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提起作文就头疼,常常不知如何写起。就是写起习作来也是主要内容表达得不具体、不清晰,全篇经常是一些流水账。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生活阅历浅以外,主要还是写作素材积累得少。正所谓“胸中无点墨,下笔难成文”。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写作素材进行积累。
一、扩大阅读,注重积累
小学阶段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自从我校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学生的读书热情十分高涨。学校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欲望,除了让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外,还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直接与语言大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学习名著中的语言技巧。同时要求他们对其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摘抄,佳词妙句、名言警句、作文题库,甚至天文地理都在摘抄之列。记得有个学生在摘抄词语“狂风大作”后,在习作中就到这个词,他描写姐姐生气时这样写到:现在你一发火,说话像刮风,头发像着火。还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什么时候突然“火冒三丈”?这不正是语言积累的妙处吗!对于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名人名言、名句名篇,还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教师定期检查并设立多种奖项,比如“智慧星”“博士星”等,以督促、鼓励学生摘抄、背诵。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语言,拓宽了视野,在作文时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
二、教给方法,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习作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的作文能达到言中有物、言之有序,就必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得材料,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差,往往在观察时兴趣很浓,但观察后进行习作时也只是一些空话,根本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1.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学生只有做到观察有序,习作时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如:观察景、物、人时,一般可采用从内到外、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等方法。一般叙事的记叙文强调要有“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观察事件的经过时,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举止。
2.抓住特点进行观察。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如:语文教材第七册《火烧云》一课,作者并没有写火烧云的大小、多少、颜色以及它在天空中飘动的样子、分布的情况等等。而是直接抓住了火烧云的两个特点“形态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着力进行描写。课文抓住这两个特点来表现火烧云与其他云的不同,就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走进生活,关注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作文更是一样,只有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能更好地积累习作素材。
1.留心学校生活。学生的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应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体验,使他们真正地从中吸取素材。
2.注重社会生活。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家乡的巨大变化等充满了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由于学生亲身参加了实践活动,所以在写作文时一定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只要学生不断深入生活、认真观察、注重积累,那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便可避免,学生的作文也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一、扩大阅读,注重积累
小学阶段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自从我校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学生的读书热情十分高涨。学校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欲望,除了让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外,还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直接与语言大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学习名著中的语言技巧。同时要求他们对其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摘抄,佳词妙句、名言警句、作文题库,甚至天文地理都在摘抄之列。记得有个学生在摘抄词语“狂风大作”后,在习作中就到这个词,他描写姐姐生气时这样写到:现在你一发火,说话像刮风,头发像着火。还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什么时候突然“火冒三丈”?这不正是语言积累的妙处吗!对于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名人名言、名句名篇,还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教师定期检查并设立多种奖项,比如“智慧星”“博士星”等,以督促、鼓励学生摘抄、背诵。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语言,拓宽了视野,在作文时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
二、教给方法,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习作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的作文能达到言中有物、言之有序,就必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得材料,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差,往往在观察时兴趣很浓,但观察后进行习作时也只是一些空话,根本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1.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学生只有做到观察有序,习作时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如:观察景、物、人时,一般可采用从内到外、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等方法。一般叙事的记叙文强调要有“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观察事件的经过时,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举止。
2.抓住特点进行观察。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如:语文教材第七册《火烧云》一课,作者并没有写火烧云的大小、多少、颜色以及它在天空中飘动的样子、分布的情况等等。而是直接抓住了火烧云的两个特点“形态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着力进行描写。课文抓住这两个特点来表现火烧云与其他云的不同,就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走进生活,关注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作文更是一样,只有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能更好地积累习作素材。
1.留心学校生活。学生的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应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体验,使他们真正地从中吸取素材。
2.注重社会生活。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家乡的巨大变化等充满了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由于学生亲身参加了实践活动,所以在写作文时一定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只要学生不断深入生活、认真观察、注重积累,那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便可避免,学生的作文也就不再是一个难题。