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江南大学手机党校为例,将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丰富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征与大学生党建紧密结合,从而开创出“管”、“学”、“导”、“新”、“乐”等更有效、更立体的党建工作形式,有利于拓宽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渠道,提升党建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学生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1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对高校学生来说,信息和网络已成为其主要的生活方式和沟通途径,有关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上网普及率高达95%,手机上网率高达85%。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探索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增强大学生党建的活力,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高校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出的党员教育新平台——手机党校为例,从不同方面阐释信息技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利用信息技术操作的便捷性,以“管”促建
信息技术具有快运行、大容量、长储存等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展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时效性、快捷性,使传统党建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增添新的活力,提高党组织工作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建工作新天地,树立信息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象。
例如,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就于2010年6月开通了手机党校。手机党校是利用手机这一普遍、直达的传播媒介,将广大学生党员连接起来,组成掌上的党校平台。架设手机党校,首先有利于从思想上对学生党员加强监管。每期党校都及时有效地发布党团新闻信息、传达重要文件精神、捕捉优秀党员事迹,是真正的常规性、量化性的党员教育阵地,对于提升党员各方面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根据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手机党校划分为三个班次:即正式党员班、预备党员班、入党积极分子班。因“班”制宜,区分对待,既增大监管的针对性,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手机党校还有利于从信息上对学生党员加强管理。手机党校的飞信群组是党员的信息管理库和学生党建管理系统。群空间里涵盖所有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详细信息,具体包括:递交入党申请书人员记录、入党积极分子考察、预备党员管理、正式党员教育等。每隔半学期会对所有信息进行重新核对检查和更新。信息的准确无误保证党校传递的通畅便捷,实现对党员群体的有效监督。
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以“学”促建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资源网络化,互联网提供的共享资源对学习生活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有质量的新型学习渠道,对大学生党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高校各级党组织普遍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申请入党的人数日渐增多,教育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就需要党建工作者创新党校的教育形式,拓宽党校的教学内容,创设出效率高、受众广、内容好的党校新模式。
我院手机党校便是利用丰富信息资源,打造多样化党员教育渠道的成功典范。手机党校每周五发布一期,迄今为止,已累计发送30多期。每期的手机党校内容多种多样:“党员天空”和学生党员们一起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光辉历程,夯实党员的知识基础;“时事报告”选择发布国内外最受关注的新闻时事,帮助党员打开了解外界的窗口;“媒体推荐”提供优秀书籍报刊,提高党员的综合修养;“理论纵横”带领党员学习基本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塑造理论过关的合格党员。另外,手机党校还设有不定期板块,如“热点专栏”,以便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可以专门介绍,重点宣传,扩大党校的实时性、先进性。可以说,手机党校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党员学习形式,可以更方便简洁地发布方针政策、时事动态等党员教育的须知内容,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团结性,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信息技术沟通的交互性,以“导”促建
信息技术具有传统媒体所缺少的交互性、匿名性等特点,为大学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畅通无阻的舞台。其“无地空限制、全天候覆盖”的存在特征也对学生党建的评价机制、互动机制提出了挑战。党建工作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加大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及时发布权威正面信息,引导学生接受主流思想,努力争取在日常交流中赢得宣传主动权。
因此,我院手机党校就设有“时代先锋”和“一品天下”版块,旨在全面搭建学生自己无拘无束的沟通空间。“时代先锋”会经常准备一些学业优秀和自强不息的学生党员的相关资讯,让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与优秀的党员心贴心交流,从而引发学生的反思和展望,利用榜样的力量督促其健康成长。“一品天下”则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汲取同学观点、聆听同学心声,并在发言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修正和改观,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每学期期末,院党委还会通过手机党校,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党员解决日常困难,让手机党校真正成为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平台,党员与党组织沟通的有效途径。
