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循环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的引领与引荐、研习与见习、实训与实习、创业与就业等育人举措并非相互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循环育人体系。循环育人体系具有目标循环关系和内在的循环关系。为使循环育人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需建立四大平台,即“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大学生自我成长互促会”、“大学生专业发展实训平台”、“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循环育人体系;内在关系;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2-0082-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2015时代在创新中前进,国家在变革中发展。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大学发展何去何从?国家根据高校师资水平、生源情况、市场需求等提出了三大发展战略,分别是建设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和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教育。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大学,都涉及到人才培养理念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符合大学的功能、符合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需大学持之以恒地探索。探析当前的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发现大学的引领与引荐、研习与见习、实训与实习、创业与就业育人举措形成循环育人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和职业教育的实施,达成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目标。
  一、循环育人理念的提出
  沿着大学功能演进这条主线看大学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变化。据徐辉和李薇的研究,大学在中世纪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神学、医学、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19世纪,大学发展进入高峰期。以普鲁士的“洪堡改革”、英国的“自由人教育”和美国的“实用性技术”大学为代表进行了重要改革。普鲁士进行“洪堡改革”,大学的发展理念更新为为追求知识进步而生存,学者不再是神学的仆人,而是知识与真理的探索者,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培养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学者。同样是追求知识与真理,英国的古典大学教育则更加重视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的使命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高尚情操和强烈责任感的自由人”[1]。继承自由主义传统,培养“自由人”,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首创“学院制”和“导师制”。与此同时,美国大学则创立了“选修制”和兴建一批“实用性的技术大学”。跨越20世纪大学大众化发展的潮流,到21世纪,大学主要承担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功能、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功能。
  当前,学界关于大学功能的论述颇丰,观点各异,但公认的大学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学的功能蕴涵了人才培养理念,可以说大学是人才培养高地,什么样的大学功能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的功能是社会服务,那么大学就要适应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需求,实行符合大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方式。那么,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智力发展、道德教育、个性品格、价值选择等方面”[2]。总的来说,除了需要鍛炼强健的体魄之外,大学生的成长还要有德、智、美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上,则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大学要承担社会服务的功能,不仅要适应大学生德、智、美的发展需求,还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如此,才能实现“成人”、“成才”目标。
  德、智、美的培养相对应的是德育、智育和美育,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对应的是职业教育。也就是说,大学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生。分析上述四种教育形态,虽性质各异,却蕴含了相同的“育人路径”,即“循环育人”。所谓“循环育人”,既是“经验—行为”层次的“知行合一”,也是“认识—实践”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因此,不论是德育、智育、美育,还是职业教育,都绕不开“知行合一”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教育是一种体验与探索。大学生作为学习者,在助学者(教师或家长)的引领下,体验经验带来的益处,体验理论是否符合现实。在体验中,大学生学会探索,习得经验,拥有属于自我的经验。从体验、探索到经验的生成,再到拥有新的体验,如此循环反复,大学生完成了一个循环教育过程。体验具有层次的高低,既有抽离理论纯粹式的“经验-行为”体验,也有带着理论观照现实的“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体验。
  二、循环育人体系的形成
  多元育人路径并存的教育方式是融合大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和职业教育。大学生的德育是“立德树人”,智育是“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美育是“审美意识的培养”,职业教育是“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全面发展。探析当前的大学育人举措:引领与引荐、研习与见习、实训与实习、创业与就业,发现上述育人举措并非相对独立存在,而是处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依存之中,形成循环育人体系。
  (一)“第一循环”
  引领是入门,引荐是入行。引领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导向性作用,引荐起到反馈性作用。引领是为了更好地引荐,引荐促进引领的完善,由此相互循环,相互促进。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需要思想引领。通过思想引领,引领大学生进行德行修炼,同时增进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通过引荐,把德行兼备的专业人才推荐给用人单位,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领是人才培养的起点,起到导向性作用。引荐是人才培养的终点,起到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因此,引领是为了更好地引荐,引荐反过来促进更好地引领,由此构成循环育人体系的“第一循环”。
  (二)“第二循环”
  研习是理论学习,见习是实践学习,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多元智能,增长大学生的专业见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理论研习是实践见习的先导,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见习,而实践见习是理论研习的深化,由此构成循环育人体系的“第二循环”。
  (三)“第三循环”
  实训是检验,实习是考核,实现检验与考核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吸收知识,优化行为,实现成长。具体而言,大学生既需要在学校搭建的专业实训平台锻炼,也需要在一线的实地平台历练。而且,大学生在学校进行实训锻炼,既是为了检验专业理论,也是为进入一线实习工作做好准备;反过来,一线的实习工作是对大学生实训成果的考核,由此构成循环育人体系的“第三循环”。   (四)“第四循环”
  自主创业是英才,成功就业是人才,实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回归专业实践,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青年中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强的群体,能通过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样的大学生是领袖型的“英才”。而且,大学生掌握职业能力,成功就业为社会服务,亦是一名有用的“人才”。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助于带动一批大学生成功就业;反过来,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能够有助于领袖型的大学生创业,由此,构成循环育人体系的“第四循环”。
  三、循环育人体系的内在关系
  引领与引荐、研习与见习、实训与实习、创业与就业共八步育人举措形成的四对循环,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和职业教育进行。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和职业教育是循环育人体系中的途径,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实践。逻辑推演与实践证明:专业精神有助于增进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有助于增进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有助于增进专业实践,而专业实践有助于增进专业精神,由此完成循环育人体系的目标循环关系。
