其发展水平直接代表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IS和北斗定位的智慧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更好的服务大众。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智慧公交;交通规划;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s System b
摘要: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住房及其它公共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建筑工程行业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但是市场竞争是不断增大的,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为自己赢得信誉,我们必须要注重并加强施工管理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些增强施工管理的途径,希望能对这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
摘要:地铁区间隧道经常碰到规模不等的断层破碎带,这些隧道多富水且稳定性差,会给盾构施工造成困难。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凍结法在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加固地层和封水作用,并探讨了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富水;软弱破碎;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重庆市地铁六号线通过a-b断裂带,该段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变化复杂,地铁隧道与断裂带斜交,南北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践从施工安全、质量、成本等多方面分析了施工管理,同行共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
摘要: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工民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对国民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今,工民建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管理制度和模式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相应的工民建施工和管理经验,对工民建施工和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管理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