四、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性,以“新”促建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大学生党建生活融入了创新元素,提供了新的选择资源,创造了别样的精彩。手机党校开办以来,受到了全院上下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但在现代信息日新月异的冲击下,秉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集合广大师生意见建议,半年来,手机党校已经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调整。其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保留原有新闻版块,但关注的热点由原先侧重国际、国家为主的宏观新闻调整为和大学生关系更加密切的地方政策、最新消息,所采集的新闻也更加务实。保留重要理论版块,但对理论的关注研究将更加与时俱进,更有时效性。撤销“党员天空”版块,调整为以关注就业、创业、考研等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版块等。调整后的手机党校,更加突出“把握先进理论、追踪时代精神、贴近大学生活”的特征,紧抓“实事性、可读性、理论性、服务性”的标准,扣住时代精神脉搏,引导思想教育热点,创新方式,提高质量,增加特色,使手机党校党建创新品牌形象不断加强,先进理论的解读平台作用继续发挥,党员党性锻炼熔炉效应真正落实。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手机党校突破自身,不断飞跃。手机党校现阶段仍存在建群单一、更新滞后等不足。为了进一步加强手机党校的专业性和传承性,手机党校工作小组正在考虑以学院名义,建立手机党校专属号码,设立必要经费,突破飞信发送字数受限、条数过多的弊端,改用发送手机彩信的方式,既可以增加板块内容,又可以插入图片音乐等媒体形式,全面提高手机党校质量,使党校更丰富,更生动,永葆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元素的多样性,以“乐”促建
信息技术除了文字符号传达的方便快捷之外,其他色彩、图形、图片、动画、声音等表达元素也十分多样,丰富多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其蕴含娱乐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建教育的渗透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本、视频等于一体的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从根本上扭转传统党员教育沉闷枯燥的状况。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和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党建网站。在网页设置上,各学校纷纷打出“美观”牌、“快乐”牌,从栏目、版面、标识、色彩、内容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增强吸引力,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实施了网上视频教育,对学生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教育,通过网络视频讲座、主流电影欣赏等项目,努力提高党校教育质量。我院手机党校也充分认识到以“乐”促建的重要性,不定期向全院党员推荐新颖实用的党建网站,介绍有关党员教育的视频资料,发布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的最新信息,全方位拓宽党员教育的渗透渠道。
总之,面对新形势,高校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关键是找准切入点,江南大学利用手机党校将信息技术与高校学生党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其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主力和新支撑。?
参考文献:
[1]邹鑫.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35-36.
[2]程焰.信息技术与高校党建工作[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4):27-29.
[3]韦丽华,黄家周.网络发展与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院学报,2006(19):1-4.
[4]魏玉书.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2):48-49.
[5]聂静.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6):72-73.
[6]马永明,任性遂.浅论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的党建工作[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 121-123.
(编辑:金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学生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1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对高校学生来说,信息和网络已成为其主要的生活方式和沟通途径,有关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上网普及率高达95%,手机上网率高达85%。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探索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增强大学生党建的活力,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高校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出的党员教育新平台——手机党校为例,从不同方面阐释信息技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利用信息技术操作的便捷性,以“管”促建
信息技术具有快运行、大容量、长储存等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展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时效性、快捷性,使传统党建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增添新的活力,提高党组织工作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建工作新天地,树立信息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象。
例如,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就于2010年6月开通了手机党校。手机党校是利用手机这一普遍、直达的传播媒介,将广大学生党员连接起来,组成掌上的党校平台。架设手机党校,首先有利于从思想上对学生党员加强监管。每期党校都及时有效地发布党团新闻信息、传达重要文件精神、捕捉优秀党员事迹,是真正的常规性、量化性的党员教育阵地,对于提升党员各方面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根据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手机党校划分为三个班次:即正式党员班、预备党员班、入党积极分子班。因“班”制宜,区分对待,既增大监管的针对性,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手机党校还有利于从信息上对学生党员加强管理。手机党校的飞信群组是党员的信息管理库和学生党建管理系统。群空间里涵盖所有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详细信息,具体包括:递交入党申请书人员记录、入党积极分子考察、预备党员管理、正式党员教育等。每隔半学期会对所有信息进行重新核对检查和更新。信息的准确无误保证党校传递的通畅便捷,实现对党员群体的有效监督。
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以“学”促建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资源网络化,互联网提供的共享资源对学习生活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有质量的新型学习渠道,对大学生党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高校各级党组织普遍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申请入党的人数日渐增多,教育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就需要党建工作者创新党校的教育形式,拓宽党校的教学内容,创设出效率高、受众广、内容好的党校新模式。
