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作能力是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知识的基础。这一能力在美术课堂中的体现更加明显。在美术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创作,将教学知识与自己的思维相结合,并最终完成美术知识的应用。然而,过去过于严谨的教学课堂限制了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也成为当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作意识;展开联想;夯实基础;讨论交流
美术教学活动是开放,包容且具有创作性的。美术创作活动是学生发挥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为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提供了实践机会。在小学阶段,教师更应鼓励学生根据美术活动主题进行创意创作,并以此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有突出帮助。本篇文章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美术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希望本文观点能够为各位教师带来一定的建议与帮助。
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联想是学生展开美术创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确定学生美术创作内容的思想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创作时,首先应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联想范围,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走进春天”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印象中的春天的因素进行创作,而这一创作过程便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长期不变的学习课程以及生活方式往往使学生的印象思维固定化,提到春天只能联想到树木发芽、冰雪消融、燕子飞回等十分普遍的场景,这一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课堂美术创作活动的氛围的活跃。对此,教师可在创作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对春天的特点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在此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在黑板上为学生写下一些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等,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方向。教师同样可以通过相关美术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这样的方法能够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联想方向,并增加学生的创作思路。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出更多与春天有关的场景和特色,如放风筝、清明节祭祖、春天特有的美食等等。这使得学生的创作空间更加丰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创作时更加活跃。
二、夯实学生美术基础
美术创作过程中创作技巧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不遵循美术创作中的基础理论,而在创作中随意发挥,那么学生的作品往往也无法实现信息以及情感的传递。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前提,教师同样应重视这一教学内容。
例如,在“颜色的明与暗”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为学生创作能力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明度,认识色彩的明度,体验色彩的明度并表现色彩的明度。这是学生应用色彩提高自身美术表达能力的基础常识,同时也是学生创作能力发挥的重要基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并组织学生按照卡片颜色的明暗程度对卡片进行排序。以红色、黄色、紫色、绿色的卡片为例,学生很快会辨别出黄色卡片是亮度最高的卡片,而紫色卡片是亮度最低的卡片,并将其以黄色,红色,绿色,紫色的顺序进行排序。在学生了解颜色亮度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便可展开“颜色渐变”的教学,并以此锻炼学生的调色能力。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创作技巧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體现自己的美术创作思维。
三、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灵感的迸发来源于思维的碰撞,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交流互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较高,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美术课堂中的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加丰富的创作理念,并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在美术创作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可设置讨论交流环节,以进一步活跃课堂创作氛围,丰富学生的创作思路。以前文中“走进春天”一课的创作活动为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更多新颖的创作思路,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在学生完成美术创作之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思路进行展示,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比如,一位学生以“牧童和柳笛”为创作灵感,画出了一幅“牧童在刚刚发芽的柳树下吹奏柳笛”的画作,而另外的学生则以“春天的昆虫”为创作灵感完成创作。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是学生创作灵感的碰撞,能够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教学主题设计具有引导性和激发性的教学课堂,从而为学生美术创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环境和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学芝.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
[2]许梦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作意识;展开联想;夯实基础;讨论交流
美术教学活动是开放,包容且具有创作性的。美术创作活动是学生发挥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为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提供了实践机会。在小学阶段,教师更应鼓励学生根据美术活动主题进行创意创作,并以此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有突出帮助。本篇文章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美术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希望本文观点能够为各位教师带来一定的建议与帮助。
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联想是学生展开美术创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确定学生美术创作内容的思想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创作时,首先应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联想范围,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走进春天”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印象中的春天的因素进行创作,而这一创作过程便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长期不变的学习课程以及生活方式往往使学生的印象思维固定化,提到春天只能联想到树木发芽、冰雪消融、燕子飞回等十分普遍的场景,这一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课堂美术创作活动的氛围的活跃。对此,教师可在创作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对春天的特点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在此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在黑板上为学生写下一些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等,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方向。教师同样可以通过相关美术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这样的方法能够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联想方向,并增加学生的创作思路。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出更多与春天有关的场景和特色,如放风筝、清明节祭祖、春天特有的美食等等。这使得学生的创作空间更加丰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创作时更加活跃。
二、夯实学生美术基础
美术创作过程中创作技巧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不遵循美术创作中的基础理论,而在创作中随意发挥,那么学生的作品往往也无法实现信息以及情感的传递。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前提,教师同样应重视这一教学内容。
例如,在“颜色的明与暗”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为学生创作能力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明度,认识色彩的明度,体验色彩的明度并表现色彩的明度。这是学生应用色彩提高自身美术表达能力的基础常识,同时也是学生创作能力发挥的重要基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并组织学生按照卡片颜色的明暗程度对卡片进行排序。以红色、黄色、紫色、绿色的卡片为例,学生很快会辨别出黄色卡片是亮度最高的卡片,而紫色卡片是亮度最低的卡片,并将其以黄色,红色,绿色,紫色的顺序进行排序。在学生了解颜色亮度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便可展开“颜色渐变”的教学,并以此锻炼学生的调色能力。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创作技巧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體现自己的美术创作思维。
三、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灵感的迸发来源于思维的碰撞,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交流互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较高,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美术课堂中的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加丰富的创作理念,并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在美术创作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可设置讨论交流环节,以进一步活跃课堂创作氛围,丰富学生的创作思路。以前文中“走进春天”一课的创作活动为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更多新颖的创作思路,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在学生完成美术创作之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思路进行展示,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比如,一位学生以“牧童和柳笛”为创作灵感,画出了一幅“牧童在刚刚发芽的柳树下吹奏柳笛”的画作,而另外的学生则以“春天的昆虫”为创作灵感完成创作。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是学生创作灵感的碰撞,能够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教学主题设计具有引导性和激发性的教学课堂,从而为学生美术创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环境和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学芝.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
[2]许梦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