  除了单向度的目标循环之外,八步育人举措形成了上述所说的四对循环。不同于单向度的目标循环,四对循环是双向度的、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四对循环的内在关系,已在前文论述,在此不加赘述。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引领与引荐以人才成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循环育人体系的“起点”。研习与见习以大学生专业学习为主线,实训与实习以大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为中心,研习与见习、实训与实习是循环育人体系的“重点”。创业与就业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回归,是循环育人体系的“终点”。因此,高校培养人才的循环育人体系始于人才成长和市场需求,终于职业发展,辅之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由此完成外在的“单向循环”,从而形成双向度的循环关系图如前文所述,德育、智育和美育融入循环育人举措之中,引领与引荐侧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精神,研习与见习侧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训与实习侧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与就业侧重增进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分析至此,完整的循环育人体系关系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基于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循环育人体系拥有单向度的目标循环、四对双向度循环和外在的单向度循环。
  四、循环育人体系的平台建设
  高校推进循环育人工作的平台建设,共有四种角色功能存在:运用于引领与引荐的“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运用于研习与见习的“大学生自我成长互促会”,运用于实训与实习的“大学生专业发展实训平台”,运用于创业与就业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四大平台是循环育人工作的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
  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的角色功能,重在思想引领与就业引荐,传承经验。著名教育家杜威直言:“教育乃是经验的再造或重组,这再造或重组的过程能增添经验的意义,也能使人更有能力引导随后经验的走向。”[3]大学教育也诚如雅思贝尔斯所言:“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4]。“年轻人都希望受教育、能师从获益、能进行自我教育,并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 [5]建立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内教授博士、校外专家、行家作为指导大学生人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导师。导师制的确立,有益于增进经验丰富的导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引领德行、传承经验,促进大学生专业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成长互促会
  大学生自我成长互促会的角色功能,重在研习与见习,形成学习共同体,营造共学共进的良好氛围。大学生的研习与见习是一种知识建构行为,知识建构具有个体建构和协同建构两种方式。所谓知识建构,是学习者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形成新的意义关联。个体建构是学习者自主探索,而协同建构则是建立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之上。一个有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共同体由四大要素构成,分别是“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分享感”[6]。知识建构是在学习共同体基础上,“具有社会性,存在一定的文化场域,是多元互动的过程,是群体智慧的共享与衍生”[7]。在学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界定虽有差异,但不外乎具有以下几种共性特征。首先是学习者与助学者的角色存在,助学者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家长。其次是学习者和助学者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再次是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能进行对话与分享。对话分享已有认识,对话探索未知领域的新事物,对话交流情感。最后是团队的共鸣感,共鸣感包括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等。在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组建大学生自我成长互促会,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研习与见习,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和职业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专业发展实训平台
  大学生专业发展实训平台的角色功能,重在實训与实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本质是经验的改造,技能实训与实习是经验的习得。“经验包含主动与被动两种成分的奇特结合。从主动的方面看,经验是尝试,亦即试验。从被动的方面看,经验是经受,我们经验某事物,先是用它来做什么,然后就承受它带来的后果”[8]。大学生在实训与实习中,既检验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也习得专业处理事物的经验。从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目标来看,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详见《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详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教育(详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不论是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用型普通本科大学建设还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实践技能锻炼都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因此,结合不同类型的大学实际情况,建设大学生专业发展实训平台,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之举。大学生专业发展实训平台既可以是专业竞赛形式,也可以通过建立校外技能实训基地的方式进行。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
  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的角色功能,重在创业与就业,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根据国内各高校科技园创业中心的案例,利用科技园和大学各级组织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主要有三个层面:完整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 贴近实际的校园创业活动、提供创业实习实践机会、学校政策支持”[9]。沿着创业促进就业、就业能力保障创业的思路考察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建设,会发现具有以下共同特征:首先是解决场地问题,提供创业就业基地,例如创业孵化园、大学生科技园等。其次是提供创业课程,例如提供SYB创业培训与KAB创业培训。第四是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促进校内创业导师、校外企业与校内大学生的交流,例如创客空间的建立。再次是提供学校政策支持,例如创业实践可修第二课堂学分。最后是提供专项扶持资金,例如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经费。
  参考文献:
  [1]徐辉,李薇.大学功能的世纪演变[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2]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8).
  [3][8]杜威.民主与教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69,127.
  [4][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5,87.
  [6]钟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7]冯锐,金婧.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7(3).
  [9]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其他文献
摘要 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使用的误区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而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而多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阅读教学应加抢,教师应转变思想和方法,我国历来重视阅读教学,教师应加强研究,不能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充当。匆匆过客,要积极引导,授之以阅读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把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课外阅读巩固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高考
阅读教学最具有动态开发的潜力和多元解读的空间,它要求教师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胸襟,着力构建灵动的课堂,还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其激荡智慧,放飞思绪。
期刊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压力大,语文课堂流于传统,学生沉默以对,文章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了课堂教学激励学习兴趣的一些心得。
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文言文的教学在采取传统的"以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外更要注重文言、文学、文化的和谐。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都要追求"文"与"言"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