我院手机党校便是利用丰富信息资源,打造多样化党员教育渠道的成功典范。手机党校每周五发布一期,迄今为止,已累计发送30多期。每期的手机党校内容多种多样:“党员天空”和学生党员们一起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光辉历程,夯实党员的知识基础;“时事报告”选择发布国内外最受关注的新闻时事,帮助党员打开了解外界的窗口;“媒体推荐”提供优秀书籍报刊,提高党员的综合修养;“理论纵横”带领党员学习基本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塑造理论过关的合格党员。另外,手机党校还设有不定期板块,如“热点专栏”,以便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可以专门介绍,重点宣传,扩大党校的实时性、先进性。可以说,手机党校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党员学习形式,可以更方便简洁地发布方针政策、时事动态等党员教育的须知内容,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团结性,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信息技术沟通的交互性,以“导”促建
信息技术具有传统媒体所缺少的交互性、匿名性等特点,为大学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畅通无阻的舞台。其“无地空限制、全天候覆盖”的存在特征也对学生党建的评价机制、互动机制提出了挑战。党建工作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加大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及时发布权威正面信息,引导学生接受主流思想,努力争取在日常交流中赢得宣传主动权。
因此,我院手机党校就设有“时代先锋”和“一品天下”版块,旨在全面搭建学生自己无拘无束的沟通空间。“时代先锋”会经常准备一些学业优秀和自强不息的学生党员的相关资讯,让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与优秀的党员心贴心交流,从而引发学生的反思和展望,利用榜样的力量督促其健康成长。“一品天下”则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汲取同学观点、聆听同学心声,并在发言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修正和改观,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每学期期末,院党委还会通过手机党校,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党员解决日常困难,让手机党校真正成为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平台,党员与党组织沟通的有效途径。
四、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性,以“新”促建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大学生党建生活融入了创新元素,提供了新的选择资源,创造了别样的精彩。手机党校开办以来,受到了全院上下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但在现代信息日新月异的冲击下,秉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集合广大师生意见建议,半年来,手机党校已经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调整。其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保留原有新闻版块,但关注的热点由原先侧重国际、国家为主的宏观新闻调整为和大学生关系更加密切的地方政策、最新消息,所采集的新闻也更加务实。保留重要理论版块,但对理论的关注研究将更加与时俱进,更有时效性。撤销“党员天空”版块,调整为以关注就业、创业、考研等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版块等。调整后的手机党校,更加突出“把握先进理论、追踪时代精神、贴近大学生活”的特征,紧抓“实事性、可读性、理论性、服务性”的标准,扣住时代精神脉搏,引导思想教育热点,创新方式,提高质量,增加特色,使手机党校党建创新品牌形象不断加强,先进理论的解读平台作用继续发挥,党员党性锻炼熔炉效应真正落实。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手机党校突破自身,不断飞跃。手机党校现阶段仍存在建群单一、更新滞后等不足。为了进一步加强手机党校的专业性和传承性,手机党校工作小组正在考虑以学院名义,建立手机党校专属号码,设立必要经费,突破飞信发送字数受限、条数过多的弊端,改用发送手机彩信的方式,既可以增加板块内容,又可以插入图片音乐等媒体形式,全面提高手机党校质量,使党校更丰富,更生动,永葆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元素的多样性,以“乐”促建
信息技术除了文字符号传达的方便快捷之外,其他色彩、图形、图片、动画、声音等表达元素也十分多样,丰富多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其蕴含娱乐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建教育的渗透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本、视频等于一体的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从根本上扭转传统党员教育沉闷枯燥的状况。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和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党建网站。在网页设置上,各学校纷纷打出“美观”牌、“快乐”牌,从栏目、版面、标识、色彩、内容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增强吸引力,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实施了网上视频教育,对学生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教育,通过网络视频讲座、主流电影欣赏等项目,努力提高党校教育质量。我院手机党校也充分认识到以“乐”促建的重要性,不定期向全院党员推荐新颖实用的党建网站,介绍有关党员教育的视频资料,发布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的最新信息,全方位拓宽党员教育的渗透渠道。
总之,面对新形势,高校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关键是找准切入点,江南大学利用手机党校将信息技术与高校学生党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其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主力和新支撑。?
参考文献:
[1]邹鑫.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35-36.
[2]程焰.信息技术与高校党建工作[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4):27-29.
[3]韦丽华,黄家周.网络发展与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院学报,2006(19):1-4.
[4]魏玉书.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2):48-49.
[5]聂静.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6):72-73.
[6]马永明,任性遂.浅论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的党建工作[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 121-123.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