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教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
1 利用信息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教育技术,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美丽的圆明园、壮丽的长江三峡、笔陡的华山、汶川大地震的感人场面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地感受。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巧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地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教学《桂林山水》《观潮》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
教学古诗词和现当代诗歌时,由于这些诗歌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且年代久远,学生想象力贫乏,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在讲杜甫的《绝句》时,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画面随着朗诵进程陆续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同时,又显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整个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出我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
3 形式新颖,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相互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媒体的交流。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也可以发电子邮件求教等,然后汇总,制定答案。这样不仅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動性,增强学生的认知,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4 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疲于板书,字词、作家作品、结构提纲等,教师可以在制作时提前将教学所需的东西制作好,留出更多的时间拓展、提高、练习,扩大学生视野,并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总结,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语文教学由过去单一、单向的信息传递形式变为多元、多向传递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绝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的接受与服从,而成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交互活动,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能盲目使用,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定媒体的利用,不要喧宾夺主,也避免画蛇添足。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中心小学)
1 利用信息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教育技术,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美丽的圆明园、壮丽的长江三峡、笔陡的华山、汶川大地震的感人场面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地感受。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巧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地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教学《桂林山水》《观潮》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
教学古诗词和现当代诗歌时,由于这些诗歌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且年代久远,学生想象力贫乏,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在讲杜甫的《绝句》时,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画面随着朗诵进程陆续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同时,又显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整个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出我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
3 形式新颖,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相互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媒体的交流。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也可以发电子邮件求教等,然后汇总,制定答案。这样不仅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動性,增强学生的认知,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4 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疲于板书,字词、作家作品、结构提纲等,教师可以在制作时提前将教学所需的东西制作好,留出更多的时间拓展、提高、练习,扩大学生视野,并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总结,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语文教学由过去单一、单向的信息传递形式变为多元、多向传递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绝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的接受与服从,而成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交互活动,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能盲目使用,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定媒体的利用,不要喧宾夺主,也避免画蛇添足。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