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92-01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以脑梗死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以上,颈内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应之一。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开展的一项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方法,该方法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金标准”。但该方法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后充分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以其创少、痛苦少、易于被病人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53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2±16)岁,均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以上。临床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顽固性头晕3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对症施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与治疗的知识。如支架置入术的必要性、支架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手术所需时间,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医护人员注意与患者交流的態度、技巧,积极倾听患者的主诉,使患者得到足够的信息,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主动配合治疗[2]。
2.2 术前护理:
2.2.1 术前碘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备皮。嘱患者充分休息与睡眠、术前更衣、禁食禁水12h。术前30min遵医嘱给予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并在手术对侧肢体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以保证术中及时用药。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安放导尿管。夜间睡眠障碍者可给予镇静剂。
2.2.2 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做好心电图、胸片、TCD、3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监测血压变化,控制血压、血糖及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做好术前体位训练,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手术时要求患者身体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24h。护士向患者讲解卧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预习床上排便、术后咳嗽,嘱患者术后排便时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麻醉清醒,在医生的陪同下回病房,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的变化。术侧肢体制动24h,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将125000u肝素钠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20ml/h静滴,术后4 h暂停,6 h协助医生拔除血管鞘,拔鞘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有关,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拔管后局部伤口垂直压迫15-30min,再用血管压迫器压迫止血6-8h,术侧肢体制动12-24 h,严密观察下肢供血情况。全麻复苏后6 h无不适者,开始进水和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2.3.2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1)出血:支架置入术中用了大量肝素,且术后仍需抗凝治疗,对患者的出凝血功能有较大影响,术后可能发生不同部位的出血,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口腔、牙龈出血情况及大便颜色,穿刺局部有无渗血、血肿及全身情况。本组1例病人在术后第2天出现穿刺口渗血,予沙袋加压包扎,并密切注意渗血情况及有无出现血肿,术后第3天渗血停止。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发生,如出现意识改变、头痛、呕吐,应警惕有无颅内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密切观察血压的波动。控制血压在100-120/60-80之间。 (2)预防血管栓塞:严密观察是避免发生血管栓塞的关键[3],手术后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对比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对称及肢体灵活度。并被动按摩肢体以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绷带拆除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本组无1例发生血管栓塞。 (3)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由于动脉突然扩张,颅内血流量明显增多,可导致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等。因此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时控制血压。(4)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严密观察尿液的颜色,造影后出现血尿、尿量减少,要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遵医嘱准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以利于造影剂加速排出。保持情绪稳定,大小便通畅,避免血压升高,协助进食,排便。
3 出院指导
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及预防。向病人说明术后使用抗凝药对预防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按医嘱坚持服药。口服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7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随后停用波立维,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终身服用,应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头部屈曲、旋转动作不能过大,对原有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向血糖等)要继续观察、控制和治疗。术后在适当范围内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头部屈曲、旋转动作不能过大,,避免重体力劳动,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冒。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多食蔬菜及适量水果。用软毛刷刷牙,不可做颈部按摩。
参考文献
[1]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的护理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8月6卷4期
[2]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置入10例临床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年9月27卷18期
[3] 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5月24卷5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以脑梗死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以上,颈内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应之一。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开展的一项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方法,该方法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金标准”。但该方法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后充分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以其创少、痛苦少、易于被病人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53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2±16)岁,均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以上。临床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顽固性头晕3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对症施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与治疗的知识。如支架置入术的必要性、支架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手术所需时间,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医护人员注意与患者交流的態度、技巧,积极倾听患者的主诉,使患者得到足够的信息,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主动配合治疗[2]。
2.2 术前护理:
2.2.1 术前碘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备皮。嘱患者充分休息与睡眠、术前更衣、禁食禁水12h。术前30min遵医嘱给予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并在手术对侧肢体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以保证术中及时用药。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安放导尿管。夜间睡眠障碍者可给予镇静剂。
2.2.2 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做好心电图、胸片、TCD、3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监测血压变化,控制血压、血糖及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做好术前体位训练,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手术时要求患者身体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24h。护士向患者讲解卧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预习床上排便、术后咳嗽,嘱患者术后排便时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麻醉清醒,在医生的陪同下回病房,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的变化。术侧肢体制动24h,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将125000u肝素钠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20ml/h静滴,术后4 h暂停,6 h协助医生拔除血管鞘,拔鞘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有关,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拔管后局部伤口垂直压迫15-30min,再用血管压迫器压迫止血6-8h,术侧肢体制动12-24 h,严密观察下肢供血情况。全麻复苏后6 h无不适者,开始进水和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2.3.2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1)出血:支架置入术中用了大量肝素,且术后仍需抗凝治疗,对患者的出凝血功能有较大影响,术后可能发生不同部位的出血,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口腔、牙龈出血情况及大便颜色,穿刺局部有无渗血、血肿及全身情况。本组1例病人在术后第2天出现穿刺口渗血,予沙袋加压包扎,并密切注意渗血情况及有无出现血肿,术后第3天渗血停止。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发生,如出现意识改变、头痛、呕吐,应警惕有无颅内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密切观察血压的波动。控制血压在100-120/60-80之间。 (2)预防血管栓塞:严密观察是避免发生血管栓塞的关键[3],手术后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对比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对称及肢体灵活度。并被动按摩肢体以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绷带拆除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本组无1例发生血管栓塞。 (3)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由于动脉突然扩张,颅内血流量明显增多,可导致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等。因此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时控制血压。(4)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严密观察尿液的颜色,造影后出现血尿、尿量减少,要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遵医嘱准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以利于造影剂加速排出。保持情绪稳定,大小便通畅,避免血压升高,协助进食,排便。
3 出院指导
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及预防。向病人说明术后使用抗凝药对预防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按医嘱坚持服药。口服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7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随后停用波立维,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终身服用,应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头部屈曲、旋转动作不能过大,对原有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向血糖等)要继续观察、控制和治疗。术后在适当范围内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头部屈曲、旋转动作不能过大,,避免重体力劳动,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冒。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多食蔬菜及适量水果。用软毛刷刷牙,不可做颈部按摩。
参考文献
[1]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的护理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8月6卷4期
[2]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置入10例临床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年9月27卷18期
[3] 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5月24卷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