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鉴于历史故事与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历史故事对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巧妙地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借此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荆轲刺秦王、萧何追韩信、廉颇负荆请罪、一骑红尘妃子笑……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像这样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这些历史故事并不是凭空杜撰的,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各种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基于历史故事与历史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聆听故事也可以兴致勃勃地学习历史知识。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定会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 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相当于课堂教学的开始。如果教师能够在导入环节就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导入新课学习,那么,高效课堂的建构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揭题导入、复习导入等。因为历史故事与历史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学生又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一些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借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教学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运用历史故事导入了新课。具体如下: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首先,笔者向学生讲述了历史故事“三顾茅庐”的故事。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欲力挽狂澜,重振汉王朝。于是,连续三次亲自去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天下大计……在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完这个历史故事之后,教师话锋一转导入了新课“三国鼎立”。
在课堂伊始,教师向学生呈现的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之中。由此可见,历史故事宛如初中历史教师导入新课的一支“奇兵”。
二、 利用历史故事破解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突破课堂教学难点是每一位教师绞尽脑汁、费尽周折、不懈努力的方向。同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千方百计探寻着突破课堂教学难点的方法。历史故事的巧妙運用能够在无形之中化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有鉴于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难点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并整理一些与课堂教学难点密切相关的历史故事。凭借这些历史故事,教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中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是“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向学生讲述了“约法三章”的历史故事。通过聆听这个历史故事,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师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破解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难点,进而提升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可见,历史故事好似初中历史教师破解教学难点的一把“利器”。
三、 利用历史故事复习旧知,夯实基础知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是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如果学习者不能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知识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正常人的记忆能力都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正常人为了提升记忆的效果,必须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地复习巩固。唯有通过及时有效地复习,学习者才能够富有成效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历史故事扎实有效地复习所学知识,并借此夯实基础知识。
例如,在复习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以“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为中轴线,扎实复习巩固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等相关知识。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复习旧知,能够切实提升他们复习的实效性。以此来看,历史故事堪比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一把“重锤”。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学习过程中;在突破难点环节,教师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破解课堂教学的难点;在课后复习环节,学生巧妙历史故事,可以扎实有效地复习所学历史知识。进而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初中历史课堂因为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而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刘龙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7(7):37.
[2]许晓宏.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5):55.
作者简介:
王剑梅,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二初级中学。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荆轲刺秦王、萧何追韩信、廉颇负荆请罪、一骑红尘妃子笑……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像这样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这些历史故事并不是凭空杜撰的,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各种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基于历史故事与历史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聆听故事也可以兴致勃勃地学习历史知识。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定会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 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相当于课堂教学的开始。如果教师能够在导入环节就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导入新课学习,那么,高效课堂的建构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揭题导入、复习导入等。因为历史故事与历史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学生又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一些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借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教学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运用历史故事导入了新课。具体如下: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首先,笔者向学生讲述了历史故事“三顾茅庐”的故事。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欲力挽狂澜,重振汉王朝。于是,连续三次亲自去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天下大计……在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完这个历史故事之后,教师话锋一转导入了新课“三国鼎立”。
在课堂伊始,教师向学生呈现的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之中。由此可见,历史故事宛如初中历史教师导入新课的一支“奇兵”。
二、 利用历史故事破解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突破课堂教学难点是每一位教师绞尽脑汁、费尽周折、不懈努力的方向。同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千方百计探寻着突破课堂教学难点的方法。历史故事的巧妙運用能够在无形之中化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有鉴于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难点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并整理一些与课堂教学难点密切相关的历史故事。凭借这些历史故事,教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中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是“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向学生讲述了“约法三章”的历史故事。通过聆听这个历史故事,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师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破解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难点,进而提升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可见,历史故事好似初中历史教师破解教学难点的一把“利器”。
三、 利用历史故事复习旧知,夯实基础知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是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如果学习者不能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知识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正常人的记忆能力都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正常人为了提升记忆的效果,必须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地复习巩固。唯有通过及时有效地复习,学习者才能够富有成效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历史故事扎实有效地复习所学知识,并借此夯实基础知识。
例如,在复习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以“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为中轴线,扎实复习巩固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等相关知识。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复习旧知,能够切实提升他们复习的实效性。以此来看,历史故事堪比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一把“重锤”。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学习过程中;在突破难点环节,教师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破解课堂教学的难点;在课后复习环节,学生巧妙历史故事,可以扎实有效地复习所学历史知识。进而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初中历史课堂因为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而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刘龙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7(7):37.
[2]许晓宏.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5):55.
作者简介:
王剑梅,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