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经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后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1 1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术后头颈部鳞癌患者125例,放疗技术均采用调强放疗(占93,6%)或三维适形放疗,分析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率、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和3年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9.7%、56.1%、80.8%和73
【机 构】
: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经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后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1 1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术后头颈部鳞癌患者125例,放疗技术均采用调强放疗(占93,6%)或三维适形放疗,分析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率、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和3年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9.7%、56.1%、80.8%和73.1%.全组共有37例患者死亡,43例患者出现治疗失败,其中局部区域复发13例,远处转移20例,复发合并转移10例.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肺和纵隔淋巴结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受侵淋巴结最大直径、N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与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手术方式、是否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受侵淋巴结最大直径与患者的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有关(均P <0.05,);是否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N分期、TNM分期以及有无脉管癌栓与患者的3年无远处转移率有关(均P <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受侵淋巴结的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因素(P=0.001);N分期、T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经过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局部控制手段的进步使得远处转移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及首位死亡原因.
其他文献
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严峻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20亿人年龄> 60岁,占总人口的23%[1].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在2000年时,西方国家超过70%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已经>65岁[2].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逐渐加快,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以上海市为例,1972年上海城市人口中,
目的 体内外观察miR-224反义核苷酸(ASO)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R-22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及裸鼠体内实验观察miR-224 ASO对SGC7901细胞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12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2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8
患者女,85岁.因左胸壁肿块半年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意中触及左侧胸壁一枚约鸽蛋大小肿块,质地中等,无红肿疼痛不适,无低热、盗汗,无乏力、消瘦,无皮肤瘙痒,无宠物密切接触、咬伤史,患者当时未予重视,未诊治.半年来,肿块逐渐增大,并伴有酸痛不适,尤以阴雨天为重,外院乳房及腋窝彩色超声示,双侧乳腺及腋窝未见明显异常.我院胸部CT示,左前卜胸壁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
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双下肢DVT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肿瘤部位、卧床时间等可能影响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0例骨转移癌患者中,有24例发生下肢DVT,DVT的发生率为26.7%(24/90),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左下肢6例,右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浙江省人群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为胃癌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5-2010年浙江省卫生监测区26 536例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2年12月31日.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Hakulinen法计算累积期望生存率,Hakulinen似然比检验法进行生存率间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的1、3、5年OSR分别为58.51%、39.0
目的 探讨Ⅰa~Ⅱb期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Ⅰa~Ⅱb期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转移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89例(83.9%)患者肺转移发生在宫颈癌治疗后2年内.106例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间期为13个月,宫颈癌肺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2年和5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 20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中2型糖尿病(376例)与非糖尿病患者(2 826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005-2009年天津市人民医院结直肠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呈现老龄化趋势,高发年龄为51~ 80岁,男女比例为1.18∶1,以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为主.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均以直肠癌患者最为常见
目的 探讨采用肺腺癌支气管镜活检标本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和基因融合的可行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74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肺腺癌支气管镜活检标本,采用Bench Mark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和D5F3抗体试剂盒,以免疫组化法检测ALK蛋白的表达,采用Abbott ALK分离探针,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ALK基因融合.结果 74例标本中,65例成功地进行了F
目前,各个学科对结直肠癌的研究都获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迄今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在飙升,2008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120万例和60.87万例,比2002年的102.3万例和52.9万例分别增加了17.3%和6.6%,即6年间结直肠癌新病例年均增加2.9%,死亡病例年均增加1.1%.中国亦不例外,由低发趋向于高发,20世纪90年代的结直肠癌死亡率比70年代增加了28.2%,居
目的 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特征的显示效果,以及FFDM检查、FFDM结合DBT检查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准确性,评价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致密型乳腺患者134例,分别采用FFDM、FFDM结合DBT进行独立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FFDM结合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准确性.比较FFDM和DBT显示